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中,由于受自身劳动能力、知识技能和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在整个就业人群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弱势就业群体。针对弱势就业群体的公共政策支持体系应该包括社会保障、就业促进、创业支持、政治参与等几大方面,同时必须注意相关政策的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2.
刘怫翔 《经济师》2002,(5):15-16
文章对城市就业的现状、入世对城市就业的影响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增加城市就业的基本途径 :发展优势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消除低水平重复建设 ,促进地区产业合理分工 ;开放一部分垄断产业 ,鼓励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就业效应,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了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金融规模门槛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清洁能源发展对总体就业规模有促进作用,对传统能源行业就业规模有负向作用,并且在不同清洁能源产量地区的就业影响存在异质性;以金融规模为门槛变量时,研究发现金融规模的提高,促使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对总体就业规模的提升作用显著提高,对传统能源行业就业规模的冲击作用有所下降;从区域角度来看,清洁能源发展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表现在清洁能源发展对东西部地区总体就业规模有正向作用,对中部地区则为负向作用。基于此,从完善政策激励机制、金融部门提高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因地施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充分发挥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在就业创造和能源结构优化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本文以湖北蕲春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地区非农就业比例呈增长趋势及农户收入增加,农村家庭的投资理念逐渐趋向多元化,由此产生的投资理财需求开始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数据研究了非农就业对农村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户主从事非农行业可有效促进农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并显著提升投资性金融资产的配置水平;非农就业可以通过缓解农村家庭需求端金融排斥程度对其资产配置产生影响,并且农户的社会信任程度越高,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越强.异质性分析表明,从事非农行业对中年群体、财富收入较高群体的资产配置行为影响更加显著;户主从事第三产业或外出务工对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对于户主为兼业或创业人员的家庭而言,该影响则不显著.本文基于实证结果和农村地区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化的现状,结合当前增强金融普惠性和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目标,提出了改善家庭资产配置的相关建议,鼓励与促进农户进一步参与金融市场,享受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红利.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影响产业集群的运输成本因素加以研究,并考察了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集群情况,得出距离对产业集聚的决定性影响的结论.提出不发达地区应尽量改善距离发达地区的交通条件,从而降低与经济中心城市运输成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影响产业集群的运输成本因素加以研究,并考察了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集群情况,得出距离对产业集群的决定性影响的结论.提出不发达地区应尽量改善距离发达地区的交通条件,从而降低与经济中心城市运输成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郎维维 《经济师》2008,(2):13-14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核心,而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结构性不平衡问题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都在积极地运用各种方法支持弱势产业、弱势地区、弱势群体。使其尽快得到发展,从而消除经济不平衡的现状。现代金融业掌握着巨大的资源,应该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通过不断完善弱势金融体系来调配更多的社会资源流向弱势产业、弱势地区和弱势人群。从而使得我国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文章对弱势金融这一概念进行了多角度的思考和分析,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弱势金融载体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迅速增长过程中所伴随的区域、城乡、产业发展差距的拉大,导致了弱势地区、弱势产业和社会弱势群体的产生和不断扩大,这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整体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在弱势群体的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国外在解决这一问题方面的经验,包括介绍循环储蓄、地方性贷款人、贸易信贷、团体贷款等民间金融形势,提出从组织体系、法律体系、政策扶植体系改进我国弱势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0.
高新技术产业的集群发展对一个城市及区域的经济发展、居民就业等都有巨大影响.以韶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分析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发展平台日臻完善、科技支撑不断强化、园区服务日益健全等发展优势,剖析园区集群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对外开放程度不足,特色不突出,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提出持续发展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产业结构优化与资源可持续发展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有多种因素,如地理环境、城市作用、自然资源、产业状况等.在产业状况因素中,其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一定区域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山东省在1994-2003年各个产业数据的整理分析和预测,对今后山东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加强产业调整的力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更好的发展经济提供有关政策意见.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加速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城市普遍存在着显著的聚集经济效应,本文从城市聚集经济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聚集经济效应的交互作用,由于城市化经济与地方化经济的交互作用导致了城市化过程.其次,对城市化运行的根本动力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产业推动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进行详尽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就业问题、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公共安全管理问题以及资源环境问题五个方面,最后,针对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未来城市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并希望能为今后城市的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强化区域经济联系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共同富裕发展格局的重要手段。基于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产业互补水平建立修正的引力模型,测算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24个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并构建城市经济联系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在城市协调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产业互补水平较高,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显著加强,但各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差异增大;城市经济联系网络整体中心性明显,山西省大多数城市处于网络边缘位置,北京市和天津市在网络内影响力最大,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石家庄市和太原市等中心城市的带动与辐射作用,最后从合作发展、产业对接、交通建设等方面提出提升山西省与京津冀地区城市经济联系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调查数据,分析了黄淮海地区苜蓿产业发展概况,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了黄淮海不同地区农户风险类型、家庭特征和经营特征、对订单种植苜蓿的认知程度以及外部环境对农户订单种植苜蓿参与意愿的影响,根据计量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推动该地区订单种植苜蓿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增值税是国家和地方的主体税种,增值税特型的推行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在财政税收、产业投资和就业方面均会产生积极和消极影响.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大,增值税缩小税基的扩抵政策对不同地区产生的政策效应不同.本文以武汉的产业新域之一阳逻经济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增值税转型时地方经济影响的政策效应,由此提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互联网使用对家庭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并考察信息效应、非农就业效应和技术效应在其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家庭农地转出的概率并显著降低了农地转入的概率,且对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超过了对农地转入的负向影响,使用处理效应模型解决潜在内生性问题并从农地有偿流转方面进行稳健性检验后,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具有高收入水平和低农地禀赋的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其农地转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使用主要通过信息效应和非农就业效应两种途径影响农地流转。据此,提出加强农地流转互联网平台建设,制定差别化政策推进农地流转和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春超  张静 《经济前沿》2009,(10):39-48
面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重要现象,本文在现有中国农村劳动者个体行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现阶段农户家庭劳动力流动决策行为的特征。以湖北农户跟踪调查为例,笔者具体从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的行业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分析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决策行为的主要特点,然后分析农户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第一,农村劳动力流动呈现出的一个基本行为取向是家庭整体理性经济决策。第二,当前农户家庭对农业和非农收入差异的预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外出劳动就业行为选择。第三,农村家庭抚养负担将会影响劳动力就业决策行为。合理地减轻家庭人口负担是持续促进农村劳动力外出流动、推进城市化的重要途径。第四,不同地域农村家庭劳动力的流动就业倾向各不相同,政府部门可以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合理的就业引导政策加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自组织化。  相似文献   

18.
李婕  范丽平 《当代经济》2007,(23):88-89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再就业扶持政策,对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与促进就业良性互动,维护社会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再就业政策体系尚不够完善,难以适应未来3至5年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再就业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以期对解决再就业问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全面深入,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的影响呈现新的特点,且不同区域产业转型对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分析表明,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对区域内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向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要素市场渐趋完善,具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条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能力增强;西部地区随着开发步伐加快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本地农村劳动力需求增加,影响区域内农村劳动力跨省流动态势。这就需要在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上关注这种影响产生的联动效应,并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制度、农村土地制度、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及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指国家或地区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不断从农村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的过程。城市化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而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城市化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如何促进增长已经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