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的南京楼市注定无法平静,从年前年后的一波“组合拳”式的调控到近期的限购令,全市住宅推盘量明显减少,上市房源不给力、销量持续在低位徘徊成为南京楼市主旋律。  相似文献   

2.
李频 《上海房地》2011,(5):60-60
“新国十条”实施以来,楼市调控成效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层面的关注点是,政策的成效决定今后楼市调控的深度和广度;消费者的关注点是,房价降幅引导楼市成交量,从而选择入市的时机;房地产商的关注点是,以楼市变化作为调整经营策略的依据,抓住时机,加快“出货”,渡过难关。由此可见,楼市调控成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形成未来楼市预期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继南京、长沙、宿迁、沈阳、厦门、西安之后,长三角重镇上海、杭州不约而同对楼市的低迷状态宣告“出手”,加入救市大军,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也公开表态支持地方政府的救市行为。笔者认同这么一种观点,站在楼市的边缘,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刺激市场,既是救市,也是自救。  相似文献   

4.
时隔不到一个月,南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先后出台救市政策。政策出台之后,南京楼市出现了一定的回暖迹象,但是这一回暖除了政策面的刺激之外,实际上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楼市回暖的力度与市场预期尚有一定差距,市场信心尚未完全恢复,未来走势仍不明朗。  相似文献   

5.
近期,厦门楼市迎来一波推盘高潮,虽然“限购令”政策延期执行.近日又言第三波调控将拉开序幕,楼市政策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不少开发商仍然剑指兔年楼市,蓄势待发。对此。消费者是否买单,仍待市场检验。  相似文献   

6.
经历了2011年房价一通猛降之后,通州楼市正逐渐重新获得购房者青睐,北京楼市也露出些许回暖迹象。 但业内人士认为,在楼市调控政策不变、买方市场仍是主流的情况下,即便出现短暂“小阳春”,也难以改变楼市调整的大局,北京房价下行的态势依然明显。  相似文献   

7.
风吹草动。楼市似乎正在掀起一场反“炒房”运动。先是“温州炒房团”备受非议,成了人人侧目的过街老鼠。紧接着上海、南京、杭州等地不约而同地举起交易、税收等政策调控的利剑,封杀短线“炒房”客。去年起,杭州房产新政不断,从土地的供应量增大、停止别墅类高档房产用地,到推进经济适用房建设等组合拳频频出手。同时,从  相似文献   

8.
近期,国务院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针对楼市的这波“回暖”行情连续表态,引发了人们“可能招致中央出台新的调控政策”的猜想,这种猜想大抵是人们根据以往经验的自然反应。但在“稳增长”和楼市调控的双重背景下,需要对这种猜想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导刊》2009,(3):4-4
近日,尽管房地产业最终无缘“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但“中国房地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却为楼市回暖注入了强心剂。更早之前,重庆“购房退税”,上海“购房入户”,北京“十五条”救市,杭州“二十四条”救市,武汉、南京……各地纷纷生产自救。“销售重灾区房企要挟政府 地方博弈中央救楼市”的标题赫然纸上。有的干脆撕破底限,直言土地交易萎缩将导致部分地方财政出现负增长。  相似文献   

10.
《东南置业》2008,(11):46-51
最近一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关于楼市救市的政策出台得着实有些频繁。 11月5日,国务院出台的“十项措施”,其中涉及房地产的有三条,这是截至记者发稿之日关于楼市的最新政策,政策对保障房建设、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以及房产个贷的放松给予关注。中央4万亿元投资用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让不少人乐观预言楼市的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