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13—2022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出现减速,但对一些国家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速。针对这一现象,先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同国家表现进行分析,然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进行估算,以期寻找未来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增长空间。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集中度高,市场分布不均衡,亟须进行调整。十年间中国开发了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如今“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数国家已经成为潜力再造型,对于部分国家尚留巨大的出口潜力。为推动我国农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持续增长,中国应继续加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合作、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采取多元化的市场出口布局。 相似文献
2.
《农业技术经济》2021,(4)
已有研究大多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但少有文献提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多维特征、非线性特征和区域特征。本文采用2010—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据和面板分位数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倾向于选择政府高效、政治稳定、监管严格的东道国;从不同维度的制度环境来看,东道国政府效率、政治稳定与杜绝暴力恐怖主义、监管质量、话语权与问责制的影响系数显著为正,但腐败控制和法治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分位数回归进一步显示了东道国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显著正向影响主要分布在低中分位点;样带比较揭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度环境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集中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2012-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藻类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中国藻类产品贸易现状、市场结构、贸易竞争性和贸易互补性。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藻类产品贸易总额呈现较大波动,出口额下降,进口额上升,处于贸易逆差地位。中国藻类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下降,贸易互补性有提升空间。因此,中国应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提高藻类产品竞争力;巩固现有贸易伙伴,开辟新贸易市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藻类产业技术合作与贸易互补。 相似文献
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不断提升。[目的]为了测算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农产品的贸易规模和贸易效率,[方法]文章使用随机前沿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方法,对经济规模因素、人口因素、地理因素等经典变量进行实证分析,并且提取出口贸易效率项来分析制度性因素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人口规模等社会因素能够正向促进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规模,而地理距离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增长。此外,制度性因素在出口贸易效率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关税水平与贸易效率呈现负相关关系,而贸易促进指数ETI和WTO等制度因素显著提高我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结论]该文通过测算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可发现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着巨大的贸易潜力,并且分别在国家层面和区域层面针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与东南亚的国家贸易效率较高,与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存在较大贸易潜力,同时不同区域的贸易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根据研究结论,该文提出如下建议: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我国的贸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我国的对外贸易服务条件;降低我国的市场准入难度。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垦经济》2016,(6)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中国深化与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进行重新审视。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业贸易发展迅猛,且贸易产品之间表现为较强的互补性;GDP水平的提升以及人口增长是贸易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双方贸易效率水平较低,未来贸易发展仍有很大潜力,贸易互补性、海运基础设施、"一带一路"对双方贸易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关税水平、欧盟一体化进程对双方贸易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高贸易效率,增加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业贸易利益,应采取调整贸易结构、提升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优化贸易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7.
《农业技术经济》2016,(10)
本文分析了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现状,并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对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效率随时间变化不断上升,贸易潜力提升明显。影响因素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自身因素对贸易潜力影响显著高于贸易伙伴。本文建议中国应坚持国内经济建设与对外开放并举国策,坚持在国际市场上主动有所为,遵循WTO的多边贸易框架不动摇,加强物流体系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提升出口贸易效率偏低的印度、伊朗、土库曼斯坦等国农产品贸易潜力,同时关注德国、俄罗斯和土耳其等总体贸易潜力居前列的农产品贸易大国,整体提升中国对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贸易便利化极大地提高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流量。然而,随着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不断下降,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方向选择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基于2013—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出口二元边际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1)目的国经济规模越大,对集约边际的影响大于对扩展边际的影响;(2)贸易距离主要是通过集约边际降低中国农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出口;(3)"一带一路"倡议和较大的农产品的补贴力度使得沿线国家生产效率对扩展边际具有正向影响,对集约边际影响不显著;(4)出口固定成本对扩展边际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综上,本文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更应从扩展边际的视角出发改善对沿线国家农产品的出口。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针对中国是世界苹果生产大国却远非贸易强国这一问题,利用引力模型分析了中美苹果出口贸易流向及主要影响因素,并采用剩余需求弹性模型对中美两个苹果生产大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共同目标市场的市场势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苹果出口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周边国家和地区,苹果产值、是否加入WTO对中国苹果的贸易流向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美国的苹果出口不局限于周边国家,其贸易范围已拓展到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苹果产值、出口对象国的人均GDP及"新丝绸之路"战略对美国的苹果出口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市场势力的对比分析看,中国凭借较高的市场份额在东盟市场形成了较强的市场势力;而美国凭借丰富的出口品种、较低的市场价格在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国家构筑了一定的市场势力。为此,文章就如何增强中国苹果的市场势力、扩大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贸易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2006~2015年的木质林产品贸易数据,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现状,并利用贸易引力模型研究了中国对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研究表明:两国的经济规模、人均森林资源禀赋差异、同为APEC成员国对双边贸易额有正向影响。两国之间的人口规模、空间距离对双边贸易有负面影响。名义汇率和共同边界没有显著性影响。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部分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潜力较大。基于实证分析所得出的结论,为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贸易的良性发展提出启示,在继续稳定重点市场的同时,加强对中亚及欧洲木质林产品市场的开拓。 相似文献
12.
