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财政管理的国库资金是社会资金流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公开市场操作都影响重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库已成为连接财政和金融的窗口和桥梁,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近年来我国正在开展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为背景,实证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对我国货币政策格局的影响,提出了我国进一步提高国库管理水平、加强货币政策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财政和货币政策实施目标的一致性、作用机制的互补性和作用效果的协同性,人民银行分支行与地方财政部门加大政策融合力度,聚焦不同货币政策工具特征分类施策,推动相关领域信贷供需两端的高效匹配和政策的有效落地。实践证明,不同政策深度融合、协同联动,既能提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的精准性和高效性,也能相互拓展政策空间,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观测货币政策、城镇化水平和财政支农政策等宏观经济环境对广东各地区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绩效的影响,发现财政支农政策对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济绩效具有显著影响,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构建名义GDP增长率、CPI、财政支出增长率、M2增长率这四个变量构成的VAR模型,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动态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财政货币政策变动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出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非中性以及财政货币政策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份在经济发展阶段、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企业规模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统一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在实施中出现政策效应的差异。本文以新疆为例,探讨提高新疆经济周期同步性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的可行路径,在不断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同时,支持地方经济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明  王喆  陈胤默  张冲  路先锋 《新金融》2023,(12):14-20
2023年以来,中国经济复苏的内生动力不足,存在负向产出缺口。为更深入地了解当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发现宏观政策支持地方经济过程中遇到的堵点和问题,笔者团队对具有代表性的沿海X省进行调研。调研发现,X省经济增长主要遇到总需求不足和微观主体扩大再生产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为促进经济发展,X省出台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但政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货币政策协同、促消费政策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X省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及其财政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为此,本文基于调研一手资料从供需、风险防控、财政与货币政策等多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财政支出“缺位”和“越位”并存的现象引发了财政理论界对转变财政职能(主要是中央财政职能),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热烈探讨。但与探讨中央财政职能转变的热烈相比,地方财政职能的转变问题,学术界谈论的却比较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认为这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一谈起地方财政,马上想到的就是中央定政策,地方执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有关变量对我国2002-2007年间货币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2002年来我国的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失效.导致货币政策部分失效有诸多因素,主要有体制和政策两方面的原因.从体制方面来看,银行上市带来信贷扩张压力;从政策方面看,利率和汇率机制不够完善导致货币政策失效.针对失效原因,作者从加强政府体制建设、完善货币政策体系、搭配运用财政与货币政策、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需求主体包括投资需求主体和消费需求主体。刺激内需,既要刺激投资需求,又要刺激消费需求,在当今相对过剩的经济中,更重要的是刺激消费需求,分析需求主体的层次性关键是要让其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宏观经济政策可以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可分为中央财政政策和地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可分为“面上政策”和“点上政策”。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结合,这里要强调的的是:中央财政政策和面上的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地方财政政策和点上的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两者的配合虽有难度,但是这种结合对刺激消费需求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将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推到世界关注的前沿。美国、欧元区、日本与中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大量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政策实践,比较发现:就政策目标而言,各国财政和货币当局的政策目标一致性在危机期间得到增强,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实践提供了创新空间,中国在政策目标一致性上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就工具组合而言,美国和日本均进行了较高水平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欧元区受制于单一货币和多元财政格局,政策协调在执行层面相对较弱,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集中在业务交叉上;就传导机制而言,政策传导效率因各个国家的金融市场结构不同而表现不同。理论进展上,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研究在宏观层面集中于政策协调、债务快速增长下“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讨论,以及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失败的风险;微观层面表现在学术界对各国微观政策实践的绩效评估。宏微观结合看,理论研究存在三个新动向,即关注财政货币政策目标的不一致性,重视财政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组合效应,以及强调财政货币政策效果的异质性分析。最后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个维度,展望未来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研究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1.
财政收支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对社会财富进行分配、再分配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目前,在多级政府的行政体制框架下,根据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我国实行的是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因此,财政又分为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鉴于地方政府与商业银行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更为紧密,本文将主要探讨地方财政收支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央财政加大对科技的转移支付力度,是增强地方科技实力,带动地方科技发展,落实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在分级分税财政体制逐步深化的背景下我国财政对科技进行转移支付的现状,探讨了我国财政对科技的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财政对科技进行转移支付,运用转移支付资金提高地方科技实力,以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分权改革这一分散化策略的推进,使权力制度出现了部分外溢,从而造成了部分地方财政自主权在实际中超越法律法规的情况。尽管相关制度在不断完善,但如果不及时控制地方财政自主权,必然会对法治秩序造成影响。因此必须以规范主义为基础循序形成相关制度与法规。本文就以地方财政自主权的形成入手,梳理成因,进而剖析地方财政自主权与法律法规间的矛盾性,再从矛盾入手,以维持法治秩序为基础,提出实现地方财政、中央财政与法律法规之间相互协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的制度安排,中央财政部门、地方财政部门官员和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实施中的三方动态博弈主体。本文利用委托一代理理论分析了作为准公共物品和公共权力象征的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在作为委托人的中央财政部门、作为代理人的地方财政部门官员以及中小企业三者之间的配置。通过构建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实施中的三方动态博弈模型,计算出了三方利益最大化时的纳什均衡解,并在得出相关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彬 《山西财税》2006,(9):38-39
中央财政近年实行退耕还林、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财政支农项目支持对象已经向农民转移。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增加财政支农投入、财政支农资金正在面临挤占、支持对象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监督,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对实现“三农”政策目标具有现实、紧迫的意义。本文拟从财政监督与农民监督如何有效结合角度,以江西为例提出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监督,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财政负担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在低水平、全覆盖目标下,到2020年各级财政累计总投入可以控制在9000亿元左右,中央财政投入占到70%以上;若"十二五"期间提前实现全覆盖,到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将不超过3000亿元,地方财政累计投入将不超过1200亿元;全覆盖实现后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约700亿元可以保障新农保制度运行;提前实现全覆盖不会大幅度增加未来10年财政总投入,而主要对今后几年的财政投入提出相对更高要求。"十二五"期间实现全覆盖总体上不会对中央和地方财政造成太大负担,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尤其县级财政)分担压力不容忽视。全覆盖目标的提前实现要求"十二五"期间加大中央财政投入,以递增的速度提高新农保覆盖率,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倾斜力度,引导地方政府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17.
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受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联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人均农业保险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北京市外,其余省份的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更大。根据经验结论,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自给能力弱的地区给予更大的补贴比例。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的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引起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反应,进而影响实际经济变量的方式和途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以信贷渠道为主.本文通过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验证了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的信贷渠道具有地区差异性.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地区差异性的根源在于我国不满足"最优货币区"标准,提出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效抑制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央财政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受地方财政与中央财政联动的影响,各地区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对各地区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聚类分析的思想,根据人均农业保险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影响程度的差异,将全国31个省份分为六个区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除北京市外,其余省份的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但各区域的贡献度差异明显,其中较早获财政补贴的省份以及地方政府重点扶持农业保险的省份,农业保险对农民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贡献度更大。根据经验结论,中央财政应逐步加大财政补贴农业保险的力度,并对粮食主产区和财政自给能力弱的地区给予更大的补贴比例。  相似文献   

20.
今年我国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以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如何贯彻实施国家的财政货币政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各级部门要思考的课题,笔者认为,对于地方而言,关键是选好财政货币政策的最佳着力点,本文试从江门市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江门市2001年如何选择财政货币政策的着力点促进江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