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标志着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的到来。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学理论指导和问题导向的交合,需要人们从对中国古代生态理念、西方绿色运动及其理论、国际社会的绿色理念获得灵感和借鉴,需要人们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中得到理论支撑,需要立足现实,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中明确前进的方向和增添前进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演化史,既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进化史,又是环境技术和环境制度建立与变革的历史,中华民族的绿色崛起,是建设"和谐中国"生态文明社会的本质要求,是践行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具体体现,与世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吻合,实现了东西方文明基于"生态文明"这一平台的重新融合.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文明兴衰演替。列宁作为前苏联的奠基者,为世界上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始终坚持关注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并进行了长期富有成效的探索,诸如社会主义国家加快生态立法、兴建自然保护区等举措都对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颇具启发意涵。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亟待由此汲取营养,从绿色发展、全民参与、国际生态合作、发展绿色科技等路径出发,不断丰富列宁生态思想在当代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4.
《商》2015,(36)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深入,生态问题逐步成为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全局性问题。为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国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认真研究、梳理并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我们在新时期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已经将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家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发展绿色经济成为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要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在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大力推进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建设,走一条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经济实现高效和长期稳定的必然选择。其对策是:建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保障和法律体系;改造三大产业结构,实现绿色产业崛起;积极进行绿色技术的研发;微观上重视教育对绿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两山"重要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走下去,是加强生态保护、完善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围绕"两山"理念的形成与发展历程,系统分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八大中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发展经验教训的  相似文献   

8.
《商》2016,(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十三五期间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纲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划性建设文件;是实现中国伟大中国梦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
绿色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绿色发展与人民幸福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绿色发展理念深深地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为当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绿色发展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意识、伦理心境、伦理准则、伦理诉求等多种要素;从可持续方向、统筹方法与目标归宿等方面,厘清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价值维度;揭示出和谐共生、绿水青山、普惠民生、共同体意识、保护制度、全球整体观等崭新的伦理原则,展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价值追求与伦理遵循。  相似文献   

10.
文章立足绿色理念的基本要求,结合巴彦淖尔市的生态实际,从总体目标、产业布局、社会宣传三大层面,对绿色发展理念下巴彦淖尔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针对性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叶,由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日渐增大所表现出的生态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标志着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诞生了。她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重要的战略机遇,也对当代中国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党中央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基本国策,中国共产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执政理念之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需要执政理念的指导。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来指导"两型社会"的建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12.
冯玲 《市场论坛》2012,(3):17-18
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文章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绿色中原的思路出发,探讨中原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寻找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伟大飞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其核心理念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其目标追求主要有:天蓝、地绿和水清呈现的生态之美,增进民生福祉的人文关怀,绿色高质量永续发展的强国之梦等。其实践指引主要有:科学的发展理念、最严格的制度和最严密的法治、积极的全球行动等。  相似文献   

14.
王新成 《中国报业》2018,(23):40-41
生态环境保护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报道的难点。酒泉日报社坚持"播种生态文明思想,传承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新闻宣传报道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5.
陆晓明 《商》2014,(44):16-16
自二十一世纪初绿色建筑理念被中国引进以来,尤其是建筑业为了进一步发展和实施绿色建筑在建设工程中,全速推进建筑节能施工技术和实际工作与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国策相结合,慢慢地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这意味着绿色建筑项目不仅势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我国建筑业绿色建筑框架的构建成为国际上成体系建立绿色建筑标准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其实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旱在二十世纪的70年代末就已对建筑节能工作进行试探后的起步,在国家体制上强制建筑业在新建建筑中实施并执行国家的节能标准,且已取得巨大的成效。本文特结合目前国内的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分析了建设工程绿色施工的推行方法和管理措施,希望能通过建筑行业技术进步的催生,掀起一场新的指尖上的建设工程绿色施工建设革命。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后,绿色金融逐渐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金融业在发展绿色金融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特别是绿色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促进了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和环境的良性发展,是未来金融业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金融的显著发展源于十八大以来不断深入开展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金融的重要内容,已成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纲领性文件,是激励各地加快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对“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2035年建成美丽中国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本文首先阐述了钢铁企业进行环境责任成本管理的意义,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在环境责任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文化理念、战略层面、体系建设、计量方法等方面提出成本管理的对策。旨在为钢铁企业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绿色产业和绿色金融是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互相支持、互相促进。面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产业发展历史机遇,节能环保企业与绿色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合作,将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节能环保绿色产业面临巨大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把“美丽中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把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规划中,"绿色发展"首次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被纳入并且系统化。绿色发展是古今融合、东西交汇的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抓手,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绿色发展道路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通过介绍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提出的现实意义,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探析,这对深入领会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及进一步推进五大发展理念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