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世界各国为了能够进行经济规模(通常用GDP总量)的国际比较,一般选用相同概念的GDP指标,采用汇率法换算成相同的货币单位和用购买力平价(PPP)法剔除各国价格水平差异,从而进行物量比较。世界银行每年都同时公布按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测算的、以美元计价的各国GDP和人均GDP数据,但这两组统计数据差异较大。按两种测算方法得到的我国GDP数据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2.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学中众多汇率决定理论的基础。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对1993年至2005年中国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否成立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中美的物价指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而且协整方程的符号与理论分析一致。我们认为购买力平价在1993-2005年间的人民币汇率中成立。  相似文献   

3.
相对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均衡汇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阳 《世界经济研究》2004,26(10):45-51
本文简要回顾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实证研究的发展,并利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两种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相对购买力平价检验,结果证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按照相对购买力平价均衡汇率模型计算了人民币均衡汇率,结论是,用这种方法求解均衡汇率是根本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购买力平价的实际汇率由于平价成立的前提假设较为严格,其在现实经济中难以成立,所以购买力平价在实际应用中不能准确地测算出均衡汇率水平和解释实际汇率的波动.90年代以来新兴的均衡汇率理论从内外均衡同时实现的角度推导出均衡汇率.并以均衡汇率为参照标准,当实际汇率偏离该标准而出现高估或低估时,就需要政府调控,使之趋于均衡水平.然而,需要指出的是,(1)均衡汇率理论中实际汇率与均衡汇率的偏差是"事后"的,而在"事前"无法估测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由此决定了为纠正偏差的政府调控也是相当滞后的.(2)该理论中均衡汇率的决定基于宏观层面而缺乏微观基础,因此对内外冲击引致实际汇率变动之传导机制的揭示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5.
世界银行等有关国际组织公布了按购买力平价法和汇率法测算的世界各国GDP和人均GDP,而且这两种数据的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按两种方法测算世界经济规模的差异程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世界主要国家货币购买力平价和汇价的长期变动趋势。据初步推算,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约占70%,发展中国家约占30%。从购买力平价与汇价的偏差程度看,目前美元价格偏高,日元对美元的汇价偏低,欧元对美元的汇价与购买力平价大体相符。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购买力平价理论和利率平价理论的视角,基于VAR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国际利差和汇率的变化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进一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分析物价差异、利率差异对汇率的冲击效应和贡献度。实证研究表明中美利差的变化率对汇率波动存在较大程度的影响,中美物价差异对汇率具有长期且持续的影响,但相对于利差力度较弱。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购买力平价理论出发 ,分析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的关系 ,认为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小、市场经济发展不够充分 ,以及购买力平价实际测算的误差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平价之间存在较大偏差是必然的 ,也是合理的。以购买力平价来评价人民币币值被低估的观点缺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提出的,其核心是两国货币汇率等于两国价格之比。这一结论在一个充分完全开放、充分自由贸易和充分有效市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确实在理论上得到普遍认可。但是当前的经济现实缺乏对这一理论的支持。其中有些国家汇率高于购买力平价,有些国家汇率低于购买力平价,甚至还比较大。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先后三  相似文献   

9.
世界银行等有关国际组织公布了按购买力平价法和汇率法测算的世界各国GDP和人均GDP,而且这两种数据的差异较大。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按两种方法测算世界经济规模的差异程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世界主要国家货币购买力平介和汇价的长期变动趋势。据初步推算,在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约占70%,发展中国家约占30%,从购买力平价与汇价的偏差程度看,目前美元价格偏高,日元对美元的汇价偏低,欧元对美元的汇价与购买力平价大体相符。  相似文献   

10.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公布了最新一轮,即1999年一轮购买力平价项目的比较结果,它应用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替代汇率方法,消除对比国之间价格因素的影响,从物量意义上进行各国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的比较。该项目自1980年开始执行以来,每三年为一轮,现已完成了六个比较报告。1999一轮购买力平价项目共有43个国家参加,其中30个为OECD成员国,13个为非成员国。  相似文献   

11.
杜金岷  郑凌云 《南方经济》2001,(4):64-65,63
本文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经典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之所以难以解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购买力平价理论,构建了新的人民币长期汇率决定模型,并依照该模型对人民币长期汇率的决定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2.
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虽然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有很大的局限性。汇率的变动不仅仅与物价水平相关,还与一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利率、资本流动等其他经济变量以及该国施行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汇率政策有关。因此,必须对购买力平价计量检验模型进行修正,以期更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并指导其调整。  相似文献   

13.
汇率的决定问题 关于汇率是如何决定的,有两个基本假说:一个是购买力平价,一个是利率平价。前者着眼于商品市场,后者着眼于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4.
购买力平价理论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经济学家围绕其展开了一系列重要研究.由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成立需要严格的前提条件.所以很少有人相信其在现实世界能够得到完美的实现,但是我们凭直觉认定购买力平价经过某些修正.可用于判断名义汇率水平是否合理。不同的机构和经济学家对不  相似文献   

15.
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简称PPP)是汇率决定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假说之一,是世界各国制定汇率政策的依据。国际组织亦基于PPP理论横向比较各国的宏观经济发展,如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MA(1)-GARCH(1,1)模型研究人民币境内外四个外汇市场间的信息流动关系,即境内即期市场、远期市场,境外NDF市场和期货市场间的均值溢出和波动溢出效应。从定价能力来看,NDF市场是人民币汇率的定价中心,即期市场渐渐发挥出价格发现功能,远期市场目前仍处于完全被动接受地位。从价格波动来看,市场间大都存在双向引导关系,任何一个市场都有可能成为波动源,引起其他市场汇率波动。境内外市场间的关联性增强,信息流动渠道并没有被阻断。  相似文献   

17.
一、人民币升值的原因 卡塞尔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取决于两国之间货币购买力对比关系,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应该反映两国之间货币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变化.一国货币的升值取决于该国中央银行对于该币种含金量的调整,以及国际市场对于该币种的需求量.  相似文献   

18.
伍劲熹 《中国经贸》2012,(18):92-93
基于1994—2011年间人民币名义汇率、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美国联邦基金率及中美两国消费品物价指数的月度数据,结合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对利率平价及购买力平价与人民币名义汇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在中国政府的调控下逐步升值,虽然其中利率平价与购买力平价对汇率可能产生了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不足以导致人民币升值这一趋势的逆转,从而在总体上表现为中国的利率和物价水平高于美国与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并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有关国内外研究者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目前被低估.本文通过检验实际汇率的平稳性以及名义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是否具有协整关系,对人民币汇率低估问题进行研究,得出以购买力平价判定人民币汇率低估缺乏可信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货币新思维     
西方经济学之货币学说演变繁复,大浪淘沙,基本骨干是三大理论。一是决定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关系的货币数量论,二是决定汇率与物价(货币供应量)之关系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三是决定各国利率水平与汇率走势之关系的利率平价理论。三者共同构成当今各国货币政策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