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如何提高农牧民收入是体现建设成果的重要环节。本文以黄南州农牧民在2000—2005年间收入问题为重点展开调查,分析了在落后地区基层金融服务弱化的背景下,农牧民收入变动情况及影响农牧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促进落后地区农牧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朱继光 《中国外资》2009,(12):160-161
只有尽快增加农牧民收入,农牧业才有发展,才有稳定。本文就如何抢抓新机遇,采取新举措,突破制约农牧民增收的“瓶颈”,实现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三农”工作是西藏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发挥中央赋予西藏特殊优惠货币政策的作用,促进农牧民增收,已成为西藏金融部门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西藏农牧民收入概况入手阐述了西藏金融业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措施及其效果,分析了制约金融支持农牧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了金融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只有尽快增加农牧民收入,农牧业才有发展,才有稳定.本文就如何抢抓新机遇,采取新举措,突破制约农牧民增收的"瓶颈",实现农牧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方面阐述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经济发展的瓶颈,社会各界都在关注着"三农"问题的发展趋势,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着解决办法和途径.本文以农业大旗敖汉旗为例,对农牧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思考,指出增收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对制约敖汉旗农牧民增收的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区域间协调发展是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环节。内蒙古地域辽阔,但在不同地区,由于受自然资源禀赋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及农牧区居民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地区间、地区内部农牧民收入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特征。文章以"十五"期间内蒙古地区农牧民收入差异特征为切入点,分析了"十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差异特征及原因,并就解决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收入差距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十一五"时期以来,巴彦淖尔市始终把"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不断强化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了全市农牧区经济的健康发展,全市农牧民收入大幅增长,消费水平普遍提高,消费质量不断改善。本文对全市农村牧区2006年以来收入与消费结构变化进行了实证调查。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简单介绍内蒙古羊绒产业发展现状的情况下,进一步对鄂尔多斯市羊绒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及在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羊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拟解决如何理顺农牧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草原生态环境和农牧民增收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从而使羊绒产业更好地服务于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牧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欠发达民族地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支持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功能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本文从海南藏族自治州农牧民增收的特征入手,对金融支持的有效方面和功能缺失进行分析,提出金融支持藏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十一五”以来内蒙古经济金融发展情况 (一)内蒙古经济发展情况。“十一五”以来内蒙古经济增速明显加快,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在全国的地位显著提升。全区GDP增速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金融知识宣传要深入基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草原农牧民最需要了解、掌握金融知识,企盼金融知识下乡来。”这是来自内蒙古北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农牧民发自内心的急切呼声。当今.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内蒙古草原上的农牧民不再是改革开放以前的农牧民了。现在,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农牧民的收入逐年增长,手中的钱也多了.光景过得越来越红火。这样一来,农牧民从原来封闭式的草原走向开放的市场,在生产和生活中与金融机构打交道的机会多了.随之对金融知识的需求也便更加迫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内蒙古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城镇居民与农牧民的家庭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同时二者的家庭消费结构差异也在扩大,本文通过对二者家庭消费结构差异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影响二者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及原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乡村消费环境差;城乡居民文化素质、消费观念的差异;农牧民收入的相对不稳定性等。以此为政府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距提出相应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农牧业作为内蒙古的优势产业,但受自然、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牧区基础薄弱、农牧民素质较低等问题日益突出,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制约。培养新型农牧民,加强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牧业产业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对农牧民素质的需求、现阶段内蒙古农牧民的素质状况及培训体系的不足,提出围绕农牧业产业化培养新型农牧民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一影响农村牧区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 1.农牧民收入低、需求层次低。2008年.阿鲁科尔沁旗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3700元,农牧民收入增幅不高.直接影响购买力水平的提高,造成农牧民消费需求较低。目前农牧民收入主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只有愿望和要求.但往往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5.
西藏受地理、气候、民族习惯、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农牧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60%,且增收渠道狭窄。目前,西藏已成为全国农民收入最低、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省份,“三农”问题十分突出。新世纪初,西藏自治区明确提出农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农牧民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是北方干旱草原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并有整体恶化趋势,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政策,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原生态恢复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些政策却忽视了对农牧民收入的提高、生产的发展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本稿以通辽市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的调查结果为例,对内蒙古自治区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许多企业纷纷入驻杭锦旗投入到绿化造林产业中,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了农牧民收入,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本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真正达到了"大地增绿、政府增税、企业增利、农牧民增收"的多赢局面。本文从企业造林发展情况及特点入手,分析了企业筹措资金的措施,找出当前企业造林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消费和收入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和短期调整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模型的结论,发现农牧民收入对消费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都存在着显著的影响关系,并提出通过增加农牧民收入和加强社会保障等建议来促进农牧民消费的增加,以达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内蒙古沙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是我国土地沙化和荒漠化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近年来在钱学森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将沙产业开发寓于生态保护与建设之中,经过多年的努力,内蒙古沙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大沙产业开发力度,依靠科技支撑,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示范区建设,仍将是内蒙古促进沙化和荒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0.
当前内蒙古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特别是农牧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居民收入不平衡的现状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在客观上制约了和谐内蒙古的构建。为此,应立足于内蒙古地区优势,通过多种途径,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努力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居民收入,实现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