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虽然当前移动支付业务已经开始被一部分人接受,但该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推广仍然缓慢。本文在对国外移动支付业务运作模式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国外该业务运作成功的经验;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对我国在农村地区推广移动支付业务的可行性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证实了在农村地区推广该业务的可行性;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业务遭遇的问题及阻碍因素进行探讨,并对此提出了现实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地区手机支付是一项契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利民服务,对于解决农村偏远地区金融支付服务不便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对贵州省铜仁市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推广现状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借鉴了国外手机支付推广的先进经验,探索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推广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3.
陈方 《海南金融》2022,(10):79-87
当前,农村地区支付方式表现出跨越式变革,移动支付因其低成本、便捷性以及非接触性在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农户移动支付偏好与社交方式密切相关,移动支付业务改变了农户支付习惯和储蓄习惯,支付体系的创新发展使得资金通过互联网打破了城乡之间的空间壁垒,农户的闲置资金的流动性和理财收益均能得到保障。但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还存在农村居民对智能手机的使用能力不足,农村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和网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网络服务消费能力、移动支付的用途、首选支付手段等方面存在区域间差距等三方面问题。应加大农村基站建设力度,推广智能手机的拥有量,增加相关宣传与培训,尽快提供移动支付业务,创新开发贴近农村支付需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4.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面临诸多难题。移动支付的出现为破除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成本高、缺乏可持续性提供了机遇。本文从移动支付和农村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移动支付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优势,针对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推广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非现金支付乃至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现代支付在城市范围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现代支付服务已经远远落后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虽然近年来农村居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不断增强,但相当一部分农民由于受文化水平的制约,接受和使用现代支付工具的意愿不强,农村居民的现代支付意识相较于城区居民仍有明显差距。因此,在农村地区推广现代支付业务,是支持我国新型农村经济建设必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本文以吉林地区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在农村地区推广现代支付业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发展,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广以手机为载体的移动支付,可以有效消除城乡支付服务发展鸿沟,促进金融服务与乡村振兴的精准对接。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普及移动支付等在农村地区的应用,目前农村地区移动支付服务在法律体系、服务能力、机制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改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本文结合通辽市农村地区移动支付推广的主要进展,探索欠发达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广泛普及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移动支付已成为助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一种新兴手段,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发展相较于城区而言仍然缺乏活力,且后续发展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本文以萍乡市为例,对辖内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调查,并据此提出了促进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金融服务缺位、金融创新不足、非现金支付业务的收费服务以及信用环境不佳等原因影响了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使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不能与蓬勃发展的农村经济相适应。笔者在对我国农村支付结算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改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促进农村非现金支付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手机支付已成为银行业机构实现电子化支付服务的一种新方式。对于我国金融服务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而言,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已成为改善农村金融支付服务的新渠道。本文通过对山西省运城、吕梁、阳泉、忻州、大同5地市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推广情况的调查,深入分析了目前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移动支付工具是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重要载体和手段。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普及,其日益成为向农村地区延伸普惠金融服务的渠道。但目前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中,支付指标主要基于传统支付工具和服务,未能量化衡量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情况。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县域农村地区个体商户为样本,创新设计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受理指数作为数字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有效补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究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和移动设备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为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了助力。本文分析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农村地区居民移动支付行为进行研究,剖析影响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发展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移动支付因变革了传统的支付方式,并且顺应了智能手机日渐普及的趋势,而被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潜力的业务领域之一。在通信和金融业较为发达的欧美、日、韩等国移动支付已经比较普及;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移动支付也正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推广。我国作为世界上手机用户的第一大国,移动支付的各种发展条件正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3.
韩钰 《中国信用卡》2023,(10):74-76
<正>近年来,为持续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升农村支付服务水平,推动手机号码支付业务与涉农场景融合发展,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在全国农村地区重点开展手机号码支付业务涉农场景建设推广,深入县域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经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乡村文化生态等场景搭建手机号码支付业务应用平台,将其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挥好央行支付便民利民作用。笔者基于甘肃省嘉峪关市手机号码支付业务的推广现状,从业务设计、推广和应用出发,对其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实施普惠金融发展,切实改善支付服务环境,人民银行积极推动银行业移动支付业务发展,并以云闪付App的推广应用作为移动支付便民工程建设的主要抓手,不断完善我国移动支付发展战略布局,保障移动支付产业健康安全有序发展.本文介绍推广云闪付的政策背景,总结广西地区推广云闪付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并从产品的功能、价格、营销3方面分析云闪付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应用环境分析的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支付是一种高效、便捷的资金支付方式,是我国农村未来资金支付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农村既具有发展移动支付的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论文指出,如何在现有的环境条件下发展移动支付业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三者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张大龙 《河北金融》2010,(10):28-30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金融服务"三农"逐步被推上重要日程,广大农村地区"惠农"效应渐显,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尤其是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仍然是发展"凹地"。本文拟对制约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的难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农村地区发展非现金业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金融服务“三农”逐步被推上重要日程,广大农村地区“惠农”效应渐显,但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尤其是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推广,仍然是发展“凹地”。本文拟对制约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的难点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农村地区发展非现金业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非现金支付业务发展不均衡,本文通过分析制约在农村地区推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的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的推广和使用,完善农村结算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融会计》2013,(11):21-26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支付便利化需求的持续增强以及移动通讯终端的广泛普及,通讯运营商、银行卡组织、银行机构、第三方支付服务机构等积极布局并大力发展移动支付业务。目前,移动支付已成为零售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兴电子支付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国内外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规范和促进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全球移动支付产业日益繁荣。在我国,移动支付不仅成为电信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吸引了金融机构、银行卡组织、支付机构纷纷布局。一方面移动支付竞争日趋激烈,市场解决方案层出不穷,移动支付产业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移动支付产业却在多头监管的格局中探索前行。本文通过描述我国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外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情况,参考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出对我国移动支付的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