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具备教师专业生活的勇气是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并影响着课程改革的实施的效果。生存论的视角审视当下:区隔化生存阻碍了教师专业生活中的对话与交流,平面化生存影响了教师专业生活中意义的生成,规训化的生存限制了教师进行变革实践的创造力。从历史而言,我国长期以来沿袭的"实用理性"的文化性格使得教师重视了知识的获得与传承,遮蔽了教师对教学和课程的理解,阻碍了教师对专业自我的体认。教师专业生活勇气的提升,需要确认教师的知识分子立场,回归教化的生活方式,营造教师共同体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转变教师角色不仅有助于适应信息化的教学变革,指导学生学习,还有利于落实信息化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成人成才.当前教师教学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即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学习环境多元化发展、课堂师生关系发生改变等.这就需要对教师角色进行重塑,不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满足信息化课堂教学要求;变革传统教学方...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效果,取决于教师能否对新课程的理念有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转化为教师最终的教学行为。对甘肃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一方面,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多数教师通过课程培训和自主探索实现了教育观念的转向;另一方面,教育改革的复杂性及其教师的现实处境,使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的要求有一定距离。教师自身的变革动力是推动教师教学行为改善的内在因素,而课程实践问题的解决,为教师教学行为改善提供了外部条件。课程管理者需不断提升对于课程改革的认识,帮助教师解决课程实践问题,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变革的动力,促使教师积极主动地改善教学行为,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教师实践性知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在结构分析入手,反思当前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指出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育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式,加强实践指导与反思等几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综合科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一项复杂的课程改革,该课程的有效实施要求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方式发生转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东部发达地区两种综合科学课程设置模式下,两地(上海和杭州)科学课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比较研究,探寻影响综合科学课程实施的因素,提出促进该课程有效实施的建议,以期为中、西部地区综合科学课程的实施与推广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的教师教育正在遭遇"教学学术漂移""表层学习盛行""核心素养缺失"的困境,直接影响着职前教师的学习质量。"行动学习研究"作为一种整体主义的专业教育形态,把"全人发展"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用"项目实践"整合专业学习,注重个体与团队的"互惠创新",有利于变革职前教师的学习方式,培育"终身发展智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结果表明,学习方式的变革让职前教师开始在知识学习上谋求成果创新,在问题解决上追求独立自主,在沟通交流上开辟多元通道,在信息技术运用上寻求审美与创造,教师教育者也由"独白者"转变为"六面人"。  相似文献   

7.
微格教学适用于教师职前培养、职后研修和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后,微格教学的价值凸显:可以模拟课堂教学情境,解决教学难题;可以实现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形成教学风格;可以实现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超越"空无现象"和"高原现象"。作为教学论与教学设计的整合形式,微格教学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教师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并驱使教师在专业思维能力、专业认知方式和专业能力方面的变革与发展。"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具体包括从权威、封闭、近享、共存的实体思维向平等、开放、共享、协同的互联网思维转变;有效利用互联网"知识生产-互联-分享"特性,促成教师专业知识增长和实践性知识分享;积极开展网络校本教研和教师网络学习,进而形成教师专业洞见力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是当代美国教师教育内涵与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对我国深入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当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焦点是在应对现实课程难题中形成的,其未来课程改革焦点与态势是:强化"为什么教"的课程,回复教师教育课程的平衡态;正视课程差异,扩大教师教育课程共识;聚焦教学实践课程,提升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品质;质疑"大思想"的重要性,正视教育理论课程的地位;以及应对课程碎片化顽疾,体现教师教育课程的整合性等。面向现实问题,强调经验借鉴,重视理论参照,既是来自美国的课改经验,也是实现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落地有声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成长以及高校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团队合作教学模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课程的教师团队合作教学能发挥个人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基于合作这一平台,教师间能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构建教学团队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拟探讨基于课程平台的合作教学模式来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授课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旅游类课程与空间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注重空间感的应用,沉浸式教学方式恰好满足此课程需要。沉浸式教学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深入体验学习,主动学习,这对课程的授课教师素养就必然有要求。文章在阐述沉浸式教学内涵的前提下,分析了沉浸式教学在旅游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并且构建了旅游类课程沉浸式教学中专业教师素养内容,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2.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给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变化和新的特点.英语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英语教师应勇敢地站在时代发展和教育技术变革的前沿,实现角色转变,成为课程教学的设计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学结果的评估者、教学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与设计者、人文关怀的使者和大学英语教育的研究者和学习者。  相似文献   

13.
小学全科教师是为了补充农村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而采取的教师培养模式。文章以培养目标定位为逻辑起点:服务农村、综合培养、引领卓越;以专业素养养成为价值追求:以立德树人为前提、以全面发展为根本、以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专业发展为基础、以终身学习为宗旨;以课程体系建设为特色体现:通识能力——公共基础课程、学科能力——学科教育课程、专业能力——教师专业课程、实践能力——教育实践课程。旨在积极探索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路径,为农村地区尤其是乡村小学培养更多合格的师资,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文化共生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文化共生型教师的养成是在此背景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诉求,可通过树立文化共生的专业理念,掌握有关文化共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同群体的历史文化知识、有关专业学科与教育教学法等专业知识,形成主动适应文化、文化合作、文化自觉等专业能力,实施多样化的实践形式、综合化的教学实践、日常化的教师研究等专业实践,蓄积教师的教育力量,加速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教师资源供给是教育教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影响甚至是决定教育教学事业发展的关键课题。对于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受民办高校内外部条件的限制,在教师资源供给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与问题,从短期来看影响教学成效的提升,从长远来讲,对于该专业或者是课程教学乃至于整个民办高校教育的健康有效发展都将构成不利影响。对此,本文从教师资源供给角度对现阶段民办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审视,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教师资源供给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在于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文献研究,从三方面构建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组成体系:基本教学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探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的策略:树立开放的学习与培训理念,开展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与测评工作,制度设计上的企业实践与培训支持。  相似文献   

17.
技术效率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如何教学""怎样教更有效率"等问题,导致教师文化批判视野缺失、教师工具性角色凸显和不均等教育结果难以改善。社会文化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适应了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基础,是实践教育公正的现实需要和教师专业化应然需求,能纠正技术效率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偏差。社会文化取向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通过教师赋权增能、教师多元文化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批判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生活中影响到他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本文将立足于专业技术层面和综合素质层面展开,试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师专业运动的发展,反思似乎已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优秀教学的标志,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从而也是教师教育课程应该追求的目标。教师教育课程中培养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和素质具有可行性而且关键环节在教育实习。教育实习为职前教师提供了反思的平台,他们在实践中反思实践,消化理论,形成了"理论——实践"的教育生态循环,使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是教师文化资本的不断积累。借鉴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发现,教师的文化资本是其生存于教育场域的结晶,伴随教师专业发展的始终。另外,文化资本的形成有利于促进教师生成教学智慧。教师文化资本的形成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遇到职业倦怠导致的故步自封、功利主义诱发的导向错位、学校文化建设的顾此失彼的阻碍,因此提出教师形成主体自觉、学校激发教师活力以及重视终身学习的教师文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