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贸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经济受美国等大国的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分析1979年到2005年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和中美贸易的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美国在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关贸易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在新形式下引导美在华直接投资和中美贸易相互协调发展,化解中关贸易之间的纠纷,同时使我国引进外资与对外贸易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国贸易政策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中美双方贸易结构差异和中国产品面临的国际竞争等经济因素、美国贸易政策的特点和贸易政策制定的游戏规则等政治因素,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的方式和特点。本文从中美经贸关系现状着手,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分析美国贸易政策的特点以及中美贸易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待中美贸易摩擦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美韩经贸关系及双边FTA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颖 《世界经济研究》2006,(4):47-51,46
2006年2月6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宣布,美国将与韩国进行自由贸易协定(FTA)的谈判。这将对东亚的贸易和投资格局产生影响。美国是韩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二大出口市场,目前的这种格局是因为中国与韩国贸易的发展超过了美国与韩国的贸易发展。美韩两国经贸关系密切,但两国间也有很多的贸易摩擦。通过签署FTA,建立自由贸易区能进一步扩大两国的贸易和投资,对两国产生的是净福利效应。美国除了要实现经济上的利益外,还有其政治目的,FTA是美国实现政治目的的工具。美国要借助FTA巩固与韩国的政治和军事关系,抑制中国的影响。同时,美韩两国在通过FTA获得收益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美贸易纠纷也日益增多。美国一方面将贸易政策与美国的全球经济战略相结合,采取了诸多针对中国的“贸易管理”手段,另一方面也从各个方面加强与中国对话,在人民币汇率、中国市场开放、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对中国施加压力。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与美国国内经济转型、贸易政治化紧密相关。作者从美国产业地理与结盟游说角度考察了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制定中的国会因素,分析了美国产业地理分布(位置、范围和集中度)如何通过选区代表(众议员)、州代表(参议员)构成对国会的政治影响力,国会的制度性因素(两院制结构和规则)如何支持或制约美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战后台湾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关系曾十分薄弱。60年代末70年代初,台湾加紧实行面向出口的工业发展战略,随着台湾经济的高速成长,台湾与欧共体国家的贸易关系迅速发展。80年代以来,台湾出于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需要,全力推动与欧共体的贸易关系。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台湾与欧共体贸易关系作一简略的剖析。一、台湾与欧共体贸易发展的原因1.对欧共体国家来说,台湾是个越来越有吸引力的贸易据点。随着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对华技术输出政策指导思想的变化中美技术贸易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对抗走向发展的历史过程。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以美国为首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即以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和遏制政策。朝鲜战争时期,“巴统”专门设立了“中国委员会”(China Com),管理监视有关国家同我国的经济贸易。为了便于出口管制,美国政府根据国家性质及美国的关系,按管制的严宽程度把世界上所有国家分成七个组,其中,中国被划入P 组,属于严格被控对象。不仅美国企业被禁止与中国进行贸易,美国盟国对中国的物资出口也受到“巴统”的严格管辖。许多商品被作为战略物质,列入出口管制清单。  相似文献   

7.
【日本《日本经济新闻》11月29日】作为中国的贸易伙伴,日本的地位正在日益下降,在中国贸易舞台上的作用已经从主角变成了配角。2003年以前,日本始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去年日本的对华贸易总额相继被欧盟和美国所赶超,名次已经滑落至第三位,并且差距仍在继续扩大。虽然近期日中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政冷经热”来形容,但政治关系的恶化仍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双边经济关系的发展,预计日本在中国贸易舞台上的地位还有可能继续下滑。  相似文献   

8.
<正> 尽管白宫的经济年度报告再次将2016亿美元对华贸易赤字作为敦促中国采取更灵活汇率政策的理由,却不能完全抵消来自美国内部制裁"中国不公平贸易"的政治压力。日前,又一份对华贸易调查报告《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出笼。这份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有关对华贸易关系的全面调查报告,对中国的措辞进一步升级:"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学徒期’已经结束,美国将让中国为不平等的贸易做法负责。"由此预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又有新变。  相似文献   

9.
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是当前全球贸易摩擦与争端的焦点.美国作为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已经成为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最多的国家,中美贸易关系成为当今政治与经济的焦点问题之一.文章系统分析了美国对华发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的特征与强度,并从贸易限制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角度,重点分析美国“双反”调查对我国涉案产品出口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双反”调查对我国涉案产品出口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贸易限制效应,同时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是产生贸易转移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奥巴马总统推动的TPP谈判之所以引发国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主要是因为民主党与共和党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在这场博弈的背后,是美国贸易政策决策的整个政治过程即贸易政治;在有关TPP的谈判内容和谈判条款的设定上,各利益集团都试图通过对国会议员的游说来抵制由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冲击;在国会两党竞争的政治格局中,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是通过两党的不同政治主张而集中显示,并最终体现在由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上;而政府在制定有关TPP谈判的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是由美国贸易政策的特殊性,即它是国家整体外交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所决定的。中国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往来中,为规避其贸易政治的影响,应通过继续对其"院外援华集团"实施"利益均衡"的策略,培育其与中国之间的"相容利益";同时加强与那些保护性利益集团之间的沟通和磋商;并借助"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机制和平台,加强与美国行政部门的沟通、磋商及协调。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认为,奥巴马总统推动的TPP谈判之所以引发国会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博弈,主要是因为民主党与共和党在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在这场博弈的背后,是美国贸易政策决策的整个政治过程即贸易政治;在有关TPP的谈判内容和谈判条款的设定上,各利益集团都试图通过对国会议员的游说来抵制由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冲击;在国会两党竞争的政治格局中,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是通过两党的不同政治主张而集中显示,并最终体现在由政府制定的贸易政策上;而政府在制定有关TPP谈判的政策时,首先考虑的是国家的整体利益,这是由美国贸易政策的特殊性,即它是国家整体外交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点所决定的。中国在与美国的双边贸易往来中,为规避其贸易政治的影响,应通过继续对其"院外援华集团"实施"利益均衡"的策略,培育其与中国之间的"相容利益";同时加强与那些保护性利益集团之间的沟通和磋商;并借助"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一机制和平台,加强与美国行政部门的沟通、磋商及协调。  相似文献   

