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央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这样有组织、有计划地选聘大学生"村官",既有利于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和农村就业,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新生代农家出身的大中专毕业生”和“新生代大学生村官”构成了从传统的农民中逐步分离出来的“新三农”群体。  相似文献   

3.
朱永刚 《乡镇论坛》2011,(29):27-27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担任“村官”工作实施以来,一大批有知识、有抱负的高校毕业生,带着理想和信念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使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改观。一是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大学生到村工作后,充分发挥知识面广,接受新生事物快的特点,使许多农业新技术和农村产业化经营理念走入农村,改变了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农村注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呈现出了崭新的风貌。二是推动了农村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从2008年起,政府通过严格考核程序,公开选拔一批年纪轻、素质高、能力强的大中专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农村担任"村官",掀起了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序幕.大学生学历高、综合素质强、拥有一定的法律基础和专业技能,能有效地解决农村基层干部薄弱问题.同时,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对转型期大学生理想信念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大学生村官现象始于20世纪末,在正式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出台实施之前,沿海地区已有部分省市开始选调部分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村级组织中任村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村官”政策不但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而且有利于新农村发展建设。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村官”面临的现实困境和成因,提出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激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为农村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4月1日,24岁的戈新化在北京一下子见到了两位正部长,作为江苏大学生“村官”代表,他向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教育部部长周济报告了当“村官”半年多来的酸甜苦辣。对戈新化来说,这次赴京参加中组部组织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荣耀一时,他本人于是成为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一个符号人物。  相似文献   

8.
陈统奎 《乡镇论坛》2008,(23):34-37
2008年4月1日,24岁的戈新化在北京一下子见到了两位正部长,作为江苏大学生“村官”代表,他向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教育部部长周济报告了当“村官”半年多来的酸甜苦辣。对戈新化来说,这次赴京参加中组部组织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座谈会”,荣耀一时,他本人于是成为大学生“村官”制度的一个符号人物。  相似文献   

9.
朱旭东  南婷 《乡镇论坛》2010,(11):22-23
2005年以来,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央和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许多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以后如鱼得水干得很欢,但也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村官“水土不服”:工作推不开,干群关系处不好,挨日子混资历,有强烈的被抛弃感和失落感。当前,大学生村官群体到底在想什么盼什么?  相似文献   

10.
胡海军 《乡镇论坛》2011,(20):28-28
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能力、有热情,他们走向农村,既可以传播新知识,带去新观念,也可以在农村的工作实践中锻炼自己。但是,目前许多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后,与农村社会就像“油”和“水”的关系一样,总是浮在水面上,没有融入进去,致使他们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吉星 《乡镇论坛》2010,(26):27-27
近年来,在各级组织部门的主导下,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了一股大学生村官热,一批又一批的应届毕业生被选派到基层担任村干部,而且呈逐年递增之势。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十分看好,认为大学生村官政策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而且还能培养一大批党的后备干部。多数媒体也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农村的工作很好。这里,我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大学生村官的现状,并谈一些具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说说“大学生村官”的“水土不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日读报,看到两则新闻。一则是北京市计划3年内招聘8000名高校毕业生到远郊区县工作。首批招聘的2000名“大学生村官”将于今夏奔赴京郊农村。另一则是在全国率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的河北农业大学,去年7月1日向农村输送第一批201名定向毕业生。有记者近日采访上百名毕业生了解到,大部分毕业生回村后“水土不服”难以发挥专长,有的无所事事、内心彷徨,有的不得不外出打工。众所周知,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十分缓慢,说到底也是缺乏人才和管理造成的。建设新农村,首先需要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村官”去“领航”。然而,河…  相似文献   

13.
自2008年中央作出每年选聘2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一决定以来,在农村广阔天地里,在服务群众的岗位上.涌现出大量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智慧、挥洒青春和汗水的优秀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学生村官熟悉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特点,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专门开设“网上学堂”,利用QQ、MSN、论坛等安排学习内容,还专为70位大学生村官开设了“论坛”供他们交流。大学生走出校门直接到农村任职,往往一时难以适应工作环境。为此,该区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民政、农工办、经管、司法、信访等部门,对大学生村官进行了系统的岗前培训。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大英县从激励帮扶、搭建平台、注重培养三方面入手,做到“三个确保”,对全县已累计选聘的23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培养,促其成长。激励帮扶确保大学生村官“待得住”“我要感谢镇领导对我们自主创业大学生村官的热心帮扶,既让我们这些初出‘象牙塔’的高校毕业生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扎根农村、自主创业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16.
禾萍 《乡镇论坛》2011,(8):22-22
为了促进大学生村官在农村更好地发挥作用,湖北省恩施市鹤峰县中营乡探索创新,制定了大学生村官“1+2+3+4”的管理模式,即“一名村官到一个示范村工作,挂职到乡两个部门锻炼,建立三项措施帮扶大学生,提出四项要求促进大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7.
潮头浪花     
葫芦岛市龙港区将在全省率先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2001年8月以来,葫芦岛市龙港区把“一村名大学生计划”实施工作作为全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先后选派了65名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以及部分事业单位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村主任助理和社区委员。目前在村级组织担任村副书记4人、村主任助理6人;有52名毕业  相似文献   

18.
《乡镇论坛》2009,(17):45-46
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目前正在全国进行,为确保选聘工作的质量和实效,中央组织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选聘过程中要严把入口,不得随意减少选聘程序,放宽资格条件,确保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符合农村需求,受到群众欢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9.
程棋荣 《乡镇论坛》2013,(35):37-37
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村官融入农村,提高基层工作能力,增进与群众的感情,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待补镇采取措施,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围绕“为民服务,扎根农村”这一主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四进农家”活动,引领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融入农村。  相似文献   

20.
韩茵 《乡镇论坛》2014,(32):39-39
大学生村官被乡镇借调的现象始终存在.而大学生村官被截留有他们自身的原因.有些人当初选择当大学生村官就是因为工作不好找.先就业再说或者把当大学生村官当作一个向上的跳板。当乡镇要借调他们时,生活环境比在农村好,工作也相对轻松.他们自然乐意留在乡镇.而不愿意下到农村了。但大学生村官被截留在乡镇。关键并不在于大学生.根源却在于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