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务造假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出现会计诚信危机,给国家和广大投资者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和损失。为了治理财务造假,就得探明其原因,看清其手段,本文在分析财务造假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就财务造假的手段进行了简单的剖析,并提出防范财务造假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证券市场上不断爆发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恶性事件。财务造假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债权人的利益,弱化了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误导财务信息使用者,导致其遭受严重损失和国有资产流失。本文主要就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问题进行探讨。首先,论述了上市公司提供财务造假的现状及危害,然后就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根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浅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务造假是个古老的话题,而今变得异常沉重。当前我国经济领域违法乱纪与财务造假结盟,且相互掩护,互相配合。当前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会计诚信危机等可以说都是财务造假的结果。财务造假广泛存在,手段多种多样,给国家和广大投资者带来的危害、损失不可估量。本文在分析财务造假的概念和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财务造假的主要手段进行总结和提炼,针对这些造假的手段,笔者尝试提出财务造假治理的防范措施及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在损害了广大股民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对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现状及特征,具体分析财务造假的原因,提出治理财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鲍舒静 《财会学习》2016,(3):157-157
以金亚科技财务造假案为研究案例,揭示了该公司利用预付账款进行账务造假的原因和造假手段,以及提出了一些如何避免上市公司账务造假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云端 《上海会计》2004,(1):48-49
关于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主体,有的认为是上市公司的财务人员,也有的说是为上市公司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根据经济学的收益和成本相权衡的原则,公司财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是没有主动造假的动机的。那么,谁是造假的真正主体呢?不难发现,财务造假的最大受益者是公司经理人。这里的经理人是一个涵义相当广泛的概念,泛指实  相似文献   

7.
狄雪瑶 《会计师》2019,(4):21-22
近年来,国际上陆续曝光上市企业财务造假的新闻,国内上市企业财务造假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本文以九好集团为例,详细分析其财务造假手段。从内因和外因出发,分析财务造假的根本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与治理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成立  高明 《会计师》2023,(11):49-51
上市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导致利润降低、资不抵债,出于业绩压力以及管理者的个人利益考虑,往往会在财务上造假。以2022年9月因财务造假而被证监会处罚的A公司为例,分析其财务造假的手段及原因,并提出防范财务造假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周昕瑜 《财会学习》2016,(15):139-139
2016年6月,欣泰电气因欺诈发行和上市后的财务造假退出A股市场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集到对财务造假的愤恨和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担忧上。会计的本质职能本是核算和监督,可为何财务造假在业内早已司空见惯?面包和操守真的不可兼得么?本文从会计人员个体出发,探讨会计自觉对会计行业规范、会计职业操守保持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欧胜强 《中国外资》2009,(14):42-43
随着我国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途径和表现、造假带来的危害、造假的动因以及如何防范和治理造假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务造假行为严重扰乱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减少了国家税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因此,当前治理财务造假已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形成财务造假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造假行为人受利益驱动,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三是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一、强化主体,抓住造假源头财务造假的行为主体是人,现实生活中具体到企事业单位,法人代表、财务部门主管、财务人员是造假的三元主体。因此,从主体入手整治财务造假,就牵住了牛鼻子。1.…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途径和表现、造假带来的危害、造假的动因以及如何防范和治理造假行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层出不穷,其背后所包含的信息引人深究.因此,本文以万福生科与绿大地财务造假为例,分析了该类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的特点,研究了推动该类上市公司进行财务造假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全新的财务造假行为屡屡出现,其造假花样繁多,几乎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严重地危害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财务造假事件,如何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案打击造假行为,遏制财务会计造假的产生,早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笔者就防范财务造假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徐广萍 《云南金融》2012,(3X):47-4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全新的财务造假行为屡屡出现,其造假花样繁多,几乎到了防不胜防的地步,严重地危害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财务造假事件,如何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案打击造假行为,遏制财务会计造假的产生,早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笔者就防范财务造假提出几点个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蔡伟  严萍萍 《会计师》2023,(4):26-28
我国正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坚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证券违法活动。A公司因财务造假虚增营收512.25亿元,成为2023年退市第一股。结合舞弊风险因子理论解析A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和动因,阐述企业财务造假的危害和内外部监管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于财务造假防范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多 《时代金融》2013,(21):324
继银广夏、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之后,顶着"稻米精深加工第一股"光环的万福生科承认财务造假,成为创业板造假第一股,引起投资者和监管者关注。本文通过对万福生科财务造假过程和手段的分析,对防范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加强监管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财务造假案件频繁发生,财务造假的方法越来越多,手段也越来越高端.纵观我国A股市场,之前有"万人坑"的银广夏,后来又有绿大地以及被称作"稻米加工第一股"的万福生科.本文分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表现形式,并深入探讨其原因,最终提出治理财务造假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完善和改进我国上市公司财务的治理.  相似文献   

19.
许睿 《时代金融》2015,(5):251-252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频发生,这对国家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造成极大影响。上市公司利用财务造假手段隐藏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进而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判断,致使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遭受严重侵害。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引用几个案例来剖析主要造假手段,最后尝试对财务造假提出防范的措施及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频发生,这对国家宏观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造成极大影响。上市公司利用财务造假手段隐藏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进而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判断,致使投资人、债权人及社会公众的利益遭受严重侵害。笔者希望通过分析公司财务造假的原因,引用几个案例来剖析主要造假手段,最后尝试对财务造假提出防范的措施及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