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产权改革是建立现代为有企业制度的关键和核心,有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国有企业的关键在于经营竞争化,下面分析几种产权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刘志华 《辽宁经济》2001,(10):30-3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市场经济运中,企业是市场最活跃、最具拓展力量的微观主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改革企业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必须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进。企业内部要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同时,还要抓好外部环境建设。 1.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国有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目的是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实现两权分离。这种改革并非使企业私有化,而是要按照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正确…  相似文献   

3.
浅谈产权理论与我国现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卢现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产权关系明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特征。一、所谓产权理论就是交易费用理论,交易费用是指在市场交易中进行策划、签约、履约的所有支出。它是由英...  相似文献   

4.
一、体制困扰与工业经济决策不科学 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在实现这个目标过程中,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改革是关键。而两个体制改革成败的标准就是能否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目前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产权不明,责权利不清的现象仍然存在;政府职能权利化,权利利益化仍未彻底摆脱;行政干预,介入不当现象仍有发生,体制问题始终困扰着国有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入世”后,融入世界经济大潮,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使国有企业尽快摆脱困境,走上快车道,这是国有企业决策者和经营者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人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见解。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新形势发展的需求,根据国家经贸部颁发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我们国有企业要大胆探索经营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相似文献   

6.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的这段话,强调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同时也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和方法王永祥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不仅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而且也准确地概括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  相似文献   

8.
朱曙晖 《理论观察》2005,(6):180-181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根据国企改革的要求,到2005年底,全国大多数国有企业要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从根本上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问题,促使企业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资产保值增值上来,国家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由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尤其是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产权制度下,国家是终级单一的产权所有者和产权主体,而国有企业与银行都不是独立的产权主体。要构造银行与企业的信用关系,必须改革传统的国有产权制度。本文具体分析了银行与企业的产权改革,并设计创新的制度安排,以确立银行与企业的市场经济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来看,前景并不令人乐观。传统国有企业存在的产权不清,政企不分,权责不明等问题,在改制后的公司中仍程度不等地存在,无法改变缺乏应有活力的局面,距离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产权明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还有很大差距。而产权明晰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问题。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扩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租赁等改革阶段,步入以公司制为基本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制度的确立阶段。如果深入地比较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在改革开放前,改革阶段的承包制及现在的…  相似文献   

11.
邢淑萍 《中国经贸》2011,(14):56-57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这两对矛盾的根本途径;是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企业的一场革命。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制度,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企业观: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有机主体,是由市场选择企业。象任何有生命的生物都有诞生、成长、衰退和死亡的过程一样,企业作为市场的有机主体,有其生命周期,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从不同方面指出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本文主要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出发,探讨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发展方略。  相似文献   

12.
董藩 《天津经济》1994,(5):26-27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将“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为今后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这种调整揭示出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反映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自此,企业改革中以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调整,被以理顺企业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所代替,一个全新的企业改革阶段迅速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农垦企业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将逐步推行。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将改变过去国有一元化产权结构为多元化产权结构,社会上的单位、集体、公民和企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先后走过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责任制、股份制试点等阶段;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朝着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公司治理结构开始融入到改革的进程中;21世纪,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  相似文献   

15.
建立新型的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在我国现有条件下,要真正实现建立新型的产权制度这一目标是非常艰巨和复杂的,还面临着产权界定.产权归属,产权人格化,企业负担过重,企业领导体制不顺和客观环境改善不适应等多方面的困难和障碍。因此,本文试就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形式及策略谈几点意见。一、在产权制度改革形式上,积极推行公司制企业按照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运作。一是企业组织机构;对生产经营形式好,经济效益高,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把国有资产量化为国家股,并吸收企业内部职工和社会法人的资金入股,扩大…  相似文献   

16.
李茂林 《产权导刊》2011,(10):32-34
企业国有产权管理是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战略性工作。基础性,是指产权是国资委和国有企业行权履职的制度边界,是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改革发展事项中涉及的改制重组、业绩考核、薪酬分配、财务管理、人事改革等各项工作都要在产权边界内展开。枢纽性,是指产权是企业改革发展的聚焦点,  相似文献   

17.
企业资产重组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张岚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而资本流动、产权重组是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搞好国有企业的一项重大措施。但资本流动、产权重组的有效运作则要求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财税体制,否则会导致企业资产重组效应的扭曲。...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深化企业改革胡昌运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重大决策,表明深化企业改革已进入...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有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现代化的探讨杨全发《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肖云 《山东经济》1994,(3):27-29,41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本文以国有企业为对象,就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与股份制选择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