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母亲一辈子崇尚节俭,过日子能省则省,甚至有邻居送了她一个"抠门大妈"的称号,她也不去计较,依然过着自己节俭的日子。印象中,"抠门"的母亲这辈子只打过四次车。第一次打车是在20年前,当时我突发阑尾炎,疼得要命。因家在农村,母亲担心从医院要急救车往返太慢,就跑到村里唯一的养车户家,求他出车送我到市医院。事后,母亲塞给他100元车脚钱,人家说啥没要,称都是乡里  相似文献   

2.
多夸夸父母     
王纯 《时代金融》2015,(4):67-68
<正>上次回老家,我看到母亲正在做针线活儿,就随口说:"妈,你给妞妞做的小花褂真好,她特别喜欢。我同事看了,说你的手真巧,同样是小花褂,你做出来合身,孩子穿上一点也不显土气,还多出点俏皮呢。"母亲听完我的话,像个孩子似地眉开眼笑起来,却谦虚地说:"老了,不中用喽!"父亲在一旁说:"你妈手巧,年轻的时候别人经常夸她呢!"母亲听了,有些羞涩地低下头,我看到了她脸上满足和幸福的笑容。那天,母亲心情特别好,一直哼着  相似文献   

3.
我爱我家     
有家的人是幸福的。没家的人总在唱:“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家,不仅能给你切肤的温暖与爱意,更多的,她给你的是思想上的休憩与愉悦,精神上的慰籍与放松,灵魂上的自由与飞翔。  相似文献   

4.
济恩 《金融博览》2006,(6):49-49
我的一个朋友,妻子在美国读博士,他独自带着女儿在国内。因为经常要出差,他只得把当时正上小学的女儿宁宁寄养在外地的母亲家里。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她对母亲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千万不要惯她,能不花的钱就不要给她花”。没过多久,母亲来电话说:“你哥哥让他家儿子学钢琴,请  相似文献   

5.
母亲节那天     
樊华 《青海金融》2005,(6):64-64
上午在办公室里,同事说“:今天是母亲节。”“当我知道世界上还有个母亲节时,我的母亲早已去世了。”在对她说这话时,我内心顿生一种惆怅。我在想,要是母亲还活着,我会在母亲节这天赶回家,坐在她的身边,陪她说说话。如果不能回去,我一定会寄上一份“孝心”。中午回到家打开电视,中央10台正播放台湾女画家、散文家席慕蓉的散文《母亲的生日卡》片段。文章写的是席女士小时候给母亲送的生日卡,母亲一直把它悉心珍藏着,让她无比感动。由此使我想起,母亲活着时,每当我去信给她时,她非得让哥哥念上两三遍才行。之后,她又把信保存好,待我大姐和小…  相似文献   

6.
詹华 《时代金融》2014,(11):68-68
母亲一辈子崇尚节俭,过日子能省则省,甚至有邻居送了她一个“抠门大妈”的称号,她也不去计较,依然过着自己节俭的日子。印象中,“抠门”的母亲这辈子只打过四次车。 第一次打车是在20年前,当时我突发阑尾炎,疼得要命。因家在农村,母亲担心从医院要急救车往返太慢,就跑到村里唯一的养车户家,求他出车送我到市医院。  相似文献   

7.
家庭理财,真是一门不可小视的学问……"人不理财,财不找人"。日常生活中,咱寻常百姓如何理财?这可能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因为理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日常生活的幸福指数。多年来,我在侄辈的指导下,巧念理财"四字诀",家庭理财风生水起,可谓"财源滚滚,丰衣足食"。我的两个侄子都在金融部门工作,其中有一位还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理财规划师"。几年前,他们给我的理财建议是:遵循四项基本原则。这四项基本原  相似文献   

8.
<正>父亲去世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了十多年。那些年为了不让他受委屈,母亲执意不改嫁,也因此吃了很多苦才供他念完大学,他对母亲的感激无法言表。在异乡求学和工作的日子里,他时常给母亲写信诉说自己的计划、成绩和想念,并且一直在信中说:"妈妈,我爱您,我一定要让您过上幸福的生活!"后来,他娶了一个城里媳妇,人虽然长得漂亮,却对他的母亲挑三捡四。当他想接母亲来住时,她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母亲怕儿子受夹板气,干脆连去他那里的时间也少了。再后来,他的儿子也大了,他把精力花在教育孩子上,对母亲的关心极少,只是  相似文献   

9.
母爱悠悠     
我是一只风筝,母亲是一根长线,三十八年来,无论我走多远,她张望着我,牵挂着我。“养儿方知父母恩”。到母亲已白发苍苍,到自己的孩儿天天成长,这种认识才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清晰。   母亲每次到城里来,都要给我捎一些鸡蛋、两只鸭子。一进屋,她就当上勤杂工,拖地板,洗衣服,煮饭炒菜,不停不歇。住上二天,母亲又要回去,说要给爸爸去煮饭,要给弟弟去守店。四季轮回,母亲的牵挂不变,她常打来电话:“春捂秋冻,会有寒潮来,多穿几件衣服”;“天气燥热,多喝开水”;“胃还痛吗 ?”一句句关爱的话语,从老家传来,从母亲…  相似文献   

