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各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其中最重要的核心内容,是金融要素市场体系的建设。在这个市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服务长三角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全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加强长三角地区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2.
声音     
《云南金融》2013,(8):14-1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我国在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而这一国际金融中心落户上海,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上海始终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前沿,推动了我国金融、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的优化和变革。发挥上海资本市场的核心作用,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全国的现实选择,是成熟市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更是继续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发展战略具有多个分析视角,其中,是从金融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联系和需要进行战略选择,还是从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进行战略考虑,将影响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沿着不同的发展路径行进和产生不同的发展结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发展和金融业发展的演变过程,讨论和认识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地区银行合作和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结果.长三角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资源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自由流动.由于行政区划、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内部垂直管理等多种原因导致金融资源流动受阻碍,或者说行政壁垒.破除行政壁垒,加强合作,才能共同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长三角金融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多种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记者:非常感谢屠副市长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首先请您谈谈在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的基础上,如何继续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屠光绍: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也是最近我们思考最多的一个问题。我们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  相似文献   

6.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而推动"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则是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作为重要的国家经济金融发展战略,如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长三角"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良性互动的局面,是本文重点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作者从"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现状、"长三角"地区协调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两项国家战略的结合、"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效互动的重要意义、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等方面做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7.
刘健 《中国金融》2020,(5):36-37
2019年1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迈入决胜年之际,2020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冲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随着金融开放创新的深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望再上新台阶,商业银行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胡莹 《浙江金融》2012,(6):38-40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即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改革开放全局做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提升我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地位的必然要求。2012年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提出了5年阶段性目标,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全球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密不可分,这更突显了在岸金融市场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岸金融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更是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9.
王家辉 《上海金融》2012,(12):99-101,123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上海金融业取得长足进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但与伦敦、纽约等五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相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在经济总量、金融业增加值、市场交易量、金融机构数量、金融从业人员和其他软实力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上海要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有利机遇,加快经济发展,调整金融结构,完善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机构集聚度,增强金融市场影响力,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0.
郑杨 《中国金融》2020,(6):11-13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又一重要部署,对于新时期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金融全球化浪潮正席卷世界,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在继续蔓延和深化,金融行业的反腐倡廉工作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重要。为此,由上海金融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金融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协办、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和科研处承办的"第六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于2012年3月31日在上海金融学院举行。本次论坛以"金融反腐倡廉"为主题,对金融服务、市场建设与预防腐败的基础理论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了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腐败的诱因、机会和产生机理。本刊选登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当前,金融全球化浪潮正席卷世界,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在继续蔓延和深化,金融行业的反腐倡廉工作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重要。为此,由上海金融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金融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协办、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和科研处承办的"第六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论坛",于2012年3月31日在上海金融学院举行。本次论坛以"金融反腐倡廉"为主题,对金融服务、市场建设与预防腐败的基础理论和相互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了经济转型过程中金融腐败的诱因、机会和产生机理。本刊选登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决策,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历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7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适应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上海世博会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创新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市场体系建设和发展环境建设等问题综述了与会代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金融电子化》2014,(1):37-37
正联合金融布局上海2020上海将成为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借势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嘉定政府积极进行建设金融硅谷,打造上海金融副中心的发展规划。深圳联合金融集团于2011年选址上海嘉定工业区,落地成立上海联合金融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运营上海金融谷。  相似文献   

16.
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加快实现长三角地区资源融合,不仅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也是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7.
建设离岸金融市场是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步骤,对推动我国金融深化,引导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促进资金的快速流动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创建上海离岸金融市场需要政府的强力推动,并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加强离岸金融发展研究和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离岸市场配套措施,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强化离岸金融业务监管,培育市场主体等。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收关之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的开局之年,统筹两大发展战略,成为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题中之义。2月14日,《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经济金融走向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全球金融格局产生后续影响的大背景下,就如何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创新高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融人才缺乏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发展,在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人才培养尤为重要。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适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金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高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创新、发展、变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