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变得更加重视,尤其是在初中阶段,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可以在之后的学习中占据主动的地位。初中教师要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生物知识提取出来,对学生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掌握学习的窍门和节奏,在提高自身生活知识储备的同时,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  相似文献   

2.
警体教学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警体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有碍于新时代的教育。包括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和不能和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目标相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要提高警体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警体教育自身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育教学永恒的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从教师来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课前要精心备课,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进行具有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升实践活动影响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进一步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扎实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5.
教学方法问题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方法与教育制度、教育管理以及教育传统息息相关,大学的起源决定了"苏格拉底论辩式"教学法的产生.即使在西方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产生之后,它也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流教学方式,今天学习与借鉴"苏格拉底论辩式"教学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要实现"创新型"教学目标,就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除了学习系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转变.要强调能力的提升,要把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相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学习语言要学习相关的文化,跨文化教育是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英语教学要重视跨文化能力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知识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文化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整体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而英语课程中融入跨文化教育能促进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掌握。本文在概述高校英语语言与文化教学的内涵关系与论述英语教学跨文化能力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要彻底摒弃传统的记忆型、接受式教学,必须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情境——思维型教学文化,实施以自主学习为精神指导的多向互动创新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教育者有责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地融入学校教育中,让其展现永久的魅力和时代价值。基于此,文章探讨开放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可行性及价值,分析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现状,发现在开放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的问题,如缺乏学习时间、缺乏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缺乏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等。在开放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深度融合,以混合教学模式为手段、着力加强师生有效沟通,以社会实践为载体,注重营造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等融入路径,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两课"教育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求学生不仅要"学懂",而且要身体力行,所以"两课"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单一"注入式"教育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案例教学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的一种好方法,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两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两课"教学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创新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要教育责任。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必须要主动探索、积极实践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内容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