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后林区职工对于自身编制性质的担忧程度、职工生活满意度与职工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指数等指标来衡量职工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满意度,利用二元Probit模型与多元有序Probit模型,对不同的身份性质对改革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增强林区职工对未来生活信心的关键在于提高其家庭收入;提高林区职工对改革满意度的关键在于增强林业局改革后各项措施实施过程的公平性尤其是对改革后职工身份性质的确定;职工拥有社会行政管理体系职工身份对提高其生活满意度和未来生活信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职工拥有重点国有森林资源管理体系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企业常年在岗职工和企业非常年在岗职工3种职工身份对改革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9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数据,分析改革过程中重点国有林区政企分开后社会职能移交对林区职工主观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森工林业局和地方政府在人员的移交与接收上存有分歧,对在社会职能移交过程中产生的富余人员的去处未达成共识;森工林业局将供水、供电、供热、物业及市政环卫等社会职能移交给地方政府后林区职工的主观福祉下降。因此,地方政府要直面问题,努力消化社会职能部门冗余人员;森工林业局要坚持明确"政企分开,移交社会职能"的改革理念,特别是在协调与属地政府财政投入的问题上需多加设计,以期能够在"政企分开,移交社会职能"的改革中提升林区职工的主观福祉。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3—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的面板数据,以林业总产值、森林管护面积、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作为衡量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但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产生抑制效应;林业财政投资额对林业总产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年末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对森林管护面积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林业工作站数量对森林管护面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为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工作顺利进展,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500份职工调研数据,利用熵权法测度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的福祉水平,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祉的影响,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渠道效应模型探究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祉影响的异质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促进了职工福祉的提升,对中、低福祉水平职工的影响显著;职工的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和可持续发展动能在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职工福祉水平提升之间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进一步精准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提供职工多元化生计策略支持并深挖潜在的职业发展机会,针对不同福祉水平的职工采取差异化政策以提高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职工福祉效应。  相似文献   

5.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职工收入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职工家庭1997年、2004年和2008年3年收入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国有林区职工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结构变化明显,但林区收入仍然存在差距,贫困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而这些变化是由国有林区进行加工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建立起来新的劳动力要素市场等改革实践所导致的,这些改革也为国有林区职工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在国有林区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是确保林区改革成功,改善职工生活水平,使国有林区资源与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7年国家林业局和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开展的"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监测"项目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验证了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模型的合理性;全面停伐政策满意度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重要因素;个体状况、社会状况、家庭关系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个体满意度、社会保障变化和生活水平变化都对国有林区居民的主观福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和就业仍然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关键因素。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影响主要不是现实的,而是心理上潜在的。因此,建议重点关注转岗分流职工,消除其对就业、保险的担忧;特别要关注在册不在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其就业;通过社区平台加强国有林区管理部门与国有林区居民的沟通,以便增强国有林区居民未来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7.
文章依据2016年重点国有林区调研样本,采用分位数回归的分析方法,考察职业技术培训与其他基本变量对林区职工总收入、工资性收入以及经营性收入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职工总收入的不断增加,林区职工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对其造成的影响在减弱,具体而言,职业技术培训对低收入与中等收入人群有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对高收入人群的影响并不显著,并且对职工收入的增加作用更多是体现在工资性收入方面。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中低收入职工群体的职业技术培训力度,重视林区职工的人力资本积累,促进职工培训技能的实际应用,为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增加收入提供强有力的职业教育保障,从工资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入手帮助提高其总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实施状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抚育补贴标志着我国森林经营补贴机制正式建立,这是林业生态建设政策的重大突破,特别是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因其资金投入巨大、投资周期长、投资范围广,所取得的效果倍受社会各界关注。文章在对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7个抚育补贴政策试点林业局采用座谈收集资料,职工家庭入户问卷调查、森林抚育样地验收检查等调研基础上,总结出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实施的现状、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区森林抚育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新林林业局改革情况的调研,从停伐、政企分开、职工安置、产业转型等方面阐述新林林业局改革现状,分析了其改革面临的困难及历史遗留的问题,提出了从继续推进政企分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业、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等方面加快新林林业局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相对森林收入法和森林依赖指数法测度重点国有林区2107个职工家庭的森林依赖程度,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劣。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森林依赖程度较高;整体上看,职工家庭的人均收入和消费均随森林依赖程度的升高而变差,但就居住条件而言在森林依赖指数法下森林依赖度越高居住条件越差,而相对森林收入法结果则相反;相对森林收入法一定程度上高估了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的森林依赖度。因此,提出政府在划分制定林区民生政策的目标群体而衡量职工家庭森林依赖度时,应突破收入单一维度,构建包含林业活动和家庭生计的森林依赖指数,并将相对森林收入和森林依赖指数相结合进行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4—2017年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的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评估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家庭的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全面停伐政策的实施对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收入均存在消极影响;家中有人在其他企事业单位上班有利于促进国有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从事农林经营不利于国有林区居民家庭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虽然通过获得农林经营收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工资性收入的减少,但是对家庭人均收入无显著消极影响。因此,建议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对国有林区居民家庭进行专项资金扶持;转岗分流安排富余劳动力;改变国有林区居民保守的就业观念并鼓励自主创业等。  相似文献   

12.
