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后发追赶背景下, 解决创新资源和能力不足和快速提升创新能力成为企业实现技术跨越的关键。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 构建组织搜索和企业知识存量、能力重构、创新能力提升三大子系统, 对本土制造企业创新能力演化机理与技术跨越实现路径进行仿真分析, 研究表明: (1) 从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过程看, 创新能力成长要经历“知识积累——能力重构——创新能力提升” 的逻辑路径; (2)从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路径特征看, 技术跨越的实现是基于能力积累的连续追赶路径与基于能力平台跃迁的跨越式追赶路径的结合; (3) 从企业创新能力演化的动力来看, 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基于自组织适应性演化的结果, 也是企业主动性学习及变革的结果。本研究为企业创新和追赶提供理论指导, 为快速实现技术跨越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琳 《化工管理》2006,(11):49-52
30多年前,我们曾有过"五年之内超英赶美"的口号.然而,纵观130多年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到目前为止在经济技术上真正实现了赶超的,只有日本.经济总规模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日本的成功,使它成为尚在追赶途中的国家学习和模仿的样板.  相似文献   

3.
临之 《化工管理》2013,(21):1-1
进入21世纪,人类迎来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抢占下一个世纪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和科技的中心从英国到德国、再到美国,以及后来日本、韩国的迅速崛起,无不是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技术跨越的结果。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用60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需要用上百年所走过的历程,实现了工业化。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掌握了国家政治命运后,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得到空前提高。历史证明,技术跨越发展是后进国家追赶并超过先进国家的根本道路。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一些领域我们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要落后二三十年。我们能否顺应世界潮流,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关系着我国在新世纪的国际地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关系着社  相似文献   

4.
1999-2005年中国地区工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活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缩小我国沿海和内地的差距,是我国区域发展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国又相继实施了振兴东北和中部崛起战略,但这些战略的实施,始终无法使内地的经济赶超东部。借鉴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沿海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动性是其工业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内地由于工业结构调整的被动性以及不适当的专业化,限制了其工业的增长。内地经济要赶超沿海,必须采取新的思路,变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这是振兴内地经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陈文晖 《工业技术经济》1998,17(3):91-91,99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是对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的规律性概括,它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其选择的正确与否将对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不可逆的影响。参照国内外区域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不发达经济区域开发的战略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一、加速发展战略 又称“传统发展战略”或“追赶战略”,即以发达地区为参照系,强调经济的高速增长,试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赶超发达地区,摆脱落后状态。它将实现产品与劳务产出的最大化、在经济上赶上并超过发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文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追赶战略的实现,应依靠产业和技术的协同发展,尤其是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本文界定了核心产业链和核心技术链的概念;在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发展中国家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起步模式是“产业发展拉动技术进步”,而非“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的一般模式;重点研究基于追赶战略的发展中国家核心产业链与核心技术链的协同发展机制,并结合案例来说明。  相似文献   

7.
正核电是高科技战略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发挥核电技术出口的带动作用,创造我国经济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2013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出访中东欧国家时,多次提及核电合作,推动核电出口。这是对我国核电乃至核工业的信任和鼓励。实现核电"走出去"战略,不仅是投资及参与国外的核电站建设,关键是要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制定产业政策,调控社会各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流动,进行优化组合,以期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航天活动也是在国家的航天政策指导下进行的。2000年我国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坦诚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发展空间技术的目的与途径。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国家安全,作为武器的导弹技术也将有所发展。“十五”期间国家继续对航天产业进行投入,在较大的资金投入中,部分将用来进行技术改造,以提升整个航天产业的研发与制造能力。我们要从国家安危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高对航天技改的认识,要…  相似文献   

