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同时也是民族冲突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不仅对印度国内的安全局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还直接威胁到印度的统一.然而,印度民族问题的影响远不止于此.由于地理上的相互依存及民族的跨境分布,一国的民族问题很难局限在边界内.印度民族问题的跨界性和"溢出效应"不可避免地对印度与其邻国以及整个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相关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经过实践,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初现雏形.延安时期形成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是我党处理民族关系、 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政策也在不断完善,继续开创中国特色民族和谐发展道路,仍然需要积极解决当前存在的民族问题,维护我国的团结统一.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和谐发展,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构建平等、 团结、 互助、 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拉嘎 《北方经济》2001,(12):49-49
发挥优势是加快速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的有利条件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是自然资源富集区,特别是能源、矿产、林草等资源在全国占有显著的优势,约占国土面积的71.7%,占全国草原资源的94%,占全国森林资源的51%,人均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均高于全国水平,光热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农、林、牧、果等种养植业及其加工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8.5%,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目前有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307个,占全国总数的50%以上.况且油气煤等矿产资源丰富.如西部民族地区占全国煤炭资源的50%,占全国天然储量的46%,占全国有色金属矿储量的90%,占全国水能装机容量的73%,此外特别是旅游资源丰富,因为西部民族地区有许多珍贵的历史遗存、人文景观、名胜景点和自然风光,有独特的民俗和风情,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条件.还有土地成本与劳动力成本低,市场潜力很大.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工业方面形成了较为雄厚的基础,不少省区处祖国边疆与十四个国家接壤,通过经贸口岸与其他渠道发展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条件十分优越,其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德州民族工作长效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民族工作长效机制运行取得三方面的效果:民族群众的法律意识加强,涉及少数民族的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德州市的民族关系更加融洽;民族村基层组织建设成果显著.德州市民族工作长效机制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一是认真贯彻"八项原则";二是明确工作内容、明细工作流程.民族工作长效机制弥补了民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民族工作长效机制适应了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民族工作长效机制体现了现代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优势,积极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有效途径.它符合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民族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在面临非常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民族健身操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了民族健身操的概念、特征.分别从健身价值、健心价值、美学价值、文化传承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论证.民族健身操深受健身爱好者的喜爱,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还可以使练习者感受各民族的民族风情.从而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斯大林民族定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斯大林民族定义的现实针对性和现实作用,批判了其所谓的社会主义民族和资产阶级民族分类.认为作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家,斯大林主要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出发来考虑民族问题.斯大林在当时提出民族定义主要是为了阻击民族主义思潮、批判一部分社会民主党人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看法和主张,以便维护统一的无产阶级运动,其民族定义因而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8.
袁长征 《发展》2005,(4):53-54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西部10省区(不包括内蒙古和广西)少数民族人口5440万,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1.1%,占西部地区总人口的18.98%,这表明,随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各民族间交往与联系增加,民族人口流动和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各民族团结更加紧密,同时民族地区间已经能够承载比过去更多的人口。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看到,少数民族人口的过快增长,在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必要劳动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同时,另一方面又加剧了民族地区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的矛盾,加剧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难度,制约着民族地区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我国的民族出版事业进行了回顾,论述了民族出版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及其应采取的措施.认为,应进一步加强有关民族出版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更新工作观念、创立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民族出版工作.特别要在继续加强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作的同时,加大汉文民族出版的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0.
冯付勇 《新西部(上)》2009,(7):100-100,102
本文论证了保护文化生态环境与加强民族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只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民族文化的个性(民族性),才能建设民族文化.只有注重文化生态平衡,才能促进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民族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通过总结30年来党对民族发展观念与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探讨民族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12.
壹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一般把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包括民族乡)统称为民族地区.我国民族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国家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社会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推动新时代民族关系前进的必然动力.本文从各民族间的经济交往、居住环境、社会结构、思想文化、工作学习等五个维度的互动视角深入探讨旅游对南疆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作用机制,提出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奠定根基等启示,对于其他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琴 《发展》2007,(10):67-68
西部地区民族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是西部经济全面开发、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在西部民族地区建设过程中,民族旅游业对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所发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我国西部地区民族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在发展对策上提出了一些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15.
自从民族产生以来,几乎找不到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民族.在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宗教通过它所具有的信仰体系、文化功能和社会生活方式使之在民族共同历史渊源和共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而形成稳定而牢固的共同文化,宗教这种文化意识形态,还渗透在民族其他各个要素中间,对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喀什地区的少数民族成分多,分布复杂,其民族问题也是复杂而尖锐的。目前,喀什地区的民族关系工作总体形势是好的,状况是相对稳定的,全市及各个县镇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少数民族相互之间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但是由于历史条件、地理条件的不同,喀什地区的民族关系还需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尽快地在喀什地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法律法规体系.但是随着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我国的民族关系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情况.另一方面,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新的浪潮,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建设,完善民族地区的法律法规体系,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小康社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歇家是汉回与蒙藏民族商贸交易中的中介商.是清末民初湟源独天得厚的民族贸易产物.以李耀庭为首的歇家在商贸交易中凭着自身的优势.发家致富.成为左右地方公益事业和地方安危重大事变中匡谋翼武.声腾一时的叱咤风云人物.尤其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中更是大智大勇、大仁大义,忠义撵天,力挽狂澜,彰显了湟源歇家爱国爱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叶扶荣 《理论观察》2005,(5):112-114
挫折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民族院校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民族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要针对民族大学生受挫成因,切实改善育人环境,减少受挫可能;确定合理认知,积极消除挫折;开展特色活动,形成心理防止机制,使民族大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民族事业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民族地区的高校受民族地区相对封闭,经济状况欠发达等因素的影响,后勤社会化面临一些困难,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事,因校制宜,引入企业化管理,发展小机关、多实体或小机关大实体、大服务的后勤社会化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