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必须关注农户融资贵的难题。基于此,本文使用微观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角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整体上,社会资本可以降低农户的非正规借贷成本;考虑到农户收入的异质性,与低收入农户相比,高收入农户更容易通过社会资本的积累获得低利率借款;从社会资本结构来看,能够有效降低非正规借贷成本的主要是同质性亲缘资本,而非异质性友缘资本。这意味着,如果要在非正规金融市场上降低农户的融资成本,就应该发挥社会资本的有益作用,同时充分考虑农户的异质性与社会资本结构等因素,进而实现对农村借贷的差别化定价。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20年鄂南山区S县贫困户脱贫质量调研数据,采用OLS和Probit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科技扶贫政策对脱贫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并检验了脱贫农户农技水平和持久脱贫信心在影响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科技扶贫政策显著抑制了脱贫农户贫困脆弱性。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脱贫农户农技水平和持久脱贫信心在科技扶贫政策和脱贫农户贫困脆弱性之间均发挥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明确了脱贫能力的提升和脱贫信心的增强是科技扶贫政策降低贫困脆弱性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时间节点上,要加强对贫困户的识别能力,精准实施科技扶贫政策,瞄准脱贫人口提供农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提高农户的内生动力,调动其参与科技扶贫的积极性,提高脱贫农户的农技水平,增强持久脱贫信心,使得科技扶贫政策取得更好的减贫增收效果,从而降低贫困脆弱性,确保脱贫农户稳定脱贫、不返贫。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以宅基地退出试点区安徽省金寨县626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风险预期、社会网络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为促进农户宅基地退出、提高农村宅基地利用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研究方法: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Probit模型。研究结果:风险预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社会网络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社会网络能够缓解风险预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不利影响;社会网络的两个维度(即强连接网络和弱连接网络)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强连接网络缓解风险预期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效应显著。研究结论:为引导农户理性退出宅基地,应降低农户对宅基地退出的风险预期、注重培育和提升农户的社会网络以及实施差别化的宅基地退出政策等。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辽宁省的调研数据,研究了农村正规风险分担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农户人情消费支出这种非正规风险分担机制的变动情况。结果发现:参与新农保、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户人情消费支出显著减少,说明正规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对于人情消费产生明显的挤出效应;正规信贷机制未引起农户人情消费支出的减少而是使其显著增加;人情消费具有刚性,现实经济中,农户收入以及外界冲击对人情消费支出不产生显著影响。建议在农村地区针对农户重点关注的疾病、养老、教育等建立更广泛、深入的正规风险分担机制,同时健全正规及非正规的融资机制;此类措施为改善农村愈演愈烈的随礼现象,引导农户进行更理性的人情消费行为提供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必然伴随着进城农户与农村土地的"人地分离"以及土地资源的再配置。土地流转在部分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因此,中央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这一改革新方向。为了强化对承包地退出必要性的认识,本文利用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62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TEM)计量分析了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对小麦和玉米亩均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承包地退出意愿对粮食亩均产量有显著的负向作用,与控制组相比,愿意退出承包地的农户,其小麦和玉米亩均产量分别低0.539%和0.763%,而且退地意愿对兼业程度较低农户造成的粮食产量损失更加明显。政府应将承包地退出作为"三权分置"的一种政策补充,支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整体转让,为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土地提供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选取2016—2021年期间,我国沪深A股市场中参与精准扶贫的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深入探究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对其破产风险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参与精准扶贫投入额越高,企业的破产风险越低。机制分析表明,参与精准扶贫能够提高信息透明度和缓解融资约束,从而降低企业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社会条件下,相对贫困的基本要素"需要"已然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古典经济学需要的主体间性认识论观点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为基础,从美好生活需要视角界定相对贫困内涵、构建相对贫困识别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将贫困视为潜在的构念,运用双参数项目反应理论IRT模型系数估计,结果表明,3个物质需要、5个文化需...  相似文献   

8.
9.
