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何大安 《财贸经济》2007,(11):71-76
激励规制理论关于委托代理及其对应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的分析,通常集中在以公用事业的委托代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产业和部门,而对流通产业有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没有给以足够的关注.其实,流通产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样存在着厂商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问题.本文在简要评说有关委托代理的激励性规制理论的基础上,认为要实现厂商满足于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之相容的较好结果,可以考虑糅合现有的理论成果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在框架设计上为地方政府委托代理提供一些思路;作为一种理论探讨,文章对地方政府之于厂商的参与约束和激励约束之相容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文章提出了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废旧汽车回收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指出政府对汽车回收企业实施激励约束的原因,具体分析了相关激励约束机制的主要内容,并建立了政府运用财政补贴手段对回收企业实施激励约束的委托代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责任风险不一致,代理人存在损害委托人利益的动机和可能。正确选择激励约束主体将对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发挥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石坤 《品牌》2014,(11)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所有单位党政干部在管理中的两个主要方面,要想建立健全完善好党政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首先要明确好管理者的责任划分,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找到影响激励与约束的各种因素,按部就班的有顺序开展好党政工作,制定出合理的党政干部激励与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为避免其流于形式,须凭借声誉激励、报酬激励和法律责任约束来构建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来激励约束独立董事。  相似文献   

8.
杨春桥 《现代商业》2007,(17):112-113
针对我国私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对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私营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现状,运用人力资源激励理论,同时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经营者激励机制的不足,提出了建立一种灵活的广义的年薪制,解决目前我国私营企业对经营者的长期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9.
股东派生诉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公司法》首次确立了股东派生诉讼,该制度的完善过程就是在激励与约束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大胆的尝试。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激励与约束股东派生诉讼而展开,希望对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有企业亏损严重的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 ,目前虽已基本实现脱困的目标 ,但实现质的飞跃任重道远。为什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如此低 ?这固然有经营者自身素质、国企的特殊性及经营环境等问题 ,但更关键的是财务机制问题。要解决国企的治理结构 ,关键在于对经营者进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  相似文献   

11.
宋联可  赵骅 《商业研究》2003,(10):40-42
在前人提出人格对激励有重要影响的基础上 ,分析保健因素、激励因素与人格的联系 ,从理论上分析 ,建立“以人格制定激励方法的模型”。借鉴人格与工作匹配研究成果 ,将人格与工作联系 ,使该观点在实际中可应用 ,并建立“组织中以人格制定激励方法的模型”。论述人格对激励有重要影响 ,并将人格与激励方法联系起来研究。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基于1981~2018年宏观经济数据,构建了一个包括家庭借贷约束与政府支出冲击的真实商业周期模型.在该模型中,本文将政府支出作为外生随机冲击变量,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以考察我国财政支出的效应、家庭借贷约束的敏感性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研究发现:第一,调整财政支出冲击参数的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支出对私人投资和消费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但产出效应强于挤出效应;第二,调整借贷约束参数的结果显示,家庭部门受到的借贷约束越强,财政支出冲击对有效消费和债务水平的正向影响会越弱,即越倾向于降低家庭杠杆率.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政府财政支出应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减少对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挤出;政府应给予家庭和企业部门相对较强的借贷约束,同时配合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避免触发"债务-通缩"风险而陷入蓬齐博弈.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的发展和虚拟经济的演化带来了人们消费内容的变化,引起了产品供给模式的改变,从而改变宏观经济中的投资决定模式。本文在回顾以往投资决定理论的基础上,从消费内容的视角解释虚拟经济以及在虚拟经济下投资决定方式的改变,认为虚拟经济超出实体经济的部分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是未计入GDP的精神产品和精神消费品、物质消费品潜在供给能力的“包容器”,宏观投资已经从“储蓄约束型”向“消费约束型”转变。文章通过对我国1978-2003年的宏观数据的计量分析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5.
16.
股票期权的激励机理及再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朝林 《商业研究》2003,(11):10-12
股票期权是西方完善市场机制的产物,作为一种薪酬制度安排,其本质是通过经营者对所获期权时间价值的追逐来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长期激励相容。但在我国目前条件下,考虑到市场的不规则,国企产权的不清晰及相关法律的不健全等现实障碍,在引进的同时加强对股票期权的再设计是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的。为此,必须妥善解决好一系列的问题,使股票期权在中国的推行更具有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融资租赁是一种集融资和融物为一体的融资方式和贸易形式。与国外相比,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尚不成熟。融资租赁的动机在于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资产管理的需要以及在租金、服务费用、资产余值、风险方面的利益驱动。融资租赁常需要三方参与者共同参与完成,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签订合同,合同期内,资产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合同结束后,资产所有权有可能发生转移。融资租赁提高企业的营运资金量,提升企业的贸易水平,实现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促进融资租赁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激励机制中的绩效评价与反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设计出一套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使其代理人尽量从委托者的利益出发行事 ,是委托代理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所在。近年来 ,国内众多学者以西方激励理论为基础 ,对激励手段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 ,但是对于激励契约中相当关键的因素———绩效评价与反馈的偏差及其对激励效果的影响很少有系统的分析。本文从激励模型入手 ,比较分析了不同的绩效评价方法及绩效反馈方式所产生的不同的激励效果 ,并提出了改善绩效评价与反馈的有关举措。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considers the decision to undertake an acquisition using a framework built around the concepts of motivation and ability to acquire. The paper develops an integrative model to examine how firm characteristics contribute to motivation and ability in predicting the likelihood of an acquisition and draws on two streams of literature to motivate the model: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 to explain a firm's motivation to acquire, and absorptive capacity to explain a firm's ability to acquire. Results from a publicly traded sample show that firms failing to meet aspirations (i.e., those with motiv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acquire, as are firms that have a high absorptive capacity (i.e., those with ability). Most interestingly, absorptive capacity moderates the influence of performance shortfalls in the decision to acquire and is most important when the motivation to acquire is low.  相似文献   

20.
针对有阵元数和阵列口径约束的矩形平面稀疏阵天线的综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整数编码的差分进化算法。该方法以每个阵元的栅格位置编号作为设计变量,使阵列的稀疏率满足约束条件,避免了优化过程中的不可行解,还减少了优化变量的个数。为了加速优化过程,采用快速傅里叶变化计算阵列的方向图。以改善阵列峰值副瓣电平为目的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稀疏天线阵峰值旁瓣电平比现有方法相比改善了1.2~1.7 dB,且具有收敛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