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湖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DEA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的C2R模型对湖南省2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有效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空间上表现为东高西低;土地利用效率较差的城市主要表现为规模收益递减;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高低与城市等级没有必然联系;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主要应采取节约资本投入,或增加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目的:对陕西省1990—2008年期间耕地利用效率变化状况及其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采用DEA-Tobit两步法,运用BCC模型对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通过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各地区间的耕地利用效率存在很大差异,咸阳、延安、汉中、安康4市和杨凌示范区耕地利用效率常年处于有效或高效状态。(2)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的变化引起的。(3)单位耕地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政策虚拟变量等因素对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影响显著。研究结论:1990—2008年陕西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省内各地区间存在较大差异,耕地利用效率同时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3.
农民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基于天津市、山东聊城市的农户调查数据,运用DEA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分化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表征农民分化特征的三个变量中,农民分化类型、农民水平分化(职业分化)程度和农民垂直分化(经济分化)程度都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在其他控制变量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率、农业补贴和较高的区域经济水平都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耕地细碎化对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东北地区36个市(州)2005~2014年耕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差异,并找出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计算得出各年各地区效率值,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其影响因素。[结果]2005~2014年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规模效率值较为稳定,纯技术效率值波动上升,纯技术效率始终是影响综合效率的主要原因;黑龙江省的综合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在分解效率方面,黑龙江省的纯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吉林省与辽宁省,吉林省的规模效率高于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受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影响,不同地区农业投入的资源水平存在差异,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呈现出由黑龙江省向吉林省、辽宁省扩张的空间格局;从影响因素来看,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单位耕地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单位耕地面积施肥量、农村劳动力人均播种面积共同作用于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结论]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时空差异明显,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地区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1998-200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调查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聚类分析法,定量分析农业税取消前后安徽省耕地利用效率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取消农业税后,耕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地域差异.针对取消农业税对耕地利用效牢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耕地特征与耕地需求的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耕地的数量特征、质量特征、变化特征和产出特征4个方面阐述了湖南省14市州耕地特征的地域差异;揭示了影响耕地需求的基本因素;从耕地需求的项目构成分析了湖南省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地区耕地需求的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耕地生产率与全要素耕地利用效率——基于SBM-DEA方法的省际数据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生产率与耕地利用效率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学术界对于两者并未进行明晰的区分。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差异的详细比较,指出耕地生产率这一传统指标所存在的诸多局限性,然后基于DEA模型在全要素生产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相比耕地生产率更能全面衡量现有耕地真实利用效率的指标——全要素耕地利用效率,并运用规模报酬不变且投入导向的SBM-DEA模型,对1985—2010年中国各省份全要素耕地利用效率进行了准确测算、特征分析以及类型划分,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耕地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方法和Tobit模型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1999—2008年四川省耕地的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耕地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10年来四川省耕地生产效率平均值为0.807,成都市历年来耕地生产效率有效值均为1;耕地生产效率较高的地区要注重规模效率的提高,而耕地生产效率较低的地区应加大技术投入力度;人均GDP、有效灌溉面积、劳动投入强度和耕地复种指数对耕地生产效率都具有不同方向和不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模型的荆州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研究荆州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程度,探究全市耕地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方法]文章通过选取2010~2015年的荆州市农作物播种面积、农用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使用量和农业从业人员作为投入指标,以农业总产值、农业增加值和粮食总产量为产出值,构建荆州市耕地资源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DEA模型对全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间,荆州市耕地资源利用DEA除2010年无效外,其余年份都有效,DEA有效年份达到83%,在DEA无效年份,耕地资源综合效率也达到0.994,表明荆州市耕地资源利用效率处于较高的利用水平。