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君 《中国经贸》2011,(5):50-53
从2001年12月到2004年4月,仅仅2年零4个月的时间,在知识产权方面,中国还没有打过一场海外官司,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寻,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参考……6年、5场官司、1300多万美元以完胜的方式打赢了中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完胜第一案。他为有志于海外维权的其他中国企业树立了榜样和信心,他是入世以来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从不了解到了解再到熟练掌握运用、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进攻、从被告向原告转型的成长历程的记录。  相似文献   

2.
“中美知识产权胜诉第一案”在美国才结束不久,2007年底业界又传来了好消息——“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终于迎来了胜诉的判决,这是中华老字号取得海外商标维权的首次胜利。而这一次案例的主角,就是王致和集团。  相似文献   

3.
两年前.深圳朗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招出手,打响了中国企业境外发明专利维权第一枪;两年后,朗科在这场专利纠纷中争取到最理想的结果,可谓是谈笑凯歌还。可以说,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全球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朗科的境地:海外维权。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朗科成为中国企业的维权标本。解读朗科经验,让国内企业了解美国的知识产权诉讼程序, 来自摩根·路易斯律师事务所的三位律师,应西安高新区知识产权办公室邀请,为区内企业解读——  相似文献   

4.
一个兰州人,为了维护声誉和尊严,把一家声名显赫的意大利跨国公司从中国促裁庭告到外国法院。面对种种艰难困苦,他不屈不挠;维权路上,充满荆棘与辛酸;他先后聘请了三位意大利律师,花费100万元律师费,历经8年苦战,终于打赢了一场洋官司。他说,是一口中国人的志气支撑他坚持了8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2009,(9):55-55
德国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4月23日二审裁决“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中方胜诉。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外维权第一案,王致和食品集团的胜诉足以证明,国内企业在海外遭受恶意侵权时积极应对,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夺回自己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在地理上配置其海外子公司组合的方式将会对价值捕获和价值创造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引致不同的绩效结果。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子公司数据,从地理关系视角考察了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外部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海外子公司的地域多元化程度越高,将显著提升OFDI企业的创新数量与质量,但是海外子公司的地理集中程度越高,将负向抑制OFDI企业的创新绩效;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可通过高技术中间品进口和人力资本这两个机制渠道对企业创新产生影响;国内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效应显著存在,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增强海外地域多元化的创新提升效应,同时降低地理集中度的创新抑制效应;海外子公司地理布局的有效性与企业内部的技术基础和海外市场的技术丰裕度密切相关,在不同的内外部技术资源情境下,当知识产权保护处于适度区间时,企业的创新绩效将得到进一步优化。文章研究为后发企业如何通过合理的海外投资地理布局来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德国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4月23日二审裁决"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中方胜诉。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华老字号企业海外维权第一案,王致和食品集团的胜诉足以证明,国内企业在海外遭受恶意侵权时积极应对,完全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夺回自己的权利。根据裁决书,法院要求德国欧凯公司停止使用"王致和"商标,并撤回其在德国专利商标局注册的"王致和"商标。原告王致和食品集团德国代理律师沃尔夫冈·菲梭维特克在现场听取了法院裁决,而德国欧凯公司律师没有到场。  相似文献   

8.
王敏 《中国经贸》2012,(6):18-19
截止2011年11月,中国并购市场再创新高,1—11月中国企业实现海外并购106起。战略性海外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最有效进入海外市场的手段.面对如火如荼的海外并购,我们很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曾轰动一时的TCL的海外并购。2003年和2004年,中国的TOL公司分别并购了德国施奈德公司、法国汤姆逊公司、阿尔卡特公司。虽然并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30 年是中国企业迅速成长的30 年,以联想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更是以跨国并购走向了世界500 强,未来30 年的中国更加期待着成长出一批真正的伟大的世界级的企业。而这次全球性金融风暴似乎为这个愿景创造了机会,“海外抄底”的言论不断地刺激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神经,可以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欲望从来没有如此强烈过,可如此强烈的海外并购欲望对中国企业是喜,是忧?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企业面对的知识产权问题,除了逐步升级的专利战,还有商标在海外屡被抢注的长期困扰。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国企业面对的知识产权问题,除了逐步升级的专利战,还有商标在海外屡被抢注的长期困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境外上市成为新的热点话题。从1993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家中国企业在香港、纽约等境外证券市场上市,如1997年中国电信,2000年中石油、中国联通,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从2004年开始,国有银行业也驶上海外上市的快车道。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正式在香港上市。  相似文献   