13.
文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把制度距离和贸易成本引入贸易无效率项,对2009-2017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粮食进口效率综合评估,解释了中国从沿线国家粮食进口效率的变化趋势,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粮食进口效率,充分挖掘与沿线国家贸易潜力提供客观依据。研究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进口存在效率损失,其中制度距离、粮食贸易成本对贸易效率水平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变动趋势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进口效率处于较低水平,且不同国家具有较大的差异,效率水平呈现正的时变效应。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联系对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研究“一带一路”中国段省区经济联系强度是国家建设“一带一路”省级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方式。文章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揭示“一带一路”中国段省区经济联系强度“点-线-面”三维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省区间中心性指数差异明显,在区域分布上具有明显的梯度性;(2)“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有效提升了中国段大部分省区的经济实力,中心性指数有明显上升趋势;(3)省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较为突出,两个核心区的带动辐射能力差异大,且核心区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都需要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19,(3)
<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全球棉花产业的集中带,即全球棉花生产、棉花消费、棉纺织、棉花贸易的集中带和全球最大的棉花进口市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共建、共商、共享发展的机会,也是中国发挥自身资本优势、市场优势、引领优势,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下简称沿线国家)在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机遇。"入世"以来,中国棉纺织工业快速发展,推动了对棉花需求的迅速增长,中国成为 相似文献
16.
1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木质林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一带一路"共同体的理念下,林产品助力沿线国家绿色可持续发展,从UNcomtrade中提取数据,使用传统显示性比较指数RCA以及考虑国内市场因素相对比较优势指数RTA,分析同为一条产业链上的木质林产品原木、人造板、木质家具的国际竞争力大小。测度结果表明:属于产业链上游的原木比较优势较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东欧,亚洲人口大国中国、印度、越南原木需求量大,西亚国家比较优势弱国内市场需求小。人造板与木质家具在东欧国家具有普遍产业优势,中国、巴勒斯坦等国虽然原木比较优势较弱,但属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人造板与木质家具有一定比较优势,西亚中高等收入国家对于人造板与木质家具市场需求强烈。因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在各自比较优势及国内市场需求不同的基础上加强林产品合作与贸易;中低收入国家尤其是森林资源禀赋强的东南亚国家应延长林产品产业链,从低端锁定的原木比较优势向人造板、木质家具延伸与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国,近30年水产品出口一直保持增长,在全球水产品市场中的比重大幅度增加,同时面临着与其他国家同业间的竞争。本文运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对1999年~2007年中国水产品出口相关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主要出口市场水产品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与分析。研究表明,引力模型只能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流量和潜力起到部分的解释作用,虽然中国水产品出口对欧美日等市场呈现出所谓的“过度贸易”,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表现为“贸易不足”,但这一总体趋势不会有太大改变。另外,进出口市场之间的产品竞争程度、进口市场的消费习惯也是进出口贸易可能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