9.
根据时序上的演进态势,国家间技术差距存在马太、收敛和制衡三种效应。本文认为,UNDP(2001)创立的技术成就指数能全面反映一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基础能力。本文运用其计算方法计算了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成就指数,把UNDP(2001)的单年数据扩展为1985—2005年的面板数据,发现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技术成就水平总体上呈收敛效应,但少数国家存在马太效应,表明全球各国的技术差距在逐渐缩小,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赶超战略有一定的成效。中国不能继续依赖旧有技术扩散,而要在技术创造、新技术扩散和人力技能开发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本文的研究支持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自主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0.
赶超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大量引进外国的技术、资金和管理,打破了我国汽车工业“三十年一贯制”的严重落后的状态。在制造技术上从上个世纪国际40年代水平一下跨越到国际80年代水平,有的甚至是90年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是解决目前风电产业产能过剩、缺乏核心技术发展瓶颈的重要路径,最新文献已经发现高管特征和企业异质性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但研究结论尚存在分歧。本文以沪深两市风电产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国有风电企业和省会城市风电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会因内部治理结构短板而丧失。将企业异质性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中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区位在省会企业中高管持股和女性高管对风电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产业创新系统视角下中丹风电产业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重构产业创新系统模型,从制度环境,创新网络和知识技术3个方面对中丹两国的风电产业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中丹两国的风电产业均是政策引导式的发展,但丹麦的发展模式却是自下而上的,社会基础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其成功可以归结为技术、经济、组织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相比之下,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风电产业创新系统,各行为者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知识分享网络,相对分散的创新主体难以集成发挥协同效应,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3.
高技术产业已成为区域创新的重要载体,并通过高新技术企业从事的诸多科技活动及创新行为,凝结成为推动区域创新的助推力。鉴于高技术产业在科技创新中蕴含的结构特征,将该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具有紧密逻辑关联的两个阶段。诚然,为了获得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 果需要将决策者的主观偏好体现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体现两阶段特征的偏好DEA 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绩效进行了测算,进一步探究出决策者在不同阶段偏好下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针对各区域的分布特征分别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而技术创新则是制造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科学评价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意义。本文利用制造业各行业数据,采用CPM方法并结合技术转移吸收能力指标,从产业转移的视角,着重评价了安徽省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转移吸收能力,结果显示: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强,而轻纺和原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此外,安徽省制造业技术转移吸收能力不强。最后文章认为,在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机遇下,着力加强制造业各行业对技术转移吸收的投入力度,充分引进、消化和吸收外来先进技术要素,是安徽省十二五期间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克服单差法存在变量内生性,倍差法对于控制组的严格要求往往无法得到满足,故文中采用断点回归的分析方法,在无对照组的情形下,对我国风电产业2012~2015年的资产总计、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发明专利数月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民营资本的进入对我国风电产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从短期看,民营资本的进入对我国风电产业规模与技术效率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正面作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意义;另外,这一机制的推行对产业创新产生了显著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丹麦是世界风电行业的领跑者。介绍了丹麦大力发展风电的驱动力,描述了风电发展给电力行业以及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阐述了风电的社会经济效益。详细论述了丹麦通过负荷经济调度、电力进出口以及上下调制电能产量从而实现了电力消费的20%来自于风能。为实现欧盟的“20—20-20”目标,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灵活的生产与消费以及智能电网方案将为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的发展提供坚强的平台。负荷经济调度在新的方案下是实现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风机产业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实现快速发展,随着生产厂商的数量、规模和产能的逐年扩大,市场竞争也随之加剧。分析了当前我国几个主要风电设备厂家的产品性能、价格、业主反馈等情况,对当前2种主要机型的发电效率、维护成本和低电压穿越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以期对风电场风电机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提升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做大做强我国风能产业的关键问题。运用自主创新能力理论,提出了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三要素:技术认知能力、知识吸收能力和整合创新能力,并阐述了其自主创新能力的现状,剖析了导致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s of partner technology heterogeneity 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alliance firms both in terms of R&D output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artners’ innovation capability. We apply a generalized semi-parametric model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 of 413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in Chin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obustness and practicability of our result, PCA is applied to extract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and SiZer analysis is employed to test the linearit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onparametric functions in the model.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llaborations between partners with different industry technologies exert inversed U-shaped R&D output pattern and affect very littl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focal firms. The impact of industry domain divergence is no longer significant when partner technology heterogeneity is added in the model of analysis. Partner technology heterogeneity leads to an ascending S-shaped R&D output pattern and contributes positively to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ne of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is that when choosing R&D alliance partners, firms are better off avoiding candidates from a different industry domain but opt for potential collaborators who are in the same industry but in the different technical domain, which may facilitate more effectiv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Further, we argue that the reasons behind the S-shaped R&D output pattern led by technology heterogeneity being the co-existence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partners where firms collaborate in value-creation by combining diverse resources and compete for acquiring partner’s distinct technology and resources. Therefore, we suggest that, for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utcome, both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amongst alliance partn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well balanced at different stages of joint R&D projects.  相似文献   

20.
郭宏 《工业技术经济》2016,35(12):76-83
本文以创业板355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合创业板公司自身特点,从基本指标和发展指标视角设计创业板公司发展能力评价模型,基本指标包括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指标,发展指标包括创新研发能力、企业管理技术阶层和全体职工基本素质水平,企业发展前景和企业创利能力等。依据所建模型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创业板公司的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将样本公司分为发展能力高低两组,分别从所属行业、资本结构、公司业绩因素、公司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方面对两组样本公司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1)创业板的355家样本公司总体发展能力较弱,主要原因是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两级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其中创新能力、营运能力和行业发展能力相对较差。(2)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行业信息技术行业集中度较高并且成长持续性效果较好,而第二大行业新材料与新能源行业成长持续性较差,究其原因是我国新材料与新能源是新兴起行业,行业总体水平较差,需要加强研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