运用DEA模型对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40个林业局进行推测计算投入产出效率,研究发现: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在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整体较低,只有少数林业局能够达到有效的投入产出状态,林业投资和劳动力存在显著的投入冗余,林业总产值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等方式会降低投资冗余,但仍会存在较大的劳动力冗余,林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要素投入的结构优化是提升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林业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经营的行为,结果显示户主的年龄对经营行为决策具有一定的反向的影响,户主对政策的认知、户主对政策的主观评价以及户主对政策的认可程度有着正向影响,劳动力人数、家庭总收入及家庭森林经营收入对森林经营的参与行为并没有影响,这说明劳动力及收入并不是影响森林经营行为的关键因素,而森林经营相关政策是职工家庭关心的关键。提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创新运营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国有林场职工监测数据,基于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从改革后职工自身的收益情况、职工对林场的整体评价、职工对林场管理方式的评价等方面,采用比较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国有林场改革职工获得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林场改革后职工获得感有所提升,改革进程与职工获得感呈强正相关性,改革促进了林场的可持续发展。但林场整体基础设施环境一般,场部相对较好,管护站点则较差。同时,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应注重自主、公平,仍需提高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5及2016年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411户职工家庭的跟踪调查数据,运用绝对收入流动性指标、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实证分析了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对职工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有林区职工家庭对森林抚育的参与程度处于较低水平;森林抚育补贴政策对职工家庭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高收入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作为政策目标受益群体的低收入职工家庭,其收入水平并未因森林抚育补贴政策的实行而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伊春国有林权改革试点局(所)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博弈模型量化分析了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利益主体行为与发放林权证政策之间的博弈状况。研究表明,当林改户(林场职工)急需生活资金时,若政府发放林权证则林改户会采取抵押贷款和活立木转让方式筹集资金,若政府不发放林权证则林改户会采取砍伐未成熟林筹集资金;当林改户不缺乏生活资金时,无论政府是否发放林权证,林改户都会采取林木成熟后砍伐以收到最大经济利益。双方博弈结果表明,无论林改户是否急需生活资金,发放林权证都可以使国家和林改户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选取黑龙江省国有林区40个林业局作为决策单元,收集2000~2009年各林业局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进行测算,从技术、规模、效率等层面对10年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率的变化进行动态评价,分析林业生产率在此期间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一期天保工程的实施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效果,林区在未来应以提高林业生产率为本质目标,要敢于跳出"资源优势陷阱",在二期天保工程及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良好机遇下,坚持生态优先为前提,积极进行林业产业转型,构建各林业产业自身的生态化,以及林业各产业之间的生态循环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在理论层面,国有林区改革引发新能源政策指导思想从以经济效益为主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跨越式发展,加速生物质能源政策的制定与推行;在实践层面,国有林区改革实施的指导意见促进生物质能源政策的具体化与细致化,为生物质能源在财税补贴、能源林种植奖励、生物发电及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建议,带动了生物质能源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改善民生和保护生态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