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强对影子银行及银行表外业务的科学测度与有效监管,对于防范化解我国系统性风险意义重大。本文将表外业务对银行违约风险的影响纳入经典的CCA分析方法之中。理论模型和经验数据的测算表明,表外负债的积累将显著增加银行的违约风险。此外,本文基于银行表外业务的违约风险,进一步讨论了“调控方向”和“精准发力”两种不同类型监管政策的效果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仅收紧监管而不对具体业务开展过程进行约束的政策,可能会激励银行通过非理性发展表外业务来实现监管套利,导致表外业务风险加剧;而明确将表外业务划定为监管对象的政策措施,则有助于显著降低系统性风险。本研究对科学测度与监管银行表外业务、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2.
"担保类表外融资"是中国影子银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构建数据集,研究担保类表外融资周期波动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商业银行的担保类表外融资业务与普通贷款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任何影响银行信贷的冲击,都会间接对担保类表外融资产生作用相反的影响。其次,合意贷款政策间接造成了担保类表外融资业务的超常增长,而非"存准率"、"贷存比"等传统监管约束。最后,担保类表外融资业务还受经济波动、业务风险与收益、银行经营水平和市场信用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会计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国际化必然会对各国的经济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对银行监管的影响尤为显著。《会计国际化对银行监管的影响》一文,详细说明了国际会计准则与银行监管两者因追求的目标不同,产生了诸如银行资本的界定、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等方面的差异。在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中,这些差异必然会对我国银行监管产生影响。为应对会计国际化,银行监管部门应结合我国目前的监管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政策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玉溪为例,对银行表外业务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从监管和内控管理等角度对银行表外业务隐藏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玉溪为例,对银行表外业务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从监管和内控管理等角度对银行表外业务隐藏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帮助监管层和市场更好地识别类银行的影子业务,预防信用风险过度累积,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梳理了中国银行的影子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从会计的角度展示了不同模式下银行的影子本质和发展动机,剖析了银行在不同监管约束下实现监管套利的方法和手段,刻画了风险扩张和积累的路径.案例分析表明,无论是托管行还是非托管行,其表外资产或托管资产因不受准备金率的限制可以无限增大,这也是近16年来理财产品得以爆发式增长的主要原因.由于信贷产品天然具有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属性,若任其发展终将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提出了要关注表外理财规模和结构,设计资管产品"特别准备金"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防范异常资金流入政策施行后,银行新型表外融资业务迅速发展,对跨境资金流动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有加剧跨境资金流入压力、成为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新通道、增加隐性外债风险、影响调控政策效果等。要完善表外贸易融资管理,需加强本币对外负债监测,加强表外外汇业务风险监管,加快汇率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8.
《银行家》2014,(2)
正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目前,晋城市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一是存在于银行业内部具有监管套利性质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表外理财业务;二是非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融资类机构,主要包括小额贷博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和各种投资公司及冠以投融资名义的资产管理公司;三是民间金融。银行表外理财业务。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金融"脱媒",募集资金从银行体系分流出来,通过非银行渠道流入实体经济,成为游离于监管之  相似文献   

9.
张显球 《新金融》2008,(6):52-53
目前我国上市银行均已在全行报表层面实施新会计准则,并且根据新准则的要求,确定了今后的各项会计政策及会计处理方法,有关业务系统的改造工作也正在进行之中.本文拟就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银行中实施的现状、难点及对策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银监会认真吸取金融危机经验教训,努力提升会计审计规则在银行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和监管规则修订,不断完善会计审计相关监管政策,确保中国银行业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会计》2014,(5)
在银信合作和票据信托被监管机构叫停、银行出表需求增加及券商资管业务松绑的大背景下,银证票据通道业务的开展及其大幅扩张直接促成了当前券商资管业务的爆发式增长;同时,由于涉嫌违规操作、触碰监管红线,银证票据通道业务已经引起了业内的广泛争议及监管机构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解读了2016年银行、证券、保险监管部门出台的金融监管政策,银行业监管政策体现在规范不良资产统计,防范信贷风险掩盖行为;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强化科技创业金融服务.证券业监管政策体现在抑制市场波动,稳定市场预期;加强风控建设,完善制度安排;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券商资管等跨市场业务发展.保险业监管政策体现在规范通道类业务,防范潜在风险;规范保险资管业务资金投向,限制加杠杆.总结了金融监管政策特征在于强化监管政策协调、弥补分业监管漏洞、增强监管有效性,各金融行业全面"去杠杆",防止跨行业监管套利,督导金融业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分析了金融业监管仍存在部分业务仍有待制度规范、金融监管执行力度仍有待加强等不足,并提出了强化部门联动、密切关注金融业务创新、细化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加强创新规范性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衍生品业务的会计处理对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新的国际会计准则IFRS 9即将全面实施,论文通过对新旧准则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差异的比较,分析了IFRS 9对银行业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疆金融》2013,(2):1-51
