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林场、林业合作社、林业龙头企业等,其对促进小农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9年浙江、福建、江西3个省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和小农的调查数据,从转移就业效应、工资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3个方面进行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收入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带动作用"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直接增收效果分别为73.2%和126.8%,工资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7.3%和120.4%,技术溢出效应的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66.6%和120.9%;(2)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通过"示范作用"间接提高小农的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转移就业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1.5%和3.3%,工资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7.5%和9.6%,技术溢出效应的间接增收效应分别为8.2%和9.2%;(3)户主的受教育年限直接影响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对家庭总收入和家庭林业收入的影响效应分别为12.9%和9.2%。文章提出政策启示:(1)鼓励和引导小农参加各种形式的林业经营组织,构建并完善新型林业经营体系和组织内部的利益联结机制;(2)强化林业技术培训和小农受教育程度,提高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经营水平;(3)建立有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能源政策: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能源问题的实质是能源公平问题,向农村持续提供高品位的能源服务不仅是农村发展的需要,更是农村居民的基本需求和基本权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能源政策经历了从解决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到保障能源可持续发展、再到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目标演进。当前,政策的关键是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公平,并在农村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保障农民的交易权力,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3.
对南平市杨厝村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调查结果与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认为福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实施私有林补贴制度,政府在私有林补贴制度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私有林补贴政策的有效实施将推动产权制度改革总体收益的提高,同时进一步规范产权界定、推动产权保护、完善产权流动机制、完善和规范林地产权交易市场是福建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从林业职工的视角出发,运用描述性分析,对林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林业职工作为林业补贴政策的直接受益人,对于政策实施具有直观的感受,从职工角度分析林业补贴政策实施效果具有很强说服力。调查结果显示,林业职工对林业补贴介于基本了解和不了解之间,基于职工不同的工作任务和补贴内容,较多林区对林补政策较为重视,执行情况较好。政策在执行的过程中,基本不存在补贴费拖欠情况。林区职工希望提高补贴标准的同时,更应让更多的职工参加到造林、育林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几个月前,我们到浙江、福建两省14个县、市的部分乡、村,调查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后,农村经济组织的状况。本文仅就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的情况谈些看法。 一、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农村的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是以原来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为基础,以原来生产大队范围集体所有的土地为依托组建的。人民公社政社分设后,在相当于原生产大队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林业税费政策调整的调研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办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7号《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安徽省自2000年起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对林业税费政策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对林业税费政策调整情况及其效果,我厅组织专门力量到6个县进行了典型调查研究。一、林业税费政策调整情况(一)我省改革前林业税费情况1.改革前林产品农业特产税征收情况。改革前,我省对多数林产品分别在生产环节(生产单位和个人)与收购环节(收购单位和个人)两个环节收取农林特产税,税率普…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宅基地闲置而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宅基地的有效利用,既是顺应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振兴乡村、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利的有效手段.进行宅基地管理制度的改革,需要进一步明确宅基地产权性质,清晰界定产权主体和权利,纠正宅基地等同于社会保障的认识误区,充分考虑地理与产业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8.
王文 《绿色财会》2001,(11):6-8
为探索建立规范的农村税费制度和减轻农民负担的有效办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7号<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安徽省自2000年起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在农村税费改革中,对林业税费政策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对林业税费政策调整情况及其效果,我厅组织专门力量到6个县进行了典型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2017年吉林、河北和四川3个玉米主产省份的玉米生产成本效率,及其与生产要素的相关性,为提高玉米生产成本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方法]文章采用2017年吉林、河北和四川3省的玉米生产投入情况的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3省的玉米生产成本效率,通过最小二乘法测度要素投入与成本效率的相关性。[结果]吉林省(070)的成本效率远高于河北(039)和四川(035),3省的种子、化肥和机械投入对成本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地区差异。河北省和四川省的劳动力对成本效率的影响较大,吉林省的土地机会成本对成本效率的影响较大。[结论]建议调整种植结构,改善种植方式,整合资源,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6月~9月,中国人民大学土地政策与制度研究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调查技术研究所,联合开展了第七次农村土地权利调查,重点对山东、河南、贵州、安徽、福建、陕西等17个省当前实施的农地确权颁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征地补偿问题和城镇化方面的改革情况,以及农户对这些改革的参与、反响和期待等情况开展调查。