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一 《商场现代化》2006,(19):284-285
如何振兴东北经济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东北地区应该融入其中开放自我,同日韩建立“经济增长三角”,可尽快实现东北地区与外界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东北地区的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2.
李维新 《商业研究》2006,(5):158-159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需要提高东北区域经济的合作水平,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既有地区优势又存在障碍,采取“建立政府间区域发展协调机制”等措施加强东北区域经济的合作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加强东北区域经济合作,通过实现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提高东北地区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3.
东北区域经济合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区域经济合作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课题。目前,东北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仍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缺乏统筹规划,重大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及没有以大都市圈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等问题。应发挥政府导向作用,统筹规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调整产业结构,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构建东北城市群,发展国外经济贸易合作和旅游业合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国家形象研究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热门的研究话题,地区形象作为国家形象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构成一国的国家形象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北方的窗口,多年来一直被贴上经济落后的标签。通过对德媒眼中中国东北经济形象的研究发现,德媒所呈现的多为积极正面的东北经济形象。新时代背景下的东北地区正通过改革以实现经济环境的改善、通过吸引投资与加强合作以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东北地区对于外国投资者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尽管德媒报道中不乏批评之声,但仍可将其视为实现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仅依靠国家的政策扶持,还要充分发挥区域内部的资源优势,实现自然资源、林业草场资源、人力资源、能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的网络化发展,共建一个集共享资源、创新机制、创新政策和环境于一体,各主体良性互动、优势互补、高效运行的区域资源共享体系,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6.
西方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军书 《商场现代化》2006,(16):276-277
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整体战略部署。本文在评述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四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大有可为。选取2010-2018年东北地区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运用计量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可以显著提升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提出平衡各地区数字发展协调关系、发挥市场和政府积极作用、推进传统工业向数字化转变、加快数字经济人才建设的建议,以促进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即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已进入新的十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也即将迎来十周年。本文利用2000—2010年的数据,对十年间我国四大区域板块之间和四大区域板块内部各省区经济的增长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重新检验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全面振兴,必须走区域经济一体化道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东北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冰雪经济对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出台的《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东北旅游业,发挥冰雪等旅游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冰雪旅游产品。随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冰雪经济作为黑龙江省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应从开发冰雪经济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出发,树立冰雪经济的市场观念,建立冰雪产业体系,以冰雪旅游为龙头,争取承办各大冰雪体育赛事的机会,进行多渠道融资,以带动经济的增长,促进冰雪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振兴东北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东北地区的战略使命,是东北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全国新的增长极的必然选择。在“十四五”时期,东北地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度改革,高水平开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加快经济振兴步伐。  相似文献   

12.
石万举  迟丽华 《中国物价》2023,(9):60-62+7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数字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而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数字技术未得到广泛应用,制约了东北地区产业升级。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东北数字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对以数字技术优化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利于东北地区实现新一轮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东北要振兴     
东北定要振兴。党的十六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是党中央继建设沿海经济特区、开发浦东新区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加快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又一项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学术)》2009,(4):108-115
为了把握2008年东北地区的经济形势和运行基本情况,今年初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召开了东北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会并由司领导分组赴东北地区开展调研座谈,在此基础上起草形成了《东北地区2008年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报告》阐述了2008年东北地区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分析了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对东北地区的经济走势进行了预测。《报告》分析认为,东北地区投资、消费,外贸基本保持良性增长,是全国经济运行发展较为稳定,最有潜力和保持活力的地区,而且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经济实力,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预计2009年东北地区经济仍将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辐射效应在东北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已经凸显。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应重视辐射效应在东北区域合作发展中的作用,发掘辐射效应在区域合作发展中的途径。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加快推进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能够促进区域创新网络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促进区域产业创新和区域生态经济技术体系建立,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从实际情况我们看到,东北地区与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在经济发展发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的效率上。因此,本文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对东北地区发展区域经济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北地区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地带,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的黑龙江省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经济资源,良好的工业基础,在东北亚及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加大黑龙江与东北地区参与东北亚经贸合作的力度,就要进一步创新对外开放优势,不断加强投资环境的建设,把黑龙江省建成东北亚经贸合作的核心区、示范区和先导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18.
论沈阳市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构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凤权 《商场现代化》2007,(32):149-151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二者的协调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许多城市纷纷研究如何构建区域物流中心城市,以此促进和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沈阳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最大城市,同样面临着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指引下的发展问题,要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产业结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的腾飞。沈阳市各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齐心协力打造东北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带动和促进辽宁中部城市群乃至东北地区的振兴。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已成为振兴东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东北振兴存在着国有企业发展滞后、资源禀赋优势消失等制约因素,通过对东北振兴的国际环境进行分析,认为可以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契机,借助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来实现东北振兴。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与日本在经济合作上具有多年的历史渊源,日本是吉林省非常重要的经济贸易与投资伙伴。目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和我国振兴东北战略进一步实施的共同推动下,跨国经济合作是进一步带动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吉林省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与日本的经济交流合作是十分密切的。日本与我国吉林省地理位置临近,已成为吉林省非常重要的经济贸易伙伴,尤其是在我国振兴东北战略的大形势下,吉林省与日本的经济合作已日益频繁,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上升。本文就吉林省和日本经济合作中人才需求的形式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