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7 毫秒
1.
[目的]生物质能源具有污染少、可再生等特点,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是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发展的一种探索。通过对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资源量的计算,明确了生物质能源的可利用潜力及变化趋势,以期为其产业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文章利用自下而上估算法,以林木生物质的资源量和农作物秸秆的产量为原始数据,对2005—2015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结果](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林木生物质资源可利用潜力小幅下降,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稳步上升。(2)林木生物质资源中,商品林采伐剩余物可利用潜力骤降,森林抚育剩余物可利用潜力增加;农作物秸秆资源中,粮食作物秸秆可利用潜力逐年上升。(3)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利用潜力随着国家"天保工程"和"重点国有林区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政策的实施而发生变化。[结论]黑龙江省重点国有林区生物质能源丰富,可利用潜力较大,其中农作物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效率DEA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40个林业局发展生物质能源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选择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生物质能源二元梯度发展战略模式,通过此模式能协调高低梯度区域的发展水平,重点发展生物质能源,推进黑龙江省国有林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最终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500份职工调研数据,利用熵权法测度重点国有林区职工的福祉水平,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祉的影响,并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和渠道效应模型探究重点国有林区改革对职工福祉影响的异质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促进了职工福祉的提升,对中、低福祉水平职工的影响显著;职工的生态系统服务感知和可持续发展动能在重点国有林区改革与职工福祉水平提升之间发挥渠道作用。因此,应进一步精准落实生态保护政策、提供职工多元化生计策略支持并深挖潜在的职业发展机会,针对不同福祉水平的职工采取差异化政策以提高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职工福祉效应。  相似文献   

4.
立足国有林区改革实践,探讨东北国有林区与地方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阶段特征及实践路径。结果表明:国有林区改革政策、高质量发展要求及区域均衡发展需求是东北国有林区与地方融合的逻辑起点;东北国有林区与地方之间从割裂的二元结构向逐渐融合发展过渡,具体表现为产业项目合作促进经济融合、公共服务改善促进社会融合;可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及空间结构3个方面进行路径优化,以实现东北国有林区与地方之间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5.
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职工收入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职工家庭1997年、2004年和2008年3年收入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国有林区职工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收入结构变化明显,但林区收入仍然存在差距,贫困问题仍然比较严重。而这些变化是由国有林区进行加工业改制、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建立起来新的劳动力要素市场等改革实践所导致的,这些改革也为国有林区职工生活的改善提供了有利条件。认为在国有林区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是确保林区改革成功,改善职工生活水平,使国有林区资源与经济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新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国有林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黑龙江国有林区全面停伐后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现实背景,阐述了林区绿色食品的内涵特征,构建了林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组织架构,分析了国有林区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前景。在充分明确黑龙江国有林区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国有林区绿色食品全产业链发展的建议:制定发展规划,并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建立东北协同发展联盟,制定品牌提升战略,共同发展国有林区绿色食品产业;构建市场体系,完善林区绿色食品营销网路市场;加快产业集群,扩大林区绿色食品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发展生物质能源方面进行实地调研,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铁力林业局充分利用林区剩余物变废为宝是创新之举,但在发展生物质能源方面还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地区政府缺乏配套政策以及获取生物质能资源的方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生物质能源工业化利用的服务体系、利用地方资源建立多样化生物质资源生产基地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全方位的技术投入和服务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政策与未来趋势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中国的生物质能源生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国家也通过制定行业标准规范生物质能源生产,出台法律法规为其提供保障,并运用财税政策推进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但是,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还面临原料资源短缺、生物质能源工业体系不完备、研究开发能力不足、产业化基础薄弱以及产品市场竞争力不高等问题。展望未来,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空间广阔,技术将不断完善,它将改变中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净化环境,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博弈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博弈理论研究了我国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的机理,分析了国有国营体制与国有民营条件下劳动者之间的博弈均衡。发现:在国有国营体制条件下,所有劳动者均不努力工作是一个稳定的均衡,而在国有民营体制条件下,所有劳动者均努力工作是一个稳定的均衡。从博弈论的角度说明了我国国有林区改革的必要性,同时认为国有林区的国有民营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进一步改革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麦秀林区地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又属林牧交错地区,其改革保护与发展矛盾突出。