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西方金融危机看政治经济学博弈与实践 始于去年而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有很多的深层次原因。如果仅仅从金融、经济的学术与管理角度看待和分析此次金融危机,还不能够完全揭示其发生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2.
何谓金融工具、金融衍生产品,高级学者和金融官员曾形象地解释说,就像是存一面镜子前再放一面镜子,使一个物理客体被反射至无穷远。无论我们理解不理解这一说法,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从广度和深度讲都是自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美国经济有两条核心支柱,一是高科技行业,一是金融服务业。金融危机令世界直面原本早应暴露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向东亚的传导主要是通过贸易渠道。传统理论对当前的传导机制,尤其进出口贸易波动在各经济体间不均等甚至差异较大的现象未能给出充分的解释。将垂直专业化作为联系经济波动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引入传导模型,为其提供了新的角度。从模型的推论以及金融危机以来贸易数据的经验分析得出:东亚生产网络的垂直专业化程度较其它区域更高,因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其贸易波动更为显著;相对于其他行业,电子行业的垂直专业化分工更为典型,导致电子产品贸易对金融危机的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
90年代以来 ,被称为新兴市场的国家爆发了一系列金融危机 :1994年爆发了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7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 ;1998年爆发俄罗斯金融危机 ;1999年爆发巴西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星星之火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此起彼伏 ,几成燎原之势。新兴市场危机频频发生的原因何在 ?本文拟对此作出深入分析。一、新兴市场危机频频爆发的原因1 新兴市场频频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世界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从现代货币经济体系及其运作机制的层面上来分析 ,是由于金融流通的相对独立化 ,形成与实物经济相对立的虚拟经济系统 ,二者的背离是金融危机产…  相似文献   

5.
杜超 《中国电业》2009,(7):76-77
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大海啸从华尔街掀起冲天恶浪,席卷全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演变成世界性的金融大危机,并有逐渐加深的势头,进而由一次金融危机形成了二次金融危机,危机的性质也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供电企业如何控制电费回收风险,将成为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猛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0):65-69
金融危机可以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的渠道传导到中国。由于当前国内利率没有市场化,因此利率和汇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中国有所放宽金融和资本账户下,金融危机传导到我国经济的路径更趋多元化。基于这样的前提,如何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将成为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的分析框架、政策措施及其效果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中外学者的密切关注。本文基于一个实物部门与金融部门相统合的可计算性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模型,从比较动态的角度定量分析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应对危机的公共支出政策对中间品、相关产品价格和产量、宏观经济指标、金融指标及居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模拟结果的相关政策含义,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温州金融危机进行个案考察发现, 民间金融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在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转变进而恶化中小企业生存环境时, 民间借贷的性质将从互助合作性转向投机性, 民间借贷参与者的范围也将超越有效信任边界; 于是, 其私人治理机制再也无法有效约束借款人的败德行为, 从而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可能。 由温州个案还可引申出如下结论: 中国长期实践的金融管制政策不仅为温州式金融危机的生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还抑制了非正规金融自发地向正规金融转型, 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扭曲效应,如企业家人力资本才能错配、 民间金融内聚高违约风险、 投机行为泛滥以及租值耗散等。  相似文献   

8.
以大凌河流域为例,从自然与人为因素的角度构建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各参评因子权重利用AHP法求解,并应用不同分类法借助GIS软件综合评价流域生态脆弱性。结果表明:流域生态脆弱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下游至上游其脆弱性逐步增强,为减轻流域生态脆弱程度,要对脆弱区因地制宜地实施保护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许多研究表明,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产生与银行职员的心理因素密切关联。文章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对人员因素诱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解释现象的角度来衡量,今天的经济学论著乏善足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