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准入放开下金融约束政策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银监会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按照"低门槛、严监管"原则,银监会调整并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为解决农村地区网点覆盖率低,服务供给不足和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进行了很好的探索,同时也难免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加大了金融风险,降低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在金融放开的问题上必须持谨慎态度,而在防范金融风险问题上,金融约束不失为一种现实的、次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前些日子,我回农村老家,几个在外打工的老乡对我说:以前打工回来都带现金,现在带现金不安全.老板就把工钱打到信用卡里了,我们就带银行卡回来.但是,回来后发现咱乡镇金融网点根本就没有提款机,用信用卡取款还要到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以外的县城,很不方便.现在农民用卡的也多了,能否在咱们农村乡镇也设立些自助业务网点,安装上提款机,那我们就方便多了.  相似文献   

3.
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把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作为今后中国金融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出了建立“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为了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的若干意见》,大幅度降低了农村地区银行类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试图吸引各方资金到农村地区开办金融机构,改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状况。  相似文献   

4.
农业分散生产和农户小规模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应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业金融业务的长周期、高风险又决定了要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应形成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等多层次、多形式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各种金融主体的市场作用,促进“三农”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6.
《中国金融电脑》2004,(6):20-21
一、我国金融信息化战略任务必须分阶段、有重点的实施为了实现金融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国务院以及其他政策制定部门需要为金融业建立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各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以及金融企业,必须明确信息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相应的策略,按照全面发展与重点突出相结合、总体提高与注重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发展。具体地说,前5年首先着眼于信息化环境的建设,这包括由经营环境和技术环境组成的外部环境以及金融企业本身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组成的内部环境。良好的内、外环境将使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农村民营金融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农业资金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目前构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几家机构都无法起到金融支农的作用,地下金融异常活跃。现实中占据农村资金借贷绝大部分的非正规金融必须引起相当的重视,“收编”目前仍处于地下状态的农村民营金融应成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金融全球化对我国政策性金融的影响 金融全球化,顾名思义,就是金融活动跨越国界,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金融运行日益相互渗透和浑然一体的过程;其实质即"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李扬、黄金老,1999)"金融全球化"一词,是从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金融国际化"(financial internationlization)和"金融一体化"(financial integration)演变而来,在90年代以后,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全球化"逐渐成了普遍的用语.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目前,"金融信息关键技术与示范工程"项目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本刊2001年第12期曾对此作了相关报道,金融信息化攻关立项不仅可以带动整个金融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而且能够为国民经济管理和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支持,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信息化.为此,本刊特邀项目组负责人之一--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卢小冰女士对该项目的情况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金融信息化建设与金融信息化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已经到了关键时期。面对金融市场全面对外开放的压力,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高金融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金融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金融信息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金融创新与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深度密不可分。根据统计,金融业95%的创新来自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辅助分析与设计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并进行风险分析与管理,使创新金融产品的交易成为可能:金融创新需要依靠大量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知识、熟悉金融理论与实务并能把握金融业发展脉搏的复合型金融信息化人才。  相似文献   

12.
2006-2010年是我国稳步推进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这5年中发生了很多对中国金融业影响深远的标志性事件: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2007年,中国金融业向全球全面开放;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蔓延,金融危机袭来;2008年,第29界奥运会在北京召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国内金融机构面对这些挑战,逐步加大信息化投入,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五个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江西农信联社”)拥有2800个网点,数据大集中之前60%的网点都是单点单机,上线的业务也仅限于储蓄一项。这样的信息化水平远远难以满足数百万农民的需要,成为江西农村金融发展的瓶颈。面对如此迫切的需求,江西农信联社开展了省内数据大集中项目。2004年5月调研,2004年12月与合作企业签署合同启动项目,2005年8月即正式投产,同类金融机构花了几年、十几年走完的从微机到大集中的信息化历程,江西农信仅用了不足8个月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关奇峰:核心系统改造与其他信息系统不同,无法另起炉灶重新建设,如何在有效保障业务连续性的同时,实现系统平滑过渡是目前河南省农信社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探究农村信用社信息化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信用社推进信息化,特别是要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全省数据大集中的信息网络,形成现代化金融业务和管理信息平台,对于农村信用社这样一个手段很落后、历史包袱较重、管理相当薄弱、人员素质偏低、面临众多业务和管理难题的传统金融机构,无疑是一次革命性的升级,脱胎换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6.
17.
新一轮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定位与推进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真正迈出国际化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的战略定位和推进策略极为重要。本文强调要充分发挥金融中心作为“系统的系统”、“组织的组织”功能,注重以“金融信息港”为基础系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模式,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会”为核心组织启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策略,在借势、造势、用势中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以更高的起点和要求推进新一轮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8.
时光荏苒,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行”)走过了25年的光辉历程。记得有人曾预言:作为20世纪影响人类的重大发明之一,计算机会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等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工行25年的信息化建设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蓦然回首,作为一名与工行共同走过20年的工行人,我有太多的感受和感慨,感触最深的是工行信息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正是由于信息科技的强大支撑,才确保了工行改革和创新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统农区金融需求与机构布局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农村区金融市场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机构布局是否合理?是否需要新型金融机构?为此,《银行家》研究中心先后对四川、河南、吉林三省的6个县的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20.
The concentration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city and/or urban in 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general, Rwanda in particular creates various constraints in availing and consuming different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by the rural households.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forms and determinants of credit constraint status of rural households of Rwanda and the impact of constraints variables on availing and using the range of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42.5 per cent of the Rwandan rural households surveyed face triple forms of credit constraints including self-imposed constraints, quantity rationing and risk rationing by form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owever, quantity rationing is perhaps not as pervasive as self-imposed rationing and risk rationing by the lenders. The results from the empirically tested model revealed that in addition to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households, the variables constraining demand and/or supply of financial services with reference to accessibility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ors of households' credit constraints. The study informs on the needs for innovative systems, products and services that would increase access relax credit constraints and improve rural consumers' welfare. The authors conclude that establishing an enabling legal and regulatory environment, providing adequate public goods an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designing capacity building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programs and maintaining political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are perhaps major public and policy issues needed for a robust rural financial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