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加入WTO后,棉花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中国既是棉花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也是有着世界影响力的棉花进口大国。近几年来,棉花进口量急剧增加,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和净进口国。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与否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棉花期货市场的发展不仅为涉棉企业提供规避风险的场所,而且对于产生更合理的国内棉花价格乃至增加我国棉花产品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相关性分析、ADF检验、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分析等计量方法,结合建立四年来中国棉花市场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我国棉花期货市场从出现至今,在价格发现功能方面的表现。从而逐步得出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已经基本具备了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两大基本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国际投资者因中国经济快速成长而投资A股、H股、B股等中国股票资产。已有研究从硬分割和软分割角度研究了A-H和A-B股折扣率形成原因。本文进一步从国际与国内投资者的价值偏好差异来研究折扣率差异。对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折扣率和上市公司的价值变量显著负相关,表明国际投资者偏好价值型的中国股票资产,导致其折扣率偏低。相对信息不对称,价值偏好差异是更重要的资本市场软分割因素。  相似文献   

4.
论文针对进口安全问题,利用1992-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以中国棉花进口为研究对象,运用进口市场集中度、进口依存度、自给率、贸易竞争力等方法从控制力和竞争力角度对中国棉花进口安全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中国棉花供求矛盾突出;棉花进口维持在较高水平;棉花进口集中度较高;中国棉花进口依存度逐步由“不安全”状态向“危机”状态转变;中国棉花的自给率一直处于“危机”状态;中国棉花贸易竞争力也较弱,棉花安全也处于“危机”状态.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们对河南省4个棉花大县进行了调查,发现棉农卖棉难、棉花企业购销难、政策性银行资金供应难,是当前棉花购销工作的三大难题,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低迷不稳的棉花市场,为规避金融风险,农业发展银行资金供应难。通过调查了解,除安阳县农业发展银行为该县棉麻公司柏庄收购站发放棉花收购贷款410万元外,其他3个被调查县的农业发展银行到目前为止均没有发放棉花收购贷款。……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股票市场自从上海与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经过了20年的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市场相比,中国的股票市场依旧是一个高度分割的市场,这主要表现在中国的股票市场被人为的分割为A股市场和B股市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A股与B股指数间的互动关系及变化规律,试图找到中国股票市场不同市场的相似与差异点,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消除或消弱股票场分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谷伟  余颖 《上海金融》2004,(7):29-32
中国的资本市场分割中.面向国外投资者的H股、B股价格低于面向国内投资者的A股股票价格.这与世界上其他有类似市场分割安排的国家的现象不同。中国的这种市场分割特例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针对中国市场的特例.拥护有效市场假说和拥护行为金融的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对这些观点进行了综述和点评,并指出:中国的资本市场分割特例说明资本市场并非总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希北 《财政研究资料》2005,(12):24-24,F003
即将迎来两周岁生日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本来承担着国家棉花储备的战略任务,担负着平衡国内棉花市场的特殊职能,却由于大规模地参与市场逐利,进口棉花决策失误被深度套牢。按目前的市场行情,中储棉亏损已近10亿元。  相似文献   

9.
马江河 《深交所》2005,(6):11-15
当今世界,没有谁会否认资本市场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最发达的国家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香港和新加坡能成为区域经济中心也正是得益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海南的资本市场曾经一度领跑全国,但近年来不断沉寂、萧条,与同期全国其他省份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形成强烈的反差。“海南现象”的出现有其历史原因和历史的必然性,但无论从全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是从海南经济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其中的经验与教训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中国能源与资源对外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出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国际市场商业利益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进行资源寻求型海外直接投资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中,以石油为主的能源与资源产需关系日益呈现出严峻的态势,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又不断攀升。无论出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还是从国际市场商业利益的角度,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进行资源寻求型海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1.
投资广角     
国内期市基本金属期货沪铜本周小幅上涨。尽管LME铜库存继续下滑(周四LME铜库存有所回升),但市场的供需基本面仍不利于多头。ICSG(国际铜研究小组)预测显示2007年铜供给将超过需求27万吨:OECD国家的铜需求保持平稳,尽管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  相似文献   

12.
棉花期货市场的发展不仅能够为涉棉企业提供规避风险的场所,而且对于产生更合理的国内棉花价格乃至增强我国棉花产品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棉花市场建立四年来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方面的表现,从而逐步得出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已经基本具备了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两大基本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是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资本波动大环境下面临的严峻考验,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也难免受到国际资本市场波动的冲击。本文通过对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数据分析,结合Calvo(1998)对突然中断的判定标准,界定中国近年来面临的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威胁,并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分析可能导致中国国际资本流动突然中断的影响因素,引起对相关指标的重视,由此提出我国应对突然中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棉花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期货市场的发展不仅能够为涉棉企业提供规避风险的场所,而且对于产生更合理的国内棉花价格乃至增强我国棉花产品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中国棉花市场建立四年来期货和现货价格的实际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功能方面的表现,从而逐步得出我国棉花期货市场已经基本具备了风险规避和价格发现两大基本功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彭振江 《海南金融》2011,(10):38-41
本文对7个主要发达国家和3个新兴市场国家的房地产价格供求因素进行国际比较,运用弹性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建立长期需求方程等方法从供给价格弹性、需求因素共同效应、个别效应等多个角度探讨了房地产价格的供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经济增长和心理预期等三个因素是世界范围内较为普遍的重要影响因素.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的宏...  相似文献   

16.
近来,新股"破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而学术界通常将IPO定价问题锁定在抑价发行上,但对跌价发行却研究得不多。此外,定价为何过高、如何抑制这种现象等问题也需要解决。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引入利益分割和信号传递的概念,通过对2010年及2011年的资本市场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新股跌价发行现象,以期为研究新股发行打开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7.
刘理远 《中国外资》2011,(16):20-21,23
美国对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由来已久。近年来,虽然冷战硝烟早已散尽,但近年来美国对华出口限制不减反增,甚至扩大到了部分民用的非美国独有的科技产品,使得中国转而从欧盟和东亚地区进口。这是从国家安全等政治角度所难以解释的。本文试图建立一个两阶段博弈模型,从技术模仿的角度对此做出解释。该模型显示当技术溢出效应满足一定条件时,为了保住世界其他市场,技术领先国甘愿放弃潜在技术模仿的受益国的市场。我们还发现其他国家的技术相对落后反而有助于这些国家占有潜在技术模仿的受益国的市场,获得更大利润。  相似文献   

18.
税收优惠制度本属一国主权范围 ,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加深 ,一国的税收优惠制度的制定及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其他国家 ,因此需从国际化的角度加以评价。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税收优惠制度更需从国际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拟从经济和法律角度对税收优惠制度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税收优惠制度作出评价及展望。  相似文献   

19.
祁斌 《中国金融》2012,(18):42-43
作为一个比较彻底的市场化产品,私募债肯定不是保姆式的;私募债未来的发展,需要注意对风险的把控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总体比较滞后,有体制原因,有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因,也有机构投资者发展不足的原因。但是无论从投资者还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加快债券市场发展是共识。中国债券市场近期有两个重要进展,一是针对债券市场中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分割发展、分割监管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近来,新股“破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而学术界通常将IPO定价问题锁定在抑价发行上,但对跌价发行却研究得不多.此外,定价为何过高、如何抑制这种现象等问题也需要解决.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引入利益分割和信号传递的概念,通过对2010年及2011年的资本市场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新股跌价发行现象,以期为研究新股发行打开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