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喷薄而出,新的金融业态带动了金融创新的深度发展,但互联网金融在改变金融生态的同时,由于其快速的创新步伐,使金融监管略显滞后,凸显出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结构错配问题。为防范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的爆发和濡染,需从法律法规体系、监管主体、监管标准、征信系统等几个方面入手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以保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存在的不足,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互联网金融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因此,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成为目前比较重要的研究问题。文章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相关背景,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指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以促进互联网金融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技术应用,以第三方支付、网络小额贷款、网络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货币职能、金融监管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余额宝、财付通的高调上线,引爆了国内金融市场,引起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由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地被阿里与腾讯等互联网公司所取代,互联网金融的“来势汹汹”,将会有利推动传统金融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将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金融模式相结合,以自身固有的“3A(anytime、anywhere、anyhow)服务”给广大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其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成为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重要任务。本文在探讨互联网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从监管体系、监管理念、信息披露等角度提出了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5.
杨素娟 《征信》2016,(8):85-87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日益凸显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分析现代金融监管理论,从金融监管要素入手对互联网金融监管进行分析,认为互联网金融监管仍处于现代金融监管理论的范畴之内,但目前国内的金融监管不能够满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金融监管主体、客体以及目标的影响,强调金融监管应该注重的方面,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完善、产品创新严重缺失致使产业升级和转型面临困境,同时监管采用的的方式和手段的落后,致使其滞后于金融创新,无法推进金融改革的发展和创新。本文本文在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和分析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以及影响因素,从而分析得出现行制度下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一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冲击与挑战。本文在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服务内容、功能、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别从多角度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冲击。然而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监管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并不能取代传统金融的核心地位。因此,传统金融应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技术优势,整合资源,实现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我国金融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冯健 《时代金融》2012,(29):14-15
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诱发了此次金融危机并把危机迅速扩散到全世界。而华尔街缺失的金融监管也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因素,金融监管法律在人性的贪婪和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面前不堪一击。世界需要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和与金融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我国的金融发展道路需引以为鉴,在发展金融的同时注意研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法律,并不断加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董微微 《金融与经济》2015,(2):79-82,36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呈现了高速发展态势,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向传统的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出发,深入分析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的异质性特征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框架,为决策层制定相应的金融监管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以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阿里、腾讯、百度、苏宁纷纷树起互联网金融大旗,对于推进金融改革、倒逼银行让利的正面作用很大。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开始呈现,行业处于野蛮生长的态势明显,如何规范、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着手,研究其存在问题和风险,在借鉴发达国家的互联网金融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强化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系统梳理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以及互联网金融创新的发展现状,构建方差分析模型实证检验监管政策的影响得出:首先,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有效遏制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数量的增长,但未能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风险。其次,监管政策显著降低了互联网贷款利率和提高了互联网贷款规模,有力提高了互联网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应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在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健康发展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从虚拟货币的生命周期论金融监管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货币具有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特性,并且在货币发行上呈现出新的特征,虚拟货币本身的稳定性与坚实性,虚拟货币赎回问题都对金融稳定性提出了挑战,而虚拟货币的虚拟性和跨国界交易的跨时空特性对反洗钱等金融监管活动提出了挑战。本文从新巴塞尔协议入手,探讨现代金融监管的特征,通过对虚拟货币生命周期的分析和对现代金融监管带来的挑战,并比较国际上现有的虚拟货币监管框架,阐述并提出虚拟货币监管体系构建框架,提出了虚拟货币监控机制的6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未能跟得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步伐,从而引发了不少问题。本文基于金融监管的视角,在宏观的框架下,从微观机理角度进行研究,采用横向的现实比较与纵向的历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性地分析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风险控制能力弱、法律保障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影响着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为此,本文在精准掌握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法制监管现存问题基础上,从长远视角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从认知维度和政策维度出发,提出“二维三层”互联网金融监管顶层设计思路,从加强互联网金融立法、市场准入制度、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合理引导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机制,并提出强化功能监管、确立混业监管的法律地位以及强调基于领域特性的特殊设计的顶层设计法治进路,以优化互联网金融监管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互联网金融经历了从新生儿茁壮成长的过程,但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滞后,使得分业监管模式下部分业务存在风险隐患。本文通过探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模,结合目前所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对目前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构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技术的扶持下,区块链金融引发了金融行业的变革,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将区块链技术引入货币、银行、保险、证券等场景,提高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安全性以及交易效率.然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中,虽然其去中心化、安全开放、强信赖机制等特性与金融范畴的运营理念高度耦合,但也与传统金融监管模式存在冲突,产生了诸如用户信息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张晓初提出的互联网金融监管12条原则,提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大额资金监测分析方法.基于国家反洗钱数据库和金融基础设施,文章阐述了互联网金融监管和监测分析的核心是银行账户和支付体系,分析了该方法实现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的优势,并提出了用互联网思维设计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金融的运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了金融行业发展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发展在较为宽松的监管环境下出现了跑路、提现困难和资金诈骗等问题,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文章在阐述互联网金融的运营现状的基础上,为如何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与金融问题推动金融监管改革,2008年金融危机后各国普遍变革了金融监管框架。当前我国金融监管在金融混业经营的新常态下依然奉行"一行三会"分业监管的模式。近年来,经济运行越来越复杂、金融业创新融合与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我国现有金融监管体制效率明显降低,凸显出监管的各种问题。本文基于反思对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分析新常态分业转向混业的金融背景下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提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被视为我国"金融抑制"的突破口,成为现有银行体系的有益补充。但互联网金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风险也在持续暴露。2016年4月,国务院出台《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探讨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金融监管发展、监管模式等内容的研究,就我国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