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国金融制度的改革回顾与创新思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金融制度改革在制度供给绝对匮乏的条件下起步,中经七年的准备探索、十年的制度框架构建和四年的调整、充实、深化阶段。改革的主线是从计划金融传向市场金融的制度创新。十十年金融改革推动了金融发展,改变了制度运行环境,启动了制度的要求与供给互动机制;中国金融改革内涵是是从计划走向市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数量扩张向效益提高,制度创新是带全局性的,改革必须能揽全局。发展是永恒主量,改革是历史性任务,开放是制度转型期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1世纪中国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发展,需要认真研究金融发展的新阶段及其特点,结合“十五”期间中国金融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挑战,直面WTO,完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监管体系和金融调控体系,提高金融效率,保卫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3.
1984年金融改革启动以来的十几年时间里,我国已建立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四大金融支柱行业和人行、证监会、保监会三个管理部门的金融体系。在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是金融深化,下面将”十五“期间可能出现的几种金融深化形式进行探讨。 经营体制深化 (一)金融企业上市增加 虽然金融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与其它企业不同,但在求生存谋发展方面完全相同,金融企业上市也能达到筹资、增资目的.形成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如果政府不加抑制.具备相应条件的金融企业上市…  相似文献   

4.
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全球化是世纪之交全球金融格局演进的主流趋势,在中国刚加入WTO的关键时期,必须正确理解金融全球化的含义及发展原因,充分认识其正负影响及对中国金融业的挑战,强化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准备,主动采取建设性的措施,加快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5.
从中长期而言,金融的稳定和效率决定了中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速度,因此,中国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以及人民福利,都与金融业的稳健兴盛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结构调整的核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标志着社会生产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全球正在加速从工来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世界各国纷纷以信息化为核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重组。因此,“十五”时期我国抓住信息化这个核心,就抓住了结构调整这根主线,就可以利用后发优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首要的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金融业的新开放,极大地改变着中国金融业的面貌,并进而对中国的金融宏观调控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随着金融国际化与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企业开始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这既是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又是中国金融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内在要求.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了对外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在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动机部分,着重进行了海外混业经营动机和投机冲动分析.降低中国金融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应注重经营管理国际化、关注新兴市场、建立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已经并将进一步对我国的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正负效应,适度金融开放,保证金融安全,将我国的金融业逐步纳入世界经济轨道。  相似文献   

12.
13.
袁晨 《时代经贸》2007,5(7Z):156-157
在LLSV把金融模式的差异归结为各国法律制度的差异时,Stulz则指出文化与金融之间存在很大关联。文化对金融的影响力通过三种途径:文化决定价值观,文化决定制度,文化影响资源在经济体中的配置。中国金融的发展同样也能发现传统文化作用的印记。  相似文献   

14.
15.
16.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金融的稳定与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中国加入世贸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它也会带来的风险,其中最严重的一种风险很可能关系到中国金融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国际经验表明,金融不稳定和金融危机会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性的危害,表现在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因此频当引起中国的警觉。的确,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一直都曾被许多国家视为经济发展的典范,备受人们的推崇。但是近年来来日本的金融不稳定和印尼的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已使他们过去的辉煌传奇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17.
18.
19.
在中国宏观经济的格局中,政府应该考虑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恢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势和动力。在当前最合宜的宽松财政政策应该是减税,包括各种企业税收和个人所得税。政府大幅度地减少企业税,会直接“留血”和“输氧”给企业。从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因来看,在企业界投资信心不足、居民消费信心匮乏的情况下,刺激经济增长的首要措施莫过于减税。  相似文献   

20.
大金融:对国有股减持方案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新形势,为了解决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方面的国有股的减持,社会保障基金的设立,国有商业银行存款的消肿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以及全方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个新的对国有股进行减 持的方案设计,其方案采用了组合式分步减持,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