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普惠金融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农民甚至是贫困人口提供小额信贷。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的贷款是信用贷款,村镇银行如何用信用贷款取代抵押品贷款是其贷款机制设计的关键。我们的分析表明依靠声誉的信用贷款和关系贷款是农村金融市场两个重要的抵押品替代机制:(1)在长期关系中,考虑到声誉和长远利益,农户会自我监督、自觉还款。(2)利用农村信贷员的尽职调查、监督和关系型贷款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改善农户融资条件。(3)同时我们得出了执行声誉和关系贷款机制所需要的条件。本文的分析对通过发展村镇银行推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纠正村镇银行偏离服务"三农"的宗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小额信贷保险对小额信贷市场的“帕累托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的贷款难问题,也相应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在实践中,农村信贷机构和农户都是从自身效用更大化出发,制定贷款发放政策和做出贷款决策,致使农村信贷市场整体的效用水平并未提升。本文结合经济学中生产和供给市场的"帕累托改进"原理,分析了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在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取得"帕累托改进"中的作用。旨在说明,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属于典型的保障类产品,不仅可以通过其达到借款农户、农村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三方共赢的目的,更能在服务"三农"和创新银保合作模式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最终在保障农村小额信贷良性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连维鑫 《甘肃金融》2003,(8):44-45,48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在全面推广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创建信用村镇,以缓解农民贷款难、农村资金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应当说,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大踏步地从广大农村"撤退",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地位突显的情况下,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加强支农主力军地位、突出支农主力军作用而推出的"拳头"信贷产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双峰县农行农户联保+农村科技合作社担保模式发展小额农户贷款情况的调查,介绍了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客观分析了其经济和社会效应,总结了农户联保+农村科技合作社担保信贷创新产品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5.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有效补充了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资金需求,但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受信贷管理体制制约,推动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动力不足;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营模式与当前农户实际需求不相适应;贷款管理难到位,信用户占比小,小额信贷投放范围狭窄。建议完善信贷管理,建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激励机制,持续推进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展;统一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上浮标准。灵活掌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期限,放宽贷款额度。大力推进信用户、信用村镇建设,提高信用户占比。  相似文献   

6.
小额贷款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在孟加拉国,几十年的实践发展证明了其在发展中国家中缓解贫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贵州省关岭自治县乡村发展协会的调研为基础,通过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发展的比较,分析了在中国推广小额信贷面临的困难,试图论证发展小额有偿扶贫贷款,通过农户信用联保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农村小额信贷业务风险,使农村小额信贷更广泛地惠及贫困地区的民众,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双峰县农行“农户联保+农村科技合作社担保”模式发展小额农户贷款情况的调查,介绍了该模式的主要特点,客观分析了其经济和社会效应,总结了“农户联保+农村科技合作社担保”信贷创新产品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小额贷款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在孟加拉国,几十年的实践发展证明了其在发展中国家中缓解贫困的重要作用.本文以贵州省关岭自治县乡村发展协会的调研为基础,通过与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发展的比较,分析了在中国推广小额信贷面临的困难,试图论证发展小额有偿扶贫贷款,通过农户信用联保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农村小额信贷业务风险,使农村小额信贷更广泛地惠及贫困地区的民众,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利率差异化策略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龙杭  刘景华 《时代金融》2012,(9):175-176
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发展了近20年,为我国三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然而,当下农村小额信贷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为使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更加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差异化的管理策略,提出贷款利率根据农户信用等级、农户还贷能力、贷款用途而浮动程度差异化和贷款期限根据贷款用途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化。  相似文献   

10.
龙杭  刘景华 《云南金融》2012,(3X):175-176
农村小额信贷在我国发展了近20年,为我国三农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我国的农村小额信贷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取得一定的实践经验。然而,当下农村小额信贷还是存在诸多问题。为使我国农村小额信贷更加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差异化的管理策略,提出贷款利率根据农户信用等级、农户还贷能力、贷款用途而浮动程度差异化和贷款期限根据贷款用途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博弈方法,基于农村小额信贷供求双方经济利益的视角,在农户自愿还贷的框架下,讨论银行自愿贷款所需条件,以寻求影响农村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本源因素。研究发现,只有通过降低银行发放小额贷款的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加强农村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以及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等举措才能从本源上解决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和林格尔渣打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经监管部门批准于2008年11月开业,4年来,该行认真执行有关管理规定,坚持小额分散、提高贷款覆盖面原则,扎根和林,服务"三农",面对众多农户,锲而不舍地努力探索小额农户贷款的风险控制模式,为批量发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在农村,根据农业生产、社区组织的特性,以创新的小额信贷模式组织,给农户有效提供金融服务、并成功经营的农村小额信贷银行——穷人银行正在悄然升起。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穷人银行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对中国十个省市农村居民和农村信用社进行的农村小额信贷现状的抽样调查数据,以农村居民和农村信用社为分析单位,以农村小额信贷中两者存在的互斥现象作为分析内容,运用了描述统计、频数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分别从农村居民借贷和农村信用社放贷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现状,探讨了两者互相排斥的影响因素,并重点选取了河北、河南、湖南三省作为北、中、南部的代表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贷款条件及利率、贷款手续、贷款偏好等因素是农户排斥小额信贷的主要原因,而农户还款信用以及利润驱动是信用社排斥小额信贷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互斥现象”的产生。最后,提出了降低二者排斥程度、促进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户贷款难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决。长期以来,我国运用各种手段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其中以村镇银行为代表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成为解决农村金融薄弱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农户由于先天的劣势,很难在金融机构取得资金支持。如何进行贷款模式创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旨在以经济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为切入点,对农户贷款的创新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以江苏省苏州市昆山鹿城村镇银行为例,具体阐述农户贷款创新模式的机制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银监会估算,全国1.2亿有贷款需求的农户中,近30%的农户因为缺乏抵押物或合格的担保人而没有机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农户的信贷需求,实际上是小额信贷需求。对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地进入小额信贷市场以及如何完善其小额信贷模式进行探讨,对于帮助解决我国农户贷款难问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在农村,根据农业生产、社区组织的特性,以创新的小额信贷模式组织,给农户有效提供金融服务、并成功经营的农村小额信贷银行——"穷人银行"正在悄然升起。本文从四个方面谈谈"穷人银行"在中国推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小额信贷保险是一种以小额农户贷款为载体的金融新产品,此项业务的发展不仅使信用社的资产得更好的保护,而且拓展了保险机构的业务,同时也给农户自己买了一份意外疾病加小额信贷保险。本文通过介绍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现状,分析了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出了加快甘肃省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河蒙银村镇银行自2012年正式运营以来,在当地人民银行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创新信贷服务模式,将信贷市场重点定位于三河辖内小微企业,参考德国IPC的小微贷款技术,创新小微贷款模式,对当地农户及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不断加大,充分体现了“立足三河、服务三农、支持小微”的服务宗旨.在“2013中国县域金融年会”上,三河蒙银村镇银行被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中国县域经济报联合多家权威机构评为“中国服务县域经济十佳村镇银行”,是河北省唯一获此荣誉的村镇银行.  相似文献   

20.
小额信贷是解决农民资金需求的有效手段.做好小额信贷工作,事关我国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大局.本文在对国际上有代表性的"格莱珉小额信贷模式"和我国海南"琼中小额贷款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出中国特色的小额信贷发展之路,以破解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三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