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是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核心 ,本文试图通过国企改革的历程探讨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3.
4.
王荣华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0,(12):38-39,95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存在的内部问题体现在企业产权多元化难度较大,企业经济和社会负担较重,生产成本高、工艺水平低,竞争力差,经济效益偏低等方面;存在的外部问题体现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引资环境差,难以吸引外资投入;私营经济的迅速崛起,跨国公司的大量融入,使国有企业面临冲击等方面.政府应实施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国有企业产权流动;解决企业经济社会负担过重问题,多渠道筹集资金;突破技术瓶颈,进行技术创新;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和内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高起点嫁接改造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5.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企改革中企业并购的风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并购问题日益突出。应正确分析企业并购产生的规模经济、资源获取、合理避税、多元化经营和竞争优势等效应,识别国有企业并购中存在的体制、政策、法律、财务、文化和人员等风险,并及时加以规避,以保证企业并购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7.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繁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才作支撑。人力资源在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东北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应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繁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才作支撑.人力资源在经济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东北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应尽快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曾是中国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技术人才和知识人才集中的地区,然而,在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中,东北地区随着传统工业的衰落和国有企业的改组,失业、下岗问题异常严峻,东北地区成为中国失业最严重的地区,分析原因,突出的问题是就业结构没有及时随经济结构的调整而同步调整,而解决这一问题的责任主体和能力主体,无疑就是各级政府要在加强责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各部门的责任指标体系,分解任务、层层落实,并以立法作为强制保证,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东北地区城市化水平和提供更多职业培训等具体政策和措施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就业压力才有望得到缓解并向良性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12.
国家给东北老工业基地制定了一些特惠政策,目的是使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在老工业基地改造过程中,借助政策优势,积极进行自身的改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离不开对原有产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选择有效的融资模式提供金融支持,才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入新的活力。所以必须分析东北地区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投融资的基本特点,从而了解产业投资基金在这一过程中的特殊意义,使产业投资基金成为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投资主体。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物流业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决策,需要各方面的配合,物流业必不可少。为此,发展现代化物流业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具有重要作用。以东北经济区的经济发展与资源优势、地缘优势及东北经济区物流业为基础条件,提出了推进东北经济区现代化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观念的转变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对东北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东北要抓住这一机遇,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同时也要了解观念和经济之间的关系,从东北人落后观念的种种表现,看出东北人必须要彻底实现观念的转变,才能使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焕发青春,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6.
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工业企业改造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核心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改造的原则是“政府规划引导,全面市场化运作”。改造的重点是在实践中探索国有资本的战略性退出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与扶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出发 ,分析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迫切性 ,研究老工业基地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的主要途径 ,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19.
分类改革是我国此轮国企改革的核心。要实现分类改革的目标,必须对关乎国企管理体制的国有出资人模式进行重新审视。我国国有出资人模式主要有集权模式和分权模式两种。但无论是以国资委为代表的集权出资模式,还是以行业或地域为标准的分权出资模式,其主要缺陷在于没有回应国企分类改革的要求,没有区分商业类国企与公益类国企而分别构建出资人制度。实际上,在国企分类改革下,有必要确立集权模式与双重模式并行的混合出资人模式。针对商业类国企采国资委集权出资模式,由国资委专司“管资本”,剥离其监管企业的职能;而针对公益类国企采功能双重出资模式,由多个部门分工协作,既“管资本”也“管企业”,实现有效监管的职能。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塑造和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接问题,只有准确定位才能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从国有经济的定位来看,使国有经济为国家职能服务,而不是为了获取利润的定位是科学的,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标准;从国有企业改革对象的定位来看,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表明企业改革对象错了位,不应是企业,应该是政府,即国有企业改革对象定位应是政府管理国有企业的体制和职能;从国资委当前任务的定位来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任务与国有经济定位和市场经济原则相违背,应偏重国有企业改革,一是对已上市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二是对垄断行业进行改造,三是坚决制止低级重复建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