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改革的核心问题是信息问题,而互联网金融具有信息比较优势。论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的信息获取、处理、管理和差异化优势的基础上,探讨现阶段农村金融如何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比较优势,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这个背景下,我国的农村金融经历了较大的变革,农村金融主体、金融要素、金融机构持续地进行分化重组。本文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农村金融机构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对繁荣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互联网+"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与新常态下的"三农"逐步交融,凭借低成本、信息互通以及跨地域性等优势,农村互联网金融不仅丰富了农村金融产品,加速了农村金融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流转速率,并逐步成为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加速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还面临多方面的掣肘和挑战,迫切需要对农村互联网金融运行机制进行深化改革,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现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农村金融也需要互联网,它的优势也不断有创新涌现。农村经济需要农村金融的支撑,但最近几年传统农村金融出现了金融抑制问题,很多金融机构撤销农村网点,资金和人员等都往城镇转移。不过近几年来移动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使这一问题出现了解决的途径。目前政府也高度重视农村金融发展,如在第八届H中全会上就提出了通过发展普惠金融带动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那么,如何将新兴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农村金融相结合,如何使农民、金融机构巧互联网优势互补、互取所需,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研究课题。农村金融在服务农村经济建设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城镇化推进进程中以及农村金融在受到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影响,农村金融必须要通过转型发展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我国农村长期存在的金融抑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结了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供给性抑制和需求性抑制表现出的问题,主要是:金融基础设施供给不足、涉农资金供给不足、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不足、需求方多为小微主体、农户的有效担保品不足等.并结合互联网金融优势分析农村金融创新,提出在农村金融市场利用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构建金融风险分担机制,最后提出了加速传统农村金融的互联网化进程、推动新型的农村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协同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村金融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借助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成为大势所趋。本文结合当前的背景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研究,结合农村金融的特点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制定即解决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的策略,以帮助农户解决金融方面的问题,不断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面对互联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为农村金融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介绍了当前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现状,以SWOT方法分析了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具有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同时具有业务创新速度慢、管理模式缺乏灵活性的劣势,农村金融需求大、政府大力支持的机遇,同时,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不理想以及成功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互联网企业对农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造成一定的威胁.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农业银行相应的发展策略,希望对未来发展农村金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农村经济发生了深刻变化,如何在现有体制机制下,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核心作用,关键就是创新。近年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工作在全国稳步推进,江西作为试点省份之一,各涉农金融部门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开拓进取,努力创新服务方式,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在对近年江西农村金融创新工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砭时弊,趋利避害,并就加快创新步伐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金融产品与互联网技术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金融产业逐渐踏上了一条以网络化为标志的创新型道路。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大部分村民的金融思想相对封闭,金融理财习惯尚未形成,所以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的积极作用是当前农村社会最为重要的议题。本文在剖析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优势,进一步探讨新形势下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的影响,以期健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体系,培养村民科学的金融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美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式,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农村金融的差异和差距,最终提出中国应从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和促进传统农村金融与农村互联网金融共同发展的三个方面来支持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互联网金融能够弥补传统金融的缺陷,是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新途径。农村互联网金融与普惠金融具有高度耦合性,可以助推精准扶贫脱贫,缓解农村金融排斥,满足农户财富管理需求,但存在着对农村互联网金融认知度不足、借贷农户主体有限、网络交易数据积累不够、农村信用生态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应逐步汇集农户信息数据,构建农村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金融联结创新农村互联网金融合作模式,积极促进互联网金融与农业产业跨界融合,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互联网金融法律与风险监管,增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互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使互联网金融呈现了高速发展的态势,并以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互联网基金销售等方式不断深入农村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发展的优势日益凸显,从河北省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困境,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推动下,国内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同时,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改变了整个金融行业的格局,也为农村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本文以互联网背景下的农村金融发展为主题,在简要概述农村金融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同时探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并制定农村金融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金融自2013年兴起以来,如今已有了多种模式,并开始加速向农村方向渗透。互联网金融凭借其大数据技术和便捷性操作,能有力增强金融普惠性并助推农村金融的发展。论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助推农村金融的优势作出分析,通过举例说明农村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实际发展路径,然后对其发展的难点进行简要的阐述,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与金融支农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生力军,在我国农村金融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服务三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3年6月,国务院决定在江苏、浙江、山东、江西、贵州、吉林、重庆、陕西等8个省份率先实施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2004年8月,改革试点范围  相似文献   

16.
全面发展普惠金融必须加快农村金融改革,鼓励农村金融的创新,增加农村金融市场产品并提高层次。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体系的同时,把互联网金融模式全面引入到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大力发展普惠金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把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思维接入农村金融领域,把互联网金融的文化理念植入农村金融机构,对推动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农村金融中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渠道和主体的多元化,正逐渐改变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丰富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手段。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式微,其在城镇金融市场的发展优势逐渐减弱。2006年,银监会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措施,为外资银行试水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政策依据,外资银行纷纷入主农村金融领域,在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的同时,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务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2008年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式微,其在城镇金融市场的发展优势逐渐减弱.2006年,银监会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措施.为外资银行试水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政策依据,外资银行纷纷入主农村金融领域,在改善农村金融市场环境、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同时,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一直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都是处于薄弱环境,农村的金融需求与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存在差口,农村金融的无法有效匹配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然而,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农村移动终端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以及农村金融需求持续增长等积极条件下,农村金融搭上了金融科技的快车,从而给农村互联网金融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现状互联网农村金融份额在农村市场得到了持续增长。农村互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