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詹福林 《财会学习》2020,(1):167-168
我国的工程建设总承包事业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在国际市场当中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但是不能忽略的是中资企业在国际工程项目当中所面临的越来越多的税务风险问题。重视国际工程项目税务风险管理问题,对于推动"一带一路"的顺利进行和企业在国际上的形象十分重要。对此,本文就国际工程项目税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海外工程企业更好的开展国际工程项目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截至目前,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直接投资国,这也体现在对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现状上:随着近年来中乌经贸合作不断紧密且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将视线转向地处中亚腹地的乌兹别克斯坦市场。中国连续3年成为乌国第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亮点纷呈。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巴基斯坦正成为中资企业投资和建设热点地区.但长期以来巴基斯坦对于外资企业的政策和税法都比较严格,在巴基斯坦不断增长的税收目标的压力下,税收环境日益严峻,目前巴基斯坦税务局部门对中资企业评税比较频繁,税务未决案件较多,中资企业能否在税收领域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成为企业改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的关键环节.本文着重对某在巴中资建筑企业(下简称"该中资企业")两起不同类型税务案件从形成成因与风险角度进行论述,能对管控中资建筑企业在巴基斯坦税收风险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目前是津巴布韦第四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13年,中国在津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6亿美元,津巴布韦是当年吸引中国投资最多的非洲国家。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津巴布韦政府日前宣布,在津外资企业必须在3月底前提交本土化计划书,否则将被吊销营业执照。这一"最后期限"会对当地中资企业造成多大影响?如今"最后期限"已过数日。新华国际客户端经采访了解,现阶段,包括一些中  相似文献   

5.
面对复杂的国际市场形势,如何更好地开拓通信工程市场,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实现价值最大化,是通信工程单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以下简称"通信公司")历经10年发展,项目所在国由北部非洲辐射至西部非洲的刚果(布)、尼日利亚、科特迪瓦、加蓬、喀麦隆、加纳、布基纳法索和多哥,东部非洲的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卢旺达,南部非洲的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和南非,涉及近20个国家,覆盖非洲全境,同时在中东也有所突破。下面以通信公司的国际市场开发为例,对国际市场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6.
税务作为美国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及美国经济强有力的支柱,不仅直接影响到美国的财政赤字,还左右着美国的经济乃至社会矛盾,所以了解美国税务相关规则对中国企业在美稳健运营非常重要。在美中资企业要将税务规划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才能实现经营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当美国复苏乏力、欧盟深陷债务危机之际,非洲却日益成为耀眼的"黑珍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赴非掘金。作为全非洲人口最多、天然资源丰富的尼日利亚,正成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不二之选。  相似文献   

8.
于宁 《银行家》2015,(3):87-89
在中非双边贸易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非洲地区正成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中国与部分非洲国家间跨境贸易及投资人民币结算量初具规模,人民币也将成为中非贸易往来不可或缺的结算货币。由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在非洲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为完善当地的人民币离岸市场,亟需加快发展中资、外资银行在南非、尼日利亚、肯尼亚等非洲国家的跨境贸易结算业务,扩大非洲地区离岸人民币市场份额,稳步推进非洲地区的  相似文献   

9.
刘珞 《中国外资》2014,(2):97-98
税务风险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风险不仅会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经济利益,也会影响到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外部形象、声誉。最近几年,企业税务风险问题越来越多,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防范,本文探讨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的基本定义,税务风险的表现、以及如何防范大企业税务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冯一凡 《新理财》2011,(10):26-27
人民币在非洲即将再下一城,尼日利亚央行行长拉米多·萨努西(Lamido Sanusi)9月6日在北京宣布,尼日利亚央行决定继续推进其一年多以前制定的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考虑将其储备的5%э10%转为人民币资产,并强调这是尼日利亚的战略性决策。考虑到尼日利亚是拥有1.49亿国民、923768平方公里国土的非洲第  相似文献   