12.
于鹏 《中国经贸》2007,(6):54-56
2007年以来,中美贸易关系在总体发展的同时,不断上演变奏插曲。除了反倾销等惯用的贸易救济措施和迫使人民币升值的策略,美国开始采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和手段,以对中国造成更大的压力,实现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两岸经济关系“政治冷、经济热”可说是近年来两岸关系的主要特征。即使政治上存在着僵局,祖国大陆和台湾在过去15年间依旧发展了密切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台湾与祖国大陆之间的间接贸易,在1987年还不足10亿美元,但是到2002年已经超过400亿美元。台湾出口对中国和香港市场的依赖程度,也从1987年的不到8%,急遽增加为2002年的30%。近年来,两岸间的贸易已经成为台湾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从1993年开始,对祖国大陆的贸易顺差已经年年超过台湾贸易顺差的总额,祖国大陆在2002年已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祖国大陆和台湾成为世界贸易组…  相似文献   

14.
奥巴政府执政一年多来,其贸易政策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一方面,奥巴马政府高呼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奥巴马政府又与国会支持贸易保护主义者妥协。究其实质,其隐形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暴露无遗。该文试图从美国集团利益政治的本质出发,从国际关系的视角,通过分析美国与欧盟关系。美国与新兴经济体关系来探寻奥巴马政府贸易政策的走势,并为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新贸易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最大农产品贸易国的美国和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在中美贸易关系中无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中美两国应该充分重视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调整双方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在国内支持与农业补贴削减问题上,美国应该重视自身政策对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影响,进而使多边谈判得以继续以致处于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的30年是世界经济跌宕起伏的时期,期间中亚国家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逐渐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同步,呈现起伏波动总体向上的发展势头。双方经贸合作出现贸易合作水平不断提高、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投资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合作主体更加广泛的良好态势。展望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具备政治互信关系不断提升、中亚对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需求越来越迫切、口岸优势突出等良好基础,并面临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彼此经济结构互补、区域贸易投资不断改善等机遇。可以预期,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7.
WTO框架下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经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最大农产品贸易国的美国和世界农业大国的中国来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在中美贸易关系中无疑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中美两国应该充分重视两国间的农产品贸易,本着互惠互利原则调整双方的农产品贸易政策.在国内支持与农业补贴削减问题上,美国应该重视自身政策对中国及世界的经济影响,进而使多边谈判得以继续以致处于良性循环.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试从美国农业补贴对中国及世界经济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制定以及多边贸易谈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贸易摩擦并未因中国加入WTO而得到缓解,相反却向更深层、更宏观、更关键的层面发展。这表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并不受具体事件或外在机制的影响。美国贸易政治的实质是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三方之间的博弈和平衡,而本文就中国加入WTO承诺履行、知识产权、反补贴、特保措施以及人民币汇率等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中的重大议题展开分析,重点剖析美国政府、国会和利益集团在各个议题上的不同立场,探索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选择的政治和经济根源,并进而预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由PNTR的通过看商业利益对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H.R.4444号议案,即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PNTR).当年5月24日和9月19日,在美国众参两院该议案分别以237票对197票和83票对15票的绝对优势通过审议,从而结束了20年来美国国会对中国的贸易关系地位进行年审的做法.由于中国加入WTO基本已成定局,2000年美国国会的政治辩论尤为激烈,是近几年来最昂贵、时间最长、最牵动八方的一场大游说.为了促使PNTR的顺利通过,政府与商界在投票前数月就展开规模空前的游说活动,强调PNTR的重要性.美国商界调动各种资源,利用自身的政治、经济影响力,在PNTR的通过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他们对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影响力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20.
对外贸易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因果关系的检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的写作动机直接来源于 Baldwin和 Mazumdar关于贸易与增长关系的争论。通过将贸易与新古典增长理论相结合 ,Baldwin认为只要一个国家参与对外贸易 ,资本积累就会形成 ,进而促进经济增长。Mazumdar按照其分析方法却得出了与之不同的结论 :一个国家只有出口消费品和进口资本品时 ,资本积累才会形成 ,进而导致经济增长 ,因此 ,贸易能否引致经济增长取决于一国的贸易结构。为了验证 Mazumdar这一假设 ,本文构造一个贸易结构测度指标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 VAR模型估计中国的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检验结果显示 ,中国的贸易结构并不显著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