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曹凤岐  夏斌 《银行家》2012,(7):71-73
正针对村镇银行由主发起行在各个县域单点选择设立,不能充分调动国有和股份制大型商业银行的积极性,并很难在全国范围形成规模化和集团化效应、严重制约支农效果的现状,2011年9月,银监会就《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子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暂行办法》)向商业银行征求意见,在该意见稿中提出"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子银行"这种批量化开设村镇银行的新的发展模式。该办法为我国股份制银行服务"三农"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和契机。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崛起,电子化交易方式深入人心,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冲击着传统商业银行的模式,直销银行正成为我国中小银行乃至大型银行应对之策。从我国现已上线的直销银行来看,尽管存在某些"同质化"现象,但仍然有些模式上的差异,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直销银行时要符合自身的战略需要,明确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建立专属的产品体系,正确处理内外部竞争合作关系,完善风险管理和相关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3.
《金融电子化》2014,(12):28-32
正今年2月至今,国内11家商业银行陆续对外推出直销银行,加之尚处内测阶段的10余家,国内拥有独立直销银行系统或功能的商业银行已逾20家。伴随市场关注度的不断发酵,两种不同的声音出现:一是受制于产品形态、组织架构、资源分配模式等内外在原因,直销银行终究摆脱不了商业银行传统业态的禁锢,而成为应对市场之变的"过渡产物"。二是直销银行是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质变,肩负着突破传统业态的使命,堪当主宰未来银行变革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这几年来,随着国内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金融管制的逐渐放松,我国的金融正在经历一场巨大变革。2013年9月起,第一家直销银行成立,截至2017年9月,国内的直销银行已经有上百家,在这些有直销银行的商业银行中,多数都是中小型商业银行。就现在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的直销银行模式处于发展初期,国内也没有完全成功的直销银行案例,国内的直销银行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直销银行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来促进直销银行的发展。首先直销银行应该通过大数据来获得更多的客户,并创立更好发展团队,构建安全的互联网直销平台,通过更高效的宣传来让客户知道直销银行的业务特点。而不仅仅是把银行产品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相似文献   

5.
自2013年以来,我国推出直销银行模式的银行机构已经超过135家,但除了百信银行是首家法人直销银行外,其他直销银行基本上处于传统银行部门或事业部运作状态。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提速,直销银行法人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直销银行发展模式随着直销银行市场竞争的加剧,除部分直销银行能够保持全价值链布局外,在细分市场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是大多数直销银行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DEA方法,把固定资产总额、业务及管理费、直销银行综合评分作为投入要素,银行税前总利润、贷款总额、存款总额、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作为产出要素,对比分析直销银行产生前后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变化,从而确定直销银行对商业银行运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规模原因直销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总体效率有轻微抑制作用,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总体效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孙玉智 《金融与市场》2007,(11):47-48,52
本文针对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和发展上的特殊性,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股份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取向和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银行家》2014,(12)
正2013年,余额宝的成功给中国银行业带来巨大冲击。国内商业银行尤其是部分中小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直销银行,希望借助直销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同时也希望借助直销银行突破地域限制,克服实体网点不足的劣势,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直销银行更多的只是原有虚拟渠道部分销售功能的整合和集中,恐怕短期内难以发挥直销银行应有的特点和优势。而从长期来看,线上线下协调和多渠道融合代表  相似文献   

9.
直销银行在国外已有几十年历史,而至今在我国的发展不足2年时间,虽然时间很短,但它对我国金融领域尤其是银行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直销银行聚焦长尾客户群,瞄准广大零售市场,为普通大众提供简单、标准、收益高、用户体验良好的银行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邮储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发展普惠金融,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社区居民,定位为大型零售商业银行。目前邮储银行的零售市场不仅有来自于互联网企业跨界金融的"宝宝"军团的压力,更有来自银行同业开设的直销银行的竞争。加快布局互联网金融,实现线上客户端移动化、线下网点智能化、提高用户体验,是邮储银行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在金融业与互联网技术迅速结合的今天,各种新的金融产品、服务、理念和模式等层出不穷,其中之一就是直销银行。直销银行的出现将大大削减传统商业银行的物理形式,降低商业银行经营成本,从而推动金融业新的变化和发展。目前,民生银行和北京银行等都相继推出了直销银行业务。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直销银行在我国金融业发展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其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地位,都是需要提前思考和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11.
张春子 《银行家》2020,(3):18-20
自2013年以来,我国推出直销银行模式的银行机构已经超过135家,但除了百信银行是首家法人直销银行外,其他直销银行基本上处于传统银行部门或事业部运作状态。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提速,直销银行法人化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随着直销银行市场竞争的加剧,除部分直销银行能够保持全价值链布局外,在细分市场构建差异化核心竞争力是大多数直销银行未来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14年以来,随着“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热潮的下降,国内的民生、兴业、平安、上海等多家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直销银行服务,引起了全社会和整个金融业的高度关注。作为国内的一种新生事物,研究国际直销银行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将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直销银行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当我国"互联网+"行动计划跳出行业范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候,当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时候,直销银行应运而生,它已经成为了传统商业银行适应互联网金融发展大潮中的强力助手。本文从"互联网+"的层面上,对影响直销银行发展的外部环境、可发展模式、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做了研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兵  林刚  廖海音 《福建金融》2005,(12):39-41
本文通过阐述零售银行业务对于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意义,分析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的现状,提出了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直销银行正日益成为传统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实践平台。本文从市场理论和福利经济学视角,探讨了直销银行与传统银行市场份额增减以及供需双方福利的变化,揭示了直销银行兴起的微观机制,同时结合我国直销银行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直销银行发展特点和模式,并进一步针对我国直销银行发展中存在的监管缺失、开户约束不足、产品同质化、技术安全程度低以及可能存在洗钱和损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直销银行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优化我国发展直销银行提供必要启示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一、国有银行商业化需要产权改革股份化.从世界各国银行商业化经营的成功典范和经验看,产权股份制无疑是银行商业化经营的较好形式.最早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家商业银行,也是第一家股份制银行.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兴起激起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直销银行的热潮。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运营模式,直销银行具有机构少、人员精、成本小等显著特点。当前我国已具备了发展直销银行的客户基础和技术条件,进一步应该确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建立专属的产品体系、正确处理内外部竞合关系、完善风险管理和相关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国内经济特别是浙江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市场需求向多元化、深层次转变,加快金融创新和转型升级成为股份制商业银行谋求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投行业务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必然性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路径、策略等方面论述了投行业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刘张君 《新金融》2001,(10):2-6
从1986年9月国务院批准重新组建交通银行开始,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体制得以确立和发展。十几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股份制商业银行十余年的改革和发燕尾服是成功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子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直销银行并不局限于银行自有客户资源,而是面向更多他行持卡用户。没有渠道优势的中小型银行更愿意大力推动直销银行这类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利用后发优势,扩大市场份额。2014年岁末,工商银行自主研发的移动金融服务平台,"工银融e联"在苹果商店(App Store)正式上线,工商银行因此也成为首家上线直销银行的大型商业银行。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华夏银行、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