11.
人民币在非洲即将再下一城,尼日利亚央行行长拉米多·萨努西(Lamido Sanusi)9月6日在北京宣布,尼日利亚央行决定继续推进其一年多以前制定的外汇储备多元化战略,考虑将其储备的5%э10%转为人民币资产,并强调这是尼日利亚的战略性决策。考虑到尼日利亚是拥有1.49亿国民、923768平方公里国土的非洲第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与非洲双方经贸合作互补性强,国际合作空间大.本文通过非洲近10年经济发展、中非双边贸易合作、对非直接投资现状和存在风险问题的研究,探索融资支持中资企业对非国际业务合作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企业由于集团公司层级多、业务量大、经营模式多、人员调动频繁等因素,普遍存在涉税业务杂乱,管理成本偏高,工作效率低下,办税人员压力较大等问题,在当前"互联网+税务"的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形势更加严峻,企业税务管理亟需建立税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信息共享、IT共享、服务共享和知识共享实现税务机关、纳税人等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消除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概念股在美国市场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其实正是中国内地A股市场上问题的缩影,但造假者的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诚信洗礼:从今年3月至今,美股市场已有包括旅程天下、科元塑胶、纳伟仕、中国智能照明等在内的20多家中资企业被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摘牌或停牌,原因大  相似文献   

15.
王忠  李方 《中国外资》2013,(5):176-179
近几年,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众多中资企业不断进入印度市场,其印度税务管理及征收办法与中国及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异,有其独特性。现就在印度市场几年的工作经验,简要介绍施工企业在印度如何操作及税务筹划,在印度国家税收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合理操作适当筹划,减轻税收负担,以获取一定的税收利益。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后,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经营已开始进入“收获期”,形成了相当数额的利润和剩余资金。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施统__的经营战略,外资跨国公司陆续提出了一些资金集合或境外运作的要求。同时,在“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支持下,中资企业纷纷到国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但流动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成为制约境外中资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许多中资企业集团呼吁允许其通过集团内融资对境外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为满足上述中外企业的发展需要,外汇局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跨国公司跨境资金运营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7.
张惠珍 《中国外资》2013,(1):209+220
目前钢铁行业正处"严冬"时节。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企业生产经营非常困难,大额的亏损导致各项税收指标下降,因而,税务风险的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明显。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纳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执行发生偏差,从而遭受税务稽查等部门依法查处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法处罚以及名誉损害等风险;二是企业经营管理在运用税法方面不当,因未用足税收优惠政策或多缴税款而加重了不必要税收负担。税务风险防范目的就是要防止危险和及时的防范风险,最重要的是防范税务风险的发生,并设法把不良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企业的税务风险建立在税收内部控制基础之上,税收内部控制是税务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税收政策的复杂性与钢铁行业生产流程复杂、信息量大、财务核算复杂,使得钢铁行业涉税问题越来越多。钢铁企业只有建立和实施科学的内控体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规范运营流程,才能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中国对非投资已经成为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重大引擎。而经贸合作区是中非投资合作发展的重要依托,助力非洲国家由依赖外部"输血"向自我"造血"转型。6月27日,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暨中非经贸合作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这是中国对非合作"八大行动"第一大行动的第一条举措,是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实际行动。以支持非洲培育内生增长能力为重点,中国与非洲国家正携手努力,共同推动新时代中非经贸合作向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杰  薛雷 《中国外汇》2011,(10):12-14
脆弱是海外项目与生俱来的秉性,企业经营海外工程项目时,建立一套海外风险的评估与预警体系是长效之策,也是上上之策。近期,利比亚局势变幻莫测,政治动荡考验的不仅是卡扎菲政府,更有75家中资企业。据商务部数据,中资企业共涉及50多个项目的工程承包,总金额约188亿美元,随着中资企业的撤出,工程项目全部暂停。这给众多的企  相似文献   

20.
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出台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待遇,为所有企业创造了公平的商业环境。新法和条例在支持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力图寻求鼓励和吸引国内和海外的投资、激励经济发展和创新、强化税收征管职能、体现税负公平、引导国家经济由出口导向转为内需导向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平衡。为了把握新法的政策性影响,无论是内资还是外资企业都必须重新审视他们在中国的发展策略和经营计划。为此,《首席财务官》特别在2008年新年伊始,开辟新《企业所得税法》解读专题,希望能够对正在规划来年税收安排的企业CFO们有所裨益。为此,本刊特别采访了多次参与政府新法政策制定和咨询的税务专家——德勤中国华北区税务和商务咨询服务主管合作人吴嘉源先生,对新法和条例的要点进行解读。并在后续的系列文章中就"新税法"和"实施条例"中涉及的热点话题,如企业如何充分运用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广告费的财税处理以及执行新法中的风险防范问题与读者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