10.
好莱坞电影《当幸福来敲门》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幸福自己会来敲门。"这部励志影片曾给大家带来诸多反思,关于生活、梦想和未来。全洪华说,幸福已经敲开了她的门并且驻进了她的生活。她是一个旅游专家打开百度,输入  相似文献   

11.
我与母亲     
《金融队伍建设》2007,(8):34-35
好几年没有回家与父母一起过春节,好长时间没有与母亲朝夕相处,今年初终于有时间回老家,与家人团聚,叙谈离别思乡之情。在家十来天,我与母亲形影不离,陪她看电视、陪她玩麻将、带她去公园、在长江边散步……其乐融融。春节中的一天,我为母亲整理房间,在一个小纸盒里,看见母亲保留的一枚枚奖章、证书,  相似文献   

12.
<正>如果一个母亲从不给孩子买超市里的零食,几乎不到外面餐厅吃饭,你会不会觉得她很另类、大胆甚至有点"变态"?张映辉就是这样一位母亲,她按照这套方式养育了两个已经长到11岁和13岁的男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怎么坚持做到?这让很多人好奇,也让她身边出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从发起国内最早  相似文献   

13.
又到周末了,住校的媛媛明天中午会回来,七十多岁的母亲又去了一次菜市,买了些新鲜的青菜和肉准备给她包饺子吃。媛媛是我和丈夫资助的孤儿,她十岁的时候来到我家,今年已经十八岁了,正在读高三。虽然平时她上学的费用都是我们负担,但日常生活却是母亲照顾得更多。母亲一个人住,同我在一幢楼,媛媛每次回来都住到母亲那儿。母亲每个周末都会变着花样地给她准备好吃的,她总是说学校的伙食再好也没家里的好,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女儿小小的出生给我们家增添很多欢乐,身为母亲,高兴之余又要提醒自己幸福地担起养育、呵护、关爱和教育的重任。孩子的培养教育是多方面的,财商培养在新时代子女教育中不可或缺。用好存钱罐小小出生后的第一笔收入是压岁钱。看着水红色的钞票,小小的眼里充满了好奇,总是有种冲动,想把它们当成彩纸折成小衣服来耍一耍。我告诉小小,这张彩纸和普通的彩纸不一样,可以积攒起来给小小上学用,那时候可以  相似文献   

15.
回忆母亲     
时光如流水,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20个年头了。这些年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那熟悉的身影便时常萦绕在我的面前,她老人家给我的刻骨铭心的爱,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思念母亲之情如潮奔腾,不停的叩打着我记忆的闸门。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女网友"滴答"晒出自己和老公写的一份让人"笑中带泪"的《保证书》并迅速引发热议。这是应年仅八岁半的女儿要求写的,《保证书》上她和老公向女儿保证:"我保证永远第一喜欢我家大宝。"女儿在下面签字"可以!"然后女儿、父母双方签名,写保证日期。据当事人介绍,跟女儿说想给她要个弟弟或妹妹后,女儿一下子接受不了,很反对,怕家里突然再多一个孩子,爸爸妈妈就不爱她了,于是要给她写个《保证书》。这不是个例,近来媒体还曝出一系  相似文献   

17.
啥时再回来     
大年初七的早上,我们一家三口吃过饭,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到远在百里之外县城我们的家.母亲和弟弟一家送我们到村口,弟弟一家和我们道别后便转身回去了.唯有母亲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半晌,问我:"孩子,啥时再回来?"母亲的这话,让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相似文献   

18.
<正>母亲过了60岁生日后,身体渐走下坡路,特别是腰椎间盘突出严重,不管是蹲久一点、站久一点,还是背东西多一点,腰就酸痛无比,每次母亲一犯病就发誓:"我再也不劳动了,安心享清福。"可她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病一好就忘了,仍旧继续干农活。直到我和妹妹商议,把老家的房子卖了,接母亲到城里住。母亲一听,急了,嚷嚷  相似文献   

19.
<正>"新24孝"里有一条是: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可我每次给父母压岁钱,他们不仅百般推辞,还要说上一大堆话:"你们挣得也不多,每个月有那么多人情往来,刚买了房子经济紧张,孩子学画画花钱也不少……"有好几次,我把钱塞给母亲,她又偷偷塞回我的口袋。回城的时候,父母还把家里的米、面、菜塞满我汽车的后备箱。父母年纪大了,也不挣钱了,母亲总唠叨:"老了,光花钱,不挣钱!"因为没有收入,他们的日子过得很节俭,  相似文献   

20.
因构思精巧、场面宏大,盛况空前的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令世界感到震惊。张艺谋被西方人称为"魔鬼导演"。其实很多人还不知道,老谋子的女儿张末因才华超群,如今在美国也不同凡响。她写的第一部书《我的父亲母亲》刚刚脱稿,全美几家著名出版商就闻风而动,抢着与其签约。这对颇具传奇色彩的父女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