"影子银行"概念起源。影子银行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源自传统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渴望。在2007年金融危机中影子银行体系助推了危机的扩大与蔓延。我们认为影子银行代表了美国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间的博弈,正面与负面作用兼备,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中国式类银行的问题。和美国金融危机中的影子银行相比,中国所谓"影子银行"不仅监管体系、经济环境、政策背景不同,也尚未出现2007年金融危机时美国影子银行的"高杠杆经营"、"主要以金融衍生品为交易品种"的两项特征。我们认为"中国式类银行"这一称呼更为妥当,其风险的实质是通道问题,传统银行通道无法满足融资与投资需求。中国式类银行。面对通胀压力传统银行需要类银行业务保证规模而投资者需要类银行产品对资产保值增值。中国式类银行的发展是传统银行这一供给端与投资者这一需求端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认为中国式类银行可以用"从事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的信贷、类信贷业务,通过不同的金融工具完成信用转换、流动性转换、期限转换等活动的信用中介称为类银行"进行广义上定义。划分为:银行主导型类银行、采用传统银行模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少受到监管或无监管下的类银行共三个层次,规模分别为:10.3万亿、10.2万亿和5.3万亿。中国式类银行的未来。解决中国式类银行的问题,需要从金融改革入手。中国金融体制发育的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金融改革将是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对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该进行适度监管,既需要避免金融风险,又不要伤及创新的动力。对于目前的影子银行,对于市场化的合理部分,应该通过金融改革来满足。对于非市场化、仅为不受监管的部分,可以适当加强监管。金融改革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金融改革不仅能够解决目前的中国式类银行问题,也将对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逐步的利率市场化与褪去政府隐性担保将改变目前风险与收益的不对称情况,重塑投资者风险和收益意识。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将对我国居民大类资产配置产生结构性影响,同时金融行业中多元金融占比将逐渐上升。总的来看,目前中国式类银行体系的问题不大,风险可控,通过金融改革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金融企业的影响,分析了银行监管标准与银行会计标准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银行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会计国际化发展对银行监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振强  赵霞 《新金融》2006,(4):55-57
近年来会计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越来越成为全球化的会计准则。会计的国际化必然会对各国经济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对银行监管的影响尤为显著。为有效应对会计国际化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会计国际化发展对银行监管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更好地协调会计与银行监管之间的关系,保证银行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一、现有会计核算没有考虑融资租赁提前终止的情况融资租赁一般涉及重大资产,对承租方的生产经营能力形成重要影响。融资租赁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业务,同时涉及的固定资产及相关融资两类业务。为此2006年的《企业会汁准则》中专门设置《企业会汁准则第21号——租赁》(以下简称"《准则》")来规范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准则》详细规范了融资租赁会计核算的标准和时间,包括租赁期开始日的会计处理、末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等等。《准则》执行以来对规范企业的融资租赁业务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对资产负债表构成潜在实质影响、能够改变商业银行损益、虽不占用银行资金但又能对银行资金构成或有损失的银行业务。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分为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及表外业务三大块。近年来,表外业务的发展已越来越成为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手段。然而表外业务也隐含着一定的风险,有些表外业务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隐含的风险极大.一旦转化为现实风险.就很可能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探讨表外业务会计处理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金融衍生品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影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品业务将逐渐成为银行的主导业务之一。本文归纳和梳理了银行参与金融衍生品投资的目的,以及金融衍生品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市场关于衍生品导致银行风险增加的观点是有偏见的,希望能对银行和监管机构的政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金融会计》2013,(11):3-8
2012年我国监管机构重启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使得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会计准则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正确认识这项在金融危机中备受诟病的准则,需要我们从危机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发现现有准则要求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准确的把握与应用。如果从会计的视角来反思此次危机的原因,通过SPV出表的这些金融资产,究竟是否应该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中终止确认?何时又应该将这些SPV合并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成为需要解释的重要原因之一。从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可见,如何更为合理的制定相关准则要求,以规范商业银行的会计处理,使得资产负债表能够完整、清晰反映商业银行真实面临的经营风险,是未来信息资产证券化等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业务健康发展的关键。为此,本文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主要入手点,对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准则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