尝试在黄南州麦秀国有林区开展森林资源家庭承包管护经营改革的试点。根据调查,林区群众表示在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前提下愿意参与森林承包经营管护。因此制定了较完善的承包方案,包括承包责任管理和监督、承包费用、经营内容、保障措施,对农牧交错地区的国有林区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国家的林业政策,梳理了黑龙江国有森工企业的转型要素,分析了国有森工企业转型发展路径的影响因素。基于政企分开的政策因素与企业的发展需要,结合国有森工企业转型存在的现实问题,分别从企业转型能力、企业转型意愿和企业转型方向3个方面阐述政企分开政策对国有森工企业转型的驱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政企分开政策驱动下国有森工企业转型发展的实现路径,并从重新定位政府与市场关系、注重培育国有森工企业内部组织平台化转型路径和构建品牌转型路径3个方面进行国有森工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3—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的面板数据,以林业总产值、森林管护面积、年末在岗职工人数作为衡量指标,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林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具有促进效应,但产业结构升级速度过快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林区改革绩效产生抑制效应;林业财政投资额对林业总产值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年末在岗职工人均工资对森林管护面积和年末在岗职工人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林业工作站数量对森林管护面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为推动国有林区改革工作顺利进展,重点国有林区林业产业结构升级应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2008年开展了森工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部剥离的体制机制改革,为国有林区新体制建立奠定了基础。改革有力地促进林区民生问题的解决,更加突出了林业建设主业。但在改革进程中尚需进一步解决企业税收政策问题,工业原料林问题和分类经营区划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2001—2016年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重点国有林区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影响因素进行估计,并采用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进一步分析改革进程对不同收入组林业局职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的持续推进有利于职工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改革进程对高、中、低各收入组林业局职工工资性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越高的林业局职工从重点国有林区改革进程中获益越大。因此,提出继续深化改革、关注天保工程资金在重点国有林区创造就业岗位及增加职工收入等方面的经济社会效益、关注中低收入职工群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7年国家林业局对中国28个省(市、区)国有林场的调研数据,运用等价性检验的方法从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可持续经营和发展能力层面上对国有林场的贫困测度和差异性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有贫困林场不一定位于贫困县,并且与国有非贫困林场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国有贫困林场区域异质性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国有贫困林场在森林资源基础、人力资源基础、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因此,提出了相关林业部门应该鼓励国有贫困林场发展特色林产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改善职工生计条件;加强资金管理意识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生物质能源电价补贴政策视角出发,构建了政府、企业、中间人和农户为一体的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拟、对比不同补贴政策组合下的实施效果,对现行补贴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表明:现行补贴额度无法扭转发电企业亏损状态,且现行的直接退出机制将导致企业出现更为严重的亏损,而适当调整补贴额度并实行逐减退出方式可提高各主体及产业整体利润。因此,为了促进中国农林生物质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就要保障生物质补贴资金优先及时发放,同时推进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和绿证交易制度建设,以促进产业快速良序发展,实现生物质资源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伊春市国有林区共计16个国有林业局在2017年度的年鉴统计数据及黑龙江省森林工业综合统计资料汇编中的相关数据,运用GEP生态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研究了国有林区生态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以及生态贡献度问题。结果表明:由于国家采伐机制的限制,国有林区林业产品的生态价值难以转化为商业价值,但国有林区生态服务价值贡献度明显,生态文化服务的价值值得进一步开发。最后,提出应当转变核算思维、拓展核算思路;国有林区政府应当完善核算主体并健全核算体系;提高GEP的生态总值核算实务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7年国家林业局和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开展的"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监测"项目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验证了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模型的合理性;全面停伐政策满意度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重要因素;个体状况、社会状况、家庭关系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个体满意度、社会保障变化和生活水平变化都对国有林区居民的主观福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和就业仍然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关键因素。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影响主要不是现实的,而是心理上潜在的。因此,建议重点关注转岗分流职工,消除其对就业、保险的担忧;特别要关注在册不在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其就业;通过社区平台加强国有林区管理部门与国有林区居民的沟通,以便增强国有林区居民未来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19.
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重点国有林区职工家庭经营的行为,结果显示户主的年龄对经营行为决策具有一定的反向的影响,户主对政策的认知、户主对政策的主观评价以及户主对政策的认可程度有着正向影响,劳动力人数、家庭总收入及家庭森林经营收入对森林经营的参与行为并没有影响,这说明劳动力及收入并不是影响森林经营行为的关键因素,而森林经营相关政策是职工家庭关心的关键。提出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加强政策宣传的力度、创新运营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