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市场定位,是实施发展战略的基础.笔者认为,对于当前正在通过深化改革,稳步发展壮大的农村信用社,特别是在县域资金实力已雄居第一的沿海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来说,应毫不犹豫地跳出狭义"小三农"、"小额农贷"的小圈子,把县域内的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经营业户等统统纳入农村信用社服务对象,归属农村信用社业务范围内,旗帜鲜明地把市场定位于县域经济,切实有效地担当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果,实现农村信用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因此,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县域经济为依托,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通过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形成与“三农”发展紧密协作的联动机制,实现同改革、共发展、双受益。  相似文献   

3.
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全面启动,这对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增强服务功能,加大支农力度,改善支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全面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人民银行一定要切实做好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有关工作,特别是资金支持工作,努力促进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因农而立、服务农而存",长期以来坚持以服务"三农"、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为己任,在助推地方经济特别是农村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在改革中发展壮大。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历程的回顾,认真总结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经验及深化改革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深刻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并对农村信用社的未来改革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西南金融》2011,(4):2
威远县农村信用社自1953年成立以来,特别是2004年启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以来,已发展成为辖内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正朝着组建一家资本充足、内控严密、管理规范、运转协调、服务良好、财务稳健的农村商业银行目标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6.
由于服务领域的特殊性,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通过对目前县域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水平等综合影响因素的实地调研,选择性f放开贷款利率上限是目前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西南金融》2009,(5):I0001-I0001
青神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现有19个信用社(分社),营业网点遍布全县10个乡镇。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青神县农村信用社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农业兴县”的战略目标,始终不渝地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立足社区、服务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倾力为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金融服务,各项业务快速发展,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改革与发展事关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被动改革和地方政府的干预使得广西农村信用社在改革目标、经营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在明确改组农村合作银行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县域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性,进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银行。  相似文献   

9.
2006年全省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甘肃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信贷结构,转变业务增长方式,完善法人治理,加强内部控制,转换经营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创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国务院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这标志着新一轮的农村信用社改革正式启动.因此,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总体要求,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把农村信用社逐步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和各类农村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会区性地方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成为各地农村信用社的重要任务和工作.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改制是当前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更好发挥自身人缘地缘和点多面广的服务优势,聚焦支持"三农"、脱贫攻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金融有效供给,以满足"三农"日益增长的金融需要。改制后的农商行无论是从增资扩股、法人治理结构还是经营机制都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在实践运行中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对吕梁市农村信用社改制的实地调研发现,农信社改制中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与改制后农商行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不无关系,省联社的角色定位不明,农商行独立法人地位没完全落实。因此,应增强农商行县域法人地位的独立性,完善法人治理,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不断增加涉农贷款投放规模,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从而全面提升了支农服务水平。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农村信用社积极推进产权改革、提升经营管理层次、不断提高发展质量、防范金融风险,这对促进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发展资金供求矛盾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对经济和金融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政府、金融和企业等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标本兼治.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开创金融工作新局面,积极支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关于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和改革方向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市场定位在农村,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积极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围绕这一市场定位, 建立能够促进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增强其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的能力,发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实施了"面向三农"的"三农金融事业部"综合配套改革,通过落实组织架构,构建服务平台,积极实施服务"三农"和县域的各项举措,有效促进我国"三农"和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其改革推进中还存在着组织架构不完善和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等内在因素的影响,以及面临宏观政策不断调整变化等外部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其"面...  相似文献   

16.
邓婷 《时代金融》2013,(24):185-186
自2004年8月湖南省被确定为第二批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省份以来,湖南省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改革有关工作,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下一步,要进一步推进农信社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优化服务方式,探索省联社管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农信社支农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继续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关心"三农"、研究"三农"、支持"三农".河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做好"三农"工作尤为重要,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然而,农村信用社目前存在的产权不清、不良资产负担过重、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较低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其正常改革与发展.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发展的形势要求我们抓住和利用好当前重要战略机遇,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现代化的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正>2016~2017年中央连续两年在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推进省联社去行政化管理,强化服务职能,更好的发挥辖内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地域优势和县域法人主体作用,缩减行政决策传导路径加快市场应对速度,加大服务"三农"精准力度,以此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众所周知省联社作为2003年深化农信社体制改革的产物,自成立以来承担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行业管理职能,为全国各省份信合机构转变体制、规范经  相似文献   

19.
转换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增强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功能,要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抓好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工作;要严肃改革纪律,密切防范金融风险;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业务发展,确保改革和业务工作同时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20.
始于2003年8月的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扩大试点21省(区、市)的改革试点也在有序展开。为深入了解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程和走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尽量避免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农行业务的不利影响,现就县域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基层农行的影响进行肤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