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发展现状(一)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发展十分迅猛。1970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为710亿美元,然而十年之后的1980年则猛增至  相似文献   

2.
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贸易具有很多区别于货物贸易的特点,这些特点引发了我们对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一国经济长期增长差异性问题的思考。根据理论分析,本文认为服务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拉动效应、较强的技术外溢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以及就业效应等,都使得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于货物贸易。然后,本文选取中国作为代表进行了协整回归分析,验证了本文的推理。笔者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尤其是新兴服务贸易,通过服务贸易促进货物贸易的升级,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健康、持续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迪尔道夫模型中提到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整体是均衡互补的,即服务贸易顺差的国家必然在货物贸易上处于逆差。文章介绍了迪尔道夫模型,并以1982—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相关数据,做了Granger因果检验,证明了服务贸易的变化会影响货物贸易的变化,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是互补的,并且生产性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补性更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世界货物贸易、世界服务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这三者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考察三者在贸易自由化方面的关系,认为技术贸易自由化的阻力是技术贸易、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中最小的,且发展最快;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又小于货物贸易自由化的阻力,其发展速度快于货物贸易,并据此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国际生产和世界贸易两个层面分析并测算了当今世界生产和贸易的最新特点和进展,揭示了两大体系的紧密联系。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垂直专业化生产对国际贸易尤其是中间产品贸易造成了负面影响,金融危机通过垂直的国际生产格局对国际贸易的破坏作用放大了。由于供应链的断裂会造成价值链上多个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下降,并对深层次参与垂直专业化生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福利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6.
马涛 《国际贸易问题》2008,3(6):109-115
在产品内国际分工的条件下,中间产品贸易在全部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尤其我国工业行业的中间产品贸易更是发展迅速。基于中间产品贸易,国际生产体系的新格局导致了生产向垂直专业化方向发展,依据Hummels等(2001)对垂直专业化比率的计算方法,测算到工业行业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本文检验了外国直接投资与垂直专业化生产和中间产品贸易之间的关系,得出外国直接投资分别与垂直专业化生产和中间产品贸易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并且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7.
亚洲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亚国家和地区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亮点。亚洲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也在世界货物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亚洲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却显然与其在世界经济以及货物贸易中的优秀表现存在落差。本文在分析了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基本特征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服务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测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论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乌拉圭回合谈判将国际贸易扩展为货物贸易、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三大类,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贸易形式,其成因、影响因素、交易方式、发展策略等均不相同,但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是构成一国外贸不可或缺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服务贸易的很多部门是货物贸易的支撑产业,发展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并且,发展服务贸易对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分析我国货物贸易巨额顺差和服务贸易巨额逆差的现状入手,试图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相结合,探索一条我国外贸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胡景岩 《国际贸易》2006,(11):32-41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是提高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5—2013年数据,运用新型接近灰色关联模型分析四川省服务贸易出口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货物贸易、外商直接投资、服务贸易开放度、人力资本和服务业发展水平都对四川省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出口影响程度最大,其他因素影响程度依次递减。并提出保持货物贸易健康稳定增长,充分发挥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拉动作用;提升服务贸易开放度,积极承接服务产业转移;优化外商投资结构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英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已经进入典型的"后工业化时代",金融业在国内市场、离岸市场和海外市场全面发展,在英国各大产业中增速最快,已经取代制造业成为英国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金融业还是当代英国最具全球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巨大的金融服务贸易顺差有力地改善了英国的贸易收支,金融业已经成为缓解英国贸易失衡的主要缓冲器。  相似文献   

12.
贸易自由化福利收益模型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福利收益模型,将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货物贸易自由化的收益进行比较,可得出如下结论:服务贸易自由化比货物贸易自由化的收益大。以发展服务贸易为主,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是贸易自由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但我国目前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还不具备这种条件。针对我国服务贸易及服务业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为提高服务贸易竞争力、促进服务贸易自由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数据库服务贸易数据,基于服务贸易进出口关系,构建六个服务贸易关联网络,选取整体网分析法中的点度中心性指标、中间中心性指标和基于CONCOR算法的核心-边缘结构性指标,对中国服务贸易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10年间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显示:金融危机后全球各经济体间的服务贸易往来愈加密切;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网络中的竞争力总体偏低但地位有所上升,且进口地位优于出口地位;金融危机后中国在国际服务贸易网络中的权力地位快速提升,渐由半边缘地带转向核心地带,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力增强,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等周边区域。总之,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网络中的竞争力正在由弱转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的我国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发展中贸易大国,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分工向垂直专业化分工演变,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切入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测度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水平,针对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各个环节,采用贸易余额贡献率(CTB)指数衡量我国各个生产环节的贸易份额和贸易余额贡献率,并以电器设备、机械器具和纺织品为例,分析这三个部门产品内贸易各环节的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分析了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从贸易总额、贸易方式、贸易主体和出口商品结构等几个方面实证探究了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口总额及其同比增长速度均大幅下滑,特别是加工贸易、国有企业和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受到的影响更大。最后提出了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间产品贸易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中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中间产品贸易已成为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比较优势、垂直专业化、价值链及市场内部化等角度阐述了中间产品贸易产生的理论基础,客观地分析了中间产品贸易产生的现实条件和近年来我国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中间产品贸易的发展将对我国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7.
垂直专业化分工及我国的分工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垂直专业化分工是国际分工的深化,是同一产业或行业内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之间的国际分工。基于比较优势的垂直专业化分工,其表现形式是包含中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其分工和贸易模式是可预测的。我国在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中的地位是进口半制成品并加工装配成消费品,然后出口,其主要形式是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世界服务贸易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目前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呈现出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增速放缓、服务贸易逆差规模反弹等特点。我国政府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金融体系,积极拓宽服务贸易领域,分散风险,积极发展服务外包产业。  相似文献   

19.
产业内贸易与垂直专业化贸易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战以后,产业内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流,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垂直专业化贸易也迅速发展起来.从理论上分析,这两种贸易形式产生、发展的基础和动因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别.两种贸易形式存在密切关系,二者均以跨国公司为主体,并且垂直专业化构成产业内贸易的另一重要起因.文章对两种贸易形式的发展趋势、理论基础、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与贸易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0.
Although improving international trade on the back of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preoccupations of countries in Africa, empirical literature on financial development-trade nexus has not been rigorous in examining how finance shapes trade.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Africa relying on data for 46 countries over the period 1980–2015. Results from our system 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s reve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finance on trade. In particular, we notice that, private credit does not promote trade while domestic credit positively affects trade. These effects are robust to measures of trade. Thus,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rivate (domestic) credit dampens (amplifies) exports and trade openness. However, we also find a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vate credit and trade measures suggesting that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may be detrimental (helpful) to trade for economies with low (high) level of private cred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