13.
李春林 《中国经贸》2013,(10):22-22
近几年,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国外技术与资源,以及消化我国不断上升的外汇储备。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外国法律、法规的限制;缺乏专业人才;融资困难;并购后整合不理想;以及我国国内对企业海外并购还没有系统的法律支持与制度保障等。最后,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范炜 《浙江经济》2011,(10):23-25
浙江通领集团历经6年在美国打赢了5场诉讼,创造了"五连胜"的辉煌。他们的成功尽管是一个代价巨大的个案,但却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透视维权拓市场的整个过程,不难发现,在新形势下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遇到了新情况,特别是一些企业面临着"前方受敌、后方失火"的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他曾经是位包工头,却因建筑商欠钱不给,被迫走上了维权的道路;他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凭借自身的钻研,为自己赢得了第一场官司;他的自信心告诉他,一定要为农民工讨回血汗钱,而他却不是一名律师:他的维权之路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2004年度陕西十大法治人物”;他的“孙武胜维权工作室”,如今成为进城务工人员普法教育的“宣传基地”。  相似文献   

16.
张玉梅  吴先明 《世界经济研究》2022,(11):119-134+137
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带有明显的技术寻求特征。然而,受制于自身较弱的吸收能力以及国内不太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中国企业这种大规模的、充满风险的海外并购是否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质量?这其中的影响机制又是什么?文章从动态能力的视角,以中国2011~2019年147笔海外并购交易为样本,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与因果步骤法,构建了海外并购与创新质量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海外并购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质量,吸收能力在海外并购与创新质量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整合程度与知识产权保护对吸收能力的中介效应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文章的研究为海外并购对创新质量的影响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并揭示了其中的作用机制,有利于增进对新兴市场企业海外并购与创新质量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先后在纽约证交所等挂牌,中华概念股曾在国外引起很大轰动,也引起欧美主流投资者的重视,但中华概念股的魅力转瞬即逝,风光不再。直到最近,中华网在NASDAQ上市后,表现不俗,才又让中国企业重振信心,决心再踏海外融资之路。近日,职业风险投资家、信中利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以他多年中国政府和企业的海外融资经验谈到中国企业四次海外上市之路,他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经历了三起三落,现在进行的可以说是第四次的涨潮。”前三次浪潮分别以制造产业、基础设施产业、红筹股为代表,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蜂拥海外上市从1999年新浪在纳斯达克挂牌开始,网易、搜狐、携程、盛大紧跟着一路狂奔,到最后那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也或明或暗地尾随而去……这是民众印象里的海外上市潮。这种印象用具体数据来说更加惊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资企业通过买壳等方式开始在香港证券市场上抛头露面。到2003年,中国企业海外新上市(IPO)的数量仅为48家,筹资金额才70亿美元左右;2004年,情势变化,海外上市的企业一下子多了起来: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总量比2003年增长75%,达84家,筹资金额111.51亿美元。仅香港券市,2004年全年共有44家内地企业上市,筹…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中国知名商标海外遭抢注事件不断出现,如“英雄”在日本被抢注,“大宝”在美国、英国、荷兰、比利时被抢注,“红星”在英国被抢注,“安踏”、“六神”、“小护士”等也都难逃厄运。2005年3月以来,海尔、康佳等著名企业又因商标被抢注而相继引发海外官司。  相似文献   

20.
从浙江的纽扣、打火机“小”厂商,到华为、联想、力帆、创维等“大”企业,中国企业正大步走出国门,跻身全球化竞争,“中国制造”的标签开始风行全球。从香港到欧美,国美这个连锁零售企业也做起了海外扩张梦。国际化冲动正在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