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生物多样性管理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管理经历了从个别物种保护、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到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发展阶段。建立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管理的重要手段,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当地居民的生计构成了潜在威胁。应当通过增加自然保护区的财政投入,完善自然保护区集体土地征用制度,实行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等措施,实现自然保护区管理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之间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利用PEST分析模型,系统分析国家政策、经济、社会文化和技术层面的新变化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临的机遇是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依法治国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为保护区战略地位、区地协同、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治理优化、资金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治理结构、管理机制、资源权属不捋顺、规划执行不到位、管理较为粗放、专业水平不高等;面临的挑战包括未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方式可能带来重大改变。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中国自然保护区进入创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保护区治理体系建设,加强保护区科学规划、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社区共管和生态经济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和数字化保护区升级建设成为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3.
云南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内涵的演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社区共管不断被应用于云南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实践,在扩大自然保护区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缓和社区与保护区矛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随着社区共管实践的深入,其内涵在从国外引入时的基础上不断演变和发展。从概念、目标、主体、对象及机制等方面,分析了社区共管内涵演变的过程及原因,揭示其在云南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以促进云南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林业持续发展项目"保护地区管理部分于2003年元月正式生效实施.该项目总投资2 285万美元,其中赠款资金1 600万美元,配套资金685万美元.2009年项目结束.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七省及所属的十三个保护区是直接受益者.该项目旨在建立先进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主要内容是自然保护规划与管理、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培训与能力建设、项目管理、监测和评估.该项目是全球环境基金在中国实施七年已成功结束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的延续和扩展,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达到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南北又有差别,南方多以森林资源为主。福建省是南方林业重点省份,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林业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自然保护区又在林业中位置极其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设置,又维护了区内居民的安全与稳定。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及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社区经济发展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还存…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协调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应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才能符合保护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本研究在保护区资源保护和周边社区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学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首先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发展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了中国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最后综述了国外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的经验,认为中国未来自然资源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方向是:(1)开展保护区和社区的共同管理;(2)完善保护区管理政策;(3)公平分享所得利益;(4)建立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之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发展迅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化,就地保护了中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自然保护理念在公众中落地生根。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还面临很多挑战:人类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负面影响一直存在;自然保护区建设速度过快也会对当地土地权属和生态补偿造成负面影响;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互有矛盾;对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违法行为的监管存在漏洞。本文对中国未来更好地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提出了展望,例如制定"自然保护地法",加大中央财政资金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以及适时调整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与范围。  相似文献   

8.
王岐海 《林业经济》2012,(5):104-107
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生态型公共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日益突出。当前需要从宏观及微观两个维度完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宏观层面需要调整不同级次政府自然保护的职能,加强和完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管理职能,同时明确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微观层面需要发挥管理机构、当地居民、市场主体及社会组织的协同作用,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兽害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生物多样性保护不能仅仅依靠保护区的力量,它也需要周边社区和农户的主动参与。当前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兽害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直接影响了当地农户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积极性,应当能立法明确兽害补偿中的权责,并通过税收减免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对保护区周边社区农户进行兽害补偿。  相似文献   

10.
自然保护区管理转型:核心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保护区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对于优化生态,保持生物多样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必须进行转型方能实现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管理转型亟待破解发展定位、补偿机制、财政投入、法律法规建设等问题。只有妥善解决好这些问题,自然保护区才能真正迈入发展的快车道,国家赋予自然保护区的战略意图也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山西阳城蟒河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管理建设以及发展现状进行调查,摸清了保护区内自然资源保护、社区经济发展、野生动物损害庄稼、生态旅游开发、科研监测的服务功能提升、传统管理中的法律空白、自然保护区范围界线调查和必要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区群众从事管护参与保护、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控、落实野生动物损害补偿办法、强化科研监测、科学评价调查保护区范围界线等办法和对策,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和科技人员以及社区管理服务人士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社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南北又有差别。南方多以森林资源为主。福建省是南方林业重点省份,素有“八山-水-分田”之称。林业在福建省经济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而自然保护区又在林业中位置极其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的设置,又维护了区内居民的安全与稳定。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及自然保护区的进一步发展息息相关,可以说社区经济发展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社区经济发展之间还存在许多矛盾,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社区保护地是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地管理的有效形式之一,通过传统知识来达到自然保护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的,不仅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还能促进社区经济的发展;综合已有的传统知识研究成果,结合《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协议,分析在中国通过认可"社区保护地"来达到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地管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的“林业持续发展项目”保护地区管理部分于2003年元月正式生效实施。该项目总投资2285万美元,其中赠款资金1600万美元,配套资金685万美元。2009年项目结束。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七省及所属的十三个保护区是直接受益者。该项目旨在建立先进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主要内容是自然保护规划与管理、以社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培训与能力建设、项目管理、监测和评估。该项目是全球环境基金在中国实施七年已成功结束的自然保护区管理项目的延续和扩展,它的实施必将对我国的生物多样…  相似文献   

15.
广东江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江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红树林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文章对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性、生物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及生态公益性、生态旅游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并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展对红树林湿地资源研究、加强退化红树林湿地的生态恢复、开展湿地旅游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59—1999年,我国共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1118处,总面积8461万 hm~2,占国土面积的8.62%。它保护着2000万 hm~2的原始天然林、次生林和约1200万 hm~2的湿地。中国的自然保护区面临着威胁日益严重、与当地群众的冲突加剧等主要问题。开展保护区社区共管活动有利于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同时促进保护区周边地区社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杭州西郊,是杭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牢固生态屏障。基本情况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是江南不可多得的"生物基因库",地处华东—华中丘陵平原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35个优先保护区域中的"黄山—  相似文献   

18.
引入有效管理理念和方法,结合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的实践,采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设计了包括14类36项100个指标的广东省自然保护区有效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广东213个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效性进行评分,从13个维度考察了广东省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水平。实证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自然保护区在规划设计、管理制度、资源保护工作、社区协调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而在经费保障、科研平台建设、执法职能等方面则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9.
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和论述,重点分析了目前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前提下的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原则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资讯速递     
《浙江林业》2023,(1):28-31
“加强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子项目获批全球环境基金(GEF)秘书处主席近日致函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代表,批准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外合作项目中心与IUCN共同申报的“加强长江经济带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子项目。该项目涉及8个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是通过加强和改善项目保护地治理管护能力,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和成效;二是科学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价值在内的自然资本,在长江经济带保护和发展中探索自然资本价值补偿和实现机制,开展相关试点;三是提升保护地机构人员能力,促进相关知识经验的分享、传播和推广。项目实施期6年,2023年开始,2028年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