[结论]提出荆州市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建议,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稳定发展种植业;改进施肥技术,提高农田肥料利用水平;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增强全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耕地非农化是资源由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的转化,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越不过的一道坎,它加剧了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这一突出矛盾,使得加强耕地非农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对湖南省1997-2005年的耕地非农化过程进行分析,从耕地非农化的产生机制、实现机制和驱动因子三方面探讨了湖南省耕地非农化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减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A非有效改进的陕西省耕地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对陕西省1990-2011年期间耕地生产效率及DEA非有效地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模型和BCC模型。研究结果:(1)长期以来,陕西省耕地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并且省内各个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2)非DEA有效的5个地市普遍存在着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的情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耕地的投入产出过程中投入资源没有得到最有效配置和利用。研究结论:只有改变单纯依靠扩大投入的规模型增长方式,针对每一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投入规模,尽可能地提高投入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使耕地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Super-SBM模型的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非均衡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率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高效利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Super-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地理探测器。研究结果:(1)从时间序列看,2009—2019年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总体呈现微弱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均值为0.783;区域上,珠三角地区耕地利用效率持续提升,西翼、东翼和山区则呈不同幅度降低趋势。(2)从空间维度看,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呈高—低效率区多核心成片集中分布格局。(3)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存在明显空间非均衡性,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且区域间差距为空间非均衡性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超变密度,区域内差距的贡献率最小。(4)整体而言,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技术影响广东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格局分异,其中水田面积占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耕地面积为主导影响因子,但四大区域主导影响因子及其作用力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因城施策,科学配置资源以推进耕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协调发展,同时注重耕地利用的非期望产出效应,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人地矛盾将长期存在,耕地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环境的恶化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和环境健康的瓶颈:工业化城市化使部分耕地非农化趋势不可逆转,耕地面积与人均粮食快速递减,耕地低效利用、掠夺式经营广泛存在。所有这一切都在不断侵蚀着土地生产力、威胁着我国粮食安全。据此,本文尝试性地提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出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和特征,以期为制定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为国家制定耕地利用、保护和耕地整理、补偿政策提供实证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利用效益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力资本水平等8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或政策启示是: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政策、补偿政策,不仅要考虑耕地数量,更要考虑耕地利用效益状况,实行高效益高保护、高补偿。 相似文献
14.
湖南省耕地资源利用安全综合评价与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视角,解析湖南省耕地资源利用演化时空过程,探究耕地利用合理区间,分析区域耕地利用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形成针对性优化目标与路径。研究方法:最小人均耕地模型、改进生态足迹模型、行星边界框架。研究结果:(1)粮食安全视角下,湖南省耕地呈现“略有盈余,波动变化”特征,空间上表现为“东盈西亏,梯次变化”;(2)生态安全视角下,湖南省耕地利用总体处于较显著的赤字状态,生态赤字呈“由升转降”的波动变化过程,空间上呈现“西平东亏,中部优化”特征,中部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已远超行星边界范围;(3)湖南省耕地利用规模应控制在3.79×106~4.23×106 hm2。研究结论:湖南省耕地利用核心问题不在于数量不足,而突出表现为耕地利用程度减弱、粮食播种占比低且持续波动、耕地产出能力不足,其耕地利用质量亟待提升,利用结构亟需调整。分区分类调控是实现湖南省耕地科学可持续利用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的国家级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1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对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指标进行分析,得出:①选取的12个样本中.DEA有效的开发区8个,其中东部地区5个,中部地区3个,而非DEA有效的开发区为4个;②大连和威海的开发区处于规模递增阶段,而苏州和青岛的开发区处于规模递减阶段,其余开发区为规模效益不变的发展阶段;③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要避免盲目投资和扩区,即资本、人力、土地要按合理的比例进行投入,保证合理的投入产出结构.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人均耕地已接近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且近年来耕地流失的趋势还在加快,耕地减少主要集中在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害毁地等几个方面.近7年来,湖南各地市表现出不同的耕地变化特征:经济水平相对较高以及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地区,耕地变化率反而小;而相对落后的山区,耕地变化率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湖南省耕地减少的三大驱动因素,分别是社会经济发展、国家耕地有关政策以及农业科技进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复垦、改善生态环境、依靠科技进步等是当前保护耕地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DEA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3—2018年各市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揭示研究区域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率水平整体有效,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研究期内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协调关系,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