调研中,看到了近几年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农民土地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天津市农村基础设施投融资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投资结构角度来看,流通与加工制造两大类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高;从融资结构角度来看,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大流通与加工制造类重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构建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资金体系,鼓励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通过自筹资金方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新型林地经营模式,林农作为林业经营的主体,探索林农林地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机理,对深化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浙江、福建、江西3省(区)678户林农的调研数据,剖析林农林地经营模式的选择逻辑和行为特征,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林地规模对林农林地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林地面积越大的林农更不会选择合作经营和流转经营,地块数量越多的林农更趋向于选择流转经营;林业社会化服务、林地规模对不同文化程度水平林农以及不同林地经营模式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由此对林农林地经营模式的效率提高和发展方向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资本禀赋、农业政策对东北地区农户“旱改水”行为的影响,从农业支持政策、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方面探究农户“旱改水”行为的作用机理。方法 文章基于布尔迪厄的实践理论建立资本禀赋理论分析框架,利用黑龙江、辽宁两省639个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东北地区农户“旱改水”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1)预期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提高,农户继续改种水稻意愿增加,说明农业支持政策与“旱改水”意愿正相关。(2)农户收入水平、耕地面积、水田面积对用户“旱改水”意愿具有负向影响,表明经济资本与农户改种水田的意愿负相关。(3)加入合作社、亲戚朋友和邻里信任程度均对农户继续改种水田产生显著正向作用,表明社会资本与农户“旱改水”行为正相关。文化资本的影响并不显著。(4)农户年龄越大、具有外出务工经历其继续改种水稻意愿较低。结论 加强和完善农业政策支持,打通“地、技、利、义”等关键要素,引导农户合理调整种植结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卫生服务可及性的概念分析入手,对四川3102户农村居民的医疗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四川农村居民卫生服务时间、空间可及性、经济可及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农村中不同收入水平人群的就医就诊状况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从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保险建设两方面提出提高农村卫生政策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政府对猪肉质量安全问题的关注以及肉菜可追溯体系的试点建设,生猪屠宰加工企业日益重视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系统建设。本文基于浙江省66家猪肉屠宰加工企业的实证调查,分析了当前屠宰加工企业实施质量安全可追溯的现状、绩效,并以追溯投资模型为研究框架分析了影响可追溯投资行为的动机。结论显示降低公开召回的风险、与上下游加强合作和法律法规的压力对追溯行为有显著影响。本文提出了经济驱动为主、配合市场完善以及改变消费观念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国家对玉米主产区实施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政策,该政策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玉米加工业和畜牧业的高成本,影响了下游产业的发展。玉米主产区在多年的发展中,面临着耕地与水资源透支使用的问题,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玉米主产区长期调出粮食,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也造成了利益流失。改变玉米主产区的困境,应当适时进行玉米目标价格制度改革,出台支持主产区保护耕地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尽早建立以粮食调出量为依据的主产区利益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改革以来,东北地区的农村金融体系经历了初步建构、分层探索、三位一体布局和多无化产权改革等阶段,在取得重要突破的同时也暴露出农村资本倒流、供给型金融抑制、模糊产权和金融资本低绩效等问题.借鉴相关国家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设经验,东北地区的农村金融创新应该从重构分工明确的金融体系和产权请晰的金融机构,重视小额信贷和非正式金融组织的发育、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品种等方面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18.
循环农业涉及农业废弃物的循环性利用和资源保护等方面,在中国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对循环农业的政府干预手段较多,但目的和手段都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对这些政策系统化,并进行深入了解,提出具体建议,以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研究总结中国有关循环农业发展的现行政策,揭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选择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县为案例,通过比较分析循环农业和非循环农业的农业管理方式差异,揭示农民培训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循环农业生产者使用农家肥的比例(38%)明显高于非循环农业生产者(6%),使用化肥的比例(90%)低于非循环农业生产者(98%)。每种作物的U-STAT和模式都显示循环农业生产者比非循环农业生产者使用更少的农家肥和化肥。循环农业生产者玉米的产量明显高于非循环农业生产者。许多循环农业生产者使用化肥,其数量与非循环农业生产者使用的并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为了推动循环农业发展,传授循环农业技术,开展具体技术培训和信息服务比简单的宣传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周锦 《农村经济》2020,(6):129-135
文化产业政策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城市和农村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的重要战略。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基于城市和农村文化产业政策的比较视角,以文化政策颁布数量、颁布主体和颁布主题等为切入点,分为省级层面和苏南、苏中和苏北区域层面,分析了2009年至2019年间江苏省文化产业政策的发展和演进。研究认为,我国农村文化产业政策的未来着力点应该体现在实现农村传统文化资源再利用,服务于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建设;发挥文化科技的提升作用,助力于农村文化产品的供给侧改革;促进文化艺术的经济联动作用,促进农村艺术经济的集聚发展这三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使用3省14个行政村1046位潜在创业者与389位创业实践者的调研数据,研究了农民创业者个人禀赋、创业环境异质性等诸多因素与农民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创业者的企业家才能、产业环境与制度环境的异质性因素对农民创业者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影响;同时也证实农民创业者的企业家才能、创业项目与本地农业产业化契合程度、自身资源禀赋以及政府扶植力度均对农民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企业家才能,项目与农业产业化契合度对农民创业绩效的促进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