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园区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是工业园区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基础,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工业园区达到预定环境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把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可使大气环境质量目标转变为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并落实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之中。因此大气环境容量的计算问题对于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显得尤为的重要。然而当前的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在大气环境容量计算问题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对大气环境容量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单概述,重点介绍了A-P值法计算大气环境容量,并通过相关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实例进一步研究A-P值法在工业园区大气环境容量计算的应用,最后分析了A-P值法计算大气环境容量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规划环评主要是指将环境因素放到国家重大宏观经济决策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可以承受的能力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对各种重大开发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安排,从而实现在国家各项开发与建设工程活动进行时对环境问题进行预防的目的。而在规划环评中对于规划的方案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是规划环评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许多的规划环评工作进行时没有对规划方案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完全没有实现规划环评的基本要求。文章通过对规划环评工作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根据以往环评规划经验,对环评规划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规划环评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规划环评主要是指将环境因素放到国家重大宏观经济决策的前端,通过对环境资源可以承受的能力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来对各种重大开发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安排,从而实现在国家各项开发与建设工程活动进行时对环境问题进行预防的目的。而在规划环评中对于规划的方案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是规划环评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许多的规划环评工作进行时没有对规划方案提出相应的优化调整建议,完全没有实现规划环评的基本要求。文章通过对规划环评工作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根据以往环评规划经验,对环评规划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深入的分析,希望能为规划环评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十八大以来,国家开始积极地推行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工作,主张将政府的职能适当地转变,倡导简政放权,将审批的基本流程适当地优化。环保部门为了更好地践行具体的行动,响应国家的基本号召,对于环评审批制度实现了有效的改革,将重心逐步地转移至事中及事后监管上。论文重点概述新经济形势下环评审批工作的优化路径,结合相关的任务指标,制定出合理的落实方案,确保相关工作的开展更加到位,收获圆满的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5.
2008年6月至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执法检查。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了执法检查报告,指出《环评法》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关于环评法的执法检查报告后,提出目前环评机构与环评报告审批单位存在利益关系,影响环评公正性等问题。对此,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环保部将改革环评制度,环评机构将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确保环评审批不受利益干扰。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即新增建设用地)的背景下,我市从严审批新增建设用地,要求项目业主单位备齐立项批文、可研报告批复、规划选址意见书、初步设计批复、环评审批意见、地质灾害审查意见、压覆矿产审查意见、土地勘界报告、委托征地协议、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如用林地)、征地补偿安置资金划入专户证明等20余种资料才能报批,所以办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重点在于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建设与规划,在分析物流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明晰物流产业集聚区的内涵、规划原则和规划重点。以新沂市物流产业集聚区为案例,探讨区域性物流产业集聚区规划中的市场需求预测、战略愿景、规划目标、产业导向和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8.
排污许可、排污权交易、环保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建设具有各自的区域污染防治实践历程和发展特色,均面临着急需持续完善的特定问题与障碍,存在着与环评、排污申报、限期治理、总量控制、环境监测、环境统计、环境风险等传统污染防治手段相互间的互动协调不足;既需要完善自身的污染防控功能,也需要加强与其他治污手段之间的互动融合,以提升污染防治的协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9.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相对于2003年起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条例》进一步明确了环保部门的职责,环境因素置于重大宏观经济决策链的前端,从而达到在开发建设活动源头预防环境问题的目的。文章在城市规划环评现状、城市规划环评必要性、新城市规划环评内容,规划分析、跟踪管理、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关于规划决策审批,《城乡规划法》在依法审批、规划修改、公众参与、法律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特点鲜明,对规划决策审批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城乡规划法》,本文辩析了城市政府、规划主管部门、城市规划委员会在决策审批中的关系,在完善市政府审批决策、改革规划部门内部决策制度、转变规划委员会职能、强化专家委员会及决策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了制度创新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的雾霾成为人们心中的隐痛,改善环境质量是石家庄人民的心声。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进行了研究,导出排污权在法律上无准确定性、总量控制指标分配不科学、排污权初始配置不合理、排污税费与排污权交易对接不力的缺陷。提出明确排污权的法律性质、总量控制指标应基于生态整体所需、排污权初始配置有偿公平分配、排污税费对排污权交易进行调节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肖恒  韩伟 《大众标准化》2022,(24):82-83+86
广东省是全国排污许可证核发数量最多的省份,文章通过统计2021年度省级层面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复核结果,筛选出排污许可证核发的典型质量问题,提出标准化许可内容、规范第三方服务水平、有机融合环评与排污许可等提质增效措施,为提高基层管理人员核发排污许可证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交通行业而言,随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关于交通行业实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问题的通知》等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规划环评工作日趋规范.为了更好的实现公路网规划环评的作用,笔者结合公路网规划的特点提出公路网规划环评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营者》2009,(13):13-13
7月11日上午,十三陵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研讨会在居庸关长城古客栈举行。据会上公布的集聚区规划报告透露,十三陵创意产业集聚区将主打“明文化”。巩华老城将建成明文化体验中心。  相似文献   

15.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评技术文本的编制、行政审批、环保设施的"三同时"及竣工验收等,是一项多过程的工作,缺一不可。其中,环评技术文本的编制是由建设单位根据项目特点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评单位承担。在整个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如果建设单位不能积极参与和配合,将会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本的编制、审批和环保设施的建设、投运、验收造成及其不利的影响,延误建设项目的正常实施。本文将分析、阐述建设单位参与、配合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及在此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高尔夫球场项目违规审批的表现形式和审查方法1.违规审批的表现形式。自200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后,国家就暂停了高尔夫球场的审批,而后出现的高尔夫球场都属于违规审批。据笔者多年来的审计实践发现,大部分违规高尔夫球场都是以偷换概念等形式获得地方部门的审批,并打着体育公园、生态园、休闲园、绿化项目等名义进行建设。由于高尔夫球场立项、规划、土地利用等方面的审批涉及到发展改革、规划、国土等部门,因此,在审计中要重点关注立项、规划、土地三个方面的审批环节,重点掌握上述环节的决策审批程序,关注是否存在相关领导个人擅自决策的情况,以便界定违规单位、违规人员,并能明确相关人员的违规违纪及违法责任。  相似文献   

17.
《数据》2011,(12):43-43
近日,浙江省统计局和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浙江省产业集聚区统计监测评价实施办法》。该体系由产业优化指标、要素利用指标、创新提升指标、环境保护指标、建设成效指标等5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河南省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集群发展是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具有集聚性、网络化、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可以使用产业集群度作为衡量和判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阶段的指标,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分为五个阶段,并具有各自的发展特征。当前河南省应从产业集聚区的科学规划、产业政策、龙头企业培育、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以产业集聚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载体;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的不同阶段制定适应性政策,如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等,推动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封洞库是一种良好的储油形式,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以某大型地下水封洞库项目为研究对象,从施工期、运营期等方面初步探讨此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以供环评工作者和环保审批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杜学峰 《上海房地》2014,(11):31-33
最近在基层调研中发现,上海郊区农民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集中在建房上。从2004年起,上海郊区暂停审批农民建房申请,直到2007年之后才逐渐恢复审批。由于土地指标"僧多粥少",多数村民还是没法建房。因此,当前各区县政府亟待认真研究和通盘考虑,借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契机,出台合适的政策,在强化规划空间保障、统筹用地指标管理、创新宅基地审批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来破解农民建房难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