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2.
一、加强粮食生产调控力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上了几个新台阶。 1984年和 1990年还先后出现了局部的“卖粮难” ,似乎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过关 ,不少地区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 ,结果粮食价格与其他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越拉越大 ,种粮效益低 ,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这一失误 ,影响到 1992年以后的改革 ,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 ,急于把粮食全面推向市场 ,严重地影响了粮食工作的“三个稳定、两个平衡”的实现 ,而且还引发了 1993年冬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粮价暴涨风波。这个深刻教训 ,证明越是放开越要加强对粮食…  相似文献   

3.
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1995年,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要强化宏观调控,增加有效供给,合理引导消费,掌握总量平衡,稳定市场价格。同时,积极进行粮食部门自身改革,实施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两条线运行。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靠中央包下来不行,全...  相似文献   

4.
5.
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白美清这次全国商品流通工作会议期间,召开粮食厅局长会议。这次会议的中心内容,是在总结一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各项业务工作的基础上,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明年深化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强化宏观调...  相似文献   

6.
发达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人民生活必需品,因而也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作为人口众多的中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显得更为突出。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粮食问题,并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仅占世界1/5的耕地,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文件,明确了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针、目标和政策措施,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其中对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作出了重大的决策。为了确保粮食生产和流通的正常发展,在搞好粮食总量平衡和综合平衡的前提下,建…  相似文献   

8.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是治国之道,是无人不晓的道理。然而,粮食是个特殊商品,恐怕在认识上就不是人人都能分清楚。首先,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物质,是其他物质不可代替的。粮食作为商品,它的特殊性还表现在:一是生产的特殊性,不象其他工业产品可按工业化有序化进行。粮食生产当今在很大程度上还受自然条件制约,相当的因素体现在“靠天食饭”。加之我国南北东西气候差异较大,消费习惯不同,各区域的农业科技投入规模有限,除了受当地经济发展制约外,还有地方政府的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的影响,所有这些原因造成了我国在…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粮食生产和粮食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牢固树立和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决定采取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更果断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稳定粮食市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发行党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要求,把强化支持粮食流通职能、服务国家宏观调控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行工作的第一要务,进一步做好收购资金贷款供应、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积极支持主销区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和商品库存。要及时足额发放地方储备贷款,支持主销区落实国家增储计划,充实地方粮食储备。农发行已建立了地方储备变动情况五日报告制度,及时跟踪反映储备动态。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粮食流通体系建设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构建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对保护粮食生产者积极性,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一、建设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的基本要求粮食流通体系是粮食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过程中所体现的全部  相似文献   

11.
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基本框架孙国学一、构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的原则要求总结建国以来粮食工作的基本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构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调控目标的集中性。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应力求集中,而非多元。否则不仅会使调...  相似文献   

12.
1 夯实生产基础,增强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1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粮食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红线”。要通过地方性立法,有计划地实行退耕、休耕,坚决制止和打击乱占耕地,毁坏农田、破坏水利以及随意抛荒等行为。同时要通过培育、引进、推广高产优质粮食作物新品种,搞好病虫害防治,改良土壤,提高复种指数,推广吨粮田,发展立体种植、水稻旱育稀植、模式化栽培等先进技术,提高粮食单产和耕地利用率,增加粮食总量。1.2 促进耕地适度集中 要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的基础上,通过股份制、转包租赁和劳动合作等形式,促进耕地使用权合理流动,使耕地适度集中。(1)创建国家控股的储备粮生产基地;(2)支持龙头企业创办优质稻开发基地;(3)鼓励耕地向种粮大户、种粮能手集中,逐步形成以乡或村为单位的股份耕地合作经营模式;(4)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并依托中小城镇创办水产品基地、种养基地,大力发展乡镇加工业,转移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3.
孙国学撰文提出,总结建国以来粮食工作的基本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构建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1.调控目标的集中性。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应力求集中而非多元。否则不仅会使调控力度分散,而且多目标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导致调控力量的相互抵消。2.调控对象的全面性。粮食问题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宏观调控要从整个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去考虑,不仅仅是粮食流通,还包括粮食生产和消费。3调控手段的系统性。宏观调控体系本身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由相互关联。相互配合的子系统构成。4.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粮食安全是基础.射洪是川中丘陵地区大县,也是粮食生产、粮食消费和粮食转化大县.  相似文献   

15.
孙国学撰文认为,粮食宏观调控的目标是保持粮食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从系统论角度看,粮食宏观调控体系应由以下几个子系统构成。(一)宏观决策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宏观调控目标的要求,制定有关粮食问题全局性、纲领性、指导性的规划和计划,用决策信号引导经济活动的进行,并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依据。(二)政策手段系统,它包括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粮食购销政策、粮食价格政策、粮食进口政策。(三)粮食储备系统,它包括三级储备体系、合理的储备规模和结构、粮食仓储运输网络、适宜的储备粮管理体制。(四)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中国新型粮食流通体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 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方向 根据国情,中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因为中国推行的是调控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对粮食经济采取间接指导的方针,即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一方面主要利用经济手段——国家储备粮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调节供求和价格),使市场价格接近国家制定的目标价格;另一方面让市场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形成价格,以指导粮食的生产者、加工者和经营者(包括贸易商和进出口商)的经营活动。当市场粮食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疆粮食市场流通主体之间的功能分工不明确、加工技术较低、销售渠道单一、流通组织模式不能满足当前新疆粮食购销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符合当前新疆粮食流通体系对于粮食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分析新疆的粮食流通问题,对稳定粮食生产、促进粮农增收、维护粮食市场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遵循的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体现国家民族品格,关系人类社会进步。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始终牵系时代跃动脉搏。古代中国,秦朝之所以一匡天下,汉唐之所以雄风盖世,  相似文献   

19.
20.
粮食问题是什么?归结起来可以说是3个平衡,即:总量平衡、地区平衡、品种平衡。政府抓粮食,也就是采取措施实现这3个平衡。过去粮食处于短缺状态,那时候抓粮食主要就是促进增产、合理分配。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粮食自给能力大为加强,粮食进入了这样一种状态:连续抓几年,就能自给有余;连续放几年,就会趋向偏紧或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