研究目的:实证探究社会关系网络影响农地流转的机理,为完善和促进土地流转提出建议。研究方法:采用Heckman模型,利用河北、安徽、山东3省11个县(市、区)456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数据,分析社会关系网络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1)强关系影响农户是否转入土地的决策;(2)人情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影响农户转入土地量的决策;(3)土地租金不是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否转入土地及转入多少土地的重要影响因素。研究结论:社会关系网络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来自滇西南山区405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样本农户的生计策略划分为五种类型,通过随机占优检验确定农户最优生计策略,并采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农户最优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以橡胶生产为主和以甘蔗、咖啡和茶叶生产为主的生计策略随机占优于其他类别生计策略,其中户主年龄、家庭规模、培训、海拔、离市场距离因素是农户放弃最优生计策略而采用"粮食和经济作物并重"生计策略的决定因素;土地面积、培训、海拔是农户放弃最优生计策略而采用"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生计策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区的农户在农地流转过程中的行为差异,发现在既定的农地制度框架下,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且还是一种社会行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普及程度,以及行为过程中的理性化、契约化、组织化程度,都随着区域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依据四川省与重庆市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地区246份农户调研数据,借助层次分析法从农户主观感知、行为态度和推广态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多维的农户满意度,阐释了金融素养影响农民农房抵押贷款满意度的机理。通过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进行分组,利用Tobit回归检验不同水平的收入对金融素养引致农房抵押贷款满意度的变化,并得到以下结论:农户对于该业务的满意度较高,金融素养对已参与农房抵押贷款的农户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收入农户的金融素养提高引致其农房抵押贷款满意度的边际效果较中低收入农户更强。据此得出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地开展农村地区的金融素养培训和针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进行分类制定信贷内容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关键是要打破城乡割裂的二元体制,实现城乡资源要素自由配置。本文立足绍兴市盘活闲置农房的改革实践,强调农房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在促进要素市场化的形成同时,实现乡村发展的动能转换,并提出探索激活闲置农房和宅基地的必备实现要件。最后,结合义乌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德清县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和乐清市权能活化和质押改革,就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农村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农户社会关系网络变迁角度重新审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问题,提出治理农村贫困不应仅仅以某一固定的贫困线作为依据,而应以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为目标,消除困农户社会关系网络断裂和重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冲击.  相似文献   

15.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参与后续产业的预期,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后续产业预期不高;农户参与后续产业既受到地块特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户主受教育程度等家庭因素的影响,农户的决策行为表现为有限理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苹果主产区378个专业种植户为样本,引入实验经济学研究方法,从四个维度测度苹果种植户风险厌恶水平,并利用OLS与Logit计量模型分析了风险态度对苹果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苹果种植户总体属于风险厌恶型,但面临损失时却偏好风险。进一步的计量估计结果显示,农户风险态度中的模糊风险和损失风险是影响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风险偏好者更倾向于安全生产行为。此外,种植年限、非农就业、农药认知、技术培训等也会显著影响苹果安全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10~2016年森林公园及其所在市的宏观数据,构建面板数据,考察保护性投资对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影响,并选取造林面积、林相改造作为缓解保护性投资内生性的工具变量,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森林公园的保护性投资对其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森林公园进行保护性投资并不能带来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显著增加,反而导致旅游收入显著减少;保护性投资对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影响在不同等级、不同地区的森林公园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保护性投资的1期滞后项对森林公园的旅游人次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却无法显著地促进森林公园的旅游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从渠道权力角度探讨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增强农户流通渠道影响力的作用。基于在海南省8个市县调研取得的701份问卷数据,对海南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否增大农户影响力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的实际作用有限;虽然合作社能增加农户收入、提高议价能力、提高销售现代化特征等,但也制约了农户分级处理农产品、获取信息能力地提升;加入合作社的农户往往更依赖于固定的收购方。因此,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农户实行多样化补贴,合作社实行少品种专营并逐步完善管理制度,政府和合作社应当联合采取措施提升农户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