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以农村工业为引擎,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其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苏南人所创造的辉煌虽然已不是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能涵盖,但苏南曾经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今天跨跃的基石。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再到苏南的第三次转型,立体地展现了苏南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程,对国内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再度面临新的重大阶段性变化,正在呈现一系列以转型发展为标志的新特征。完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路,需要顺应"三农"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变化,按照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从外部加强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和基本公共服务,从内部引导"三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八项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6,(2)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2004年以来,国家为解决"三农"问题,支持"三农"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不仅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费,而且通过各种惠农补贴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政府惠农政策的实施效应究竟怎样?文章以甘肃省为例,对其实效进行了调研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惠农政策效应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峰 《江南论坛》2004,(10):22-24
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苏南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地区的实际出发,不断开拓创新。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型经济的纵深发展,他们以城乡工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基础,走出了一条以大中城市为主导、以小城市为纽带的城市化之路。在苏南,城市化既是减少农村向城镇大量转移的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机会、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同时又是城市规摸不断扩大、城市文明不断普及、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城乡发展逐步协  相似文献   

5.
苏南实施城乡统筹起步较早,凭借其工业化、城市化、外向化水平相对较高的优势,超前开拓着一条具有苏南区域特色的依托现代城市群、推进以城带乡的成功之路。在沿着这条路子深化城乡统筹、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的进程中,苏南面临着农业生产总值在GDP中的比重以及来自农业的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份额明显下降等的新情况,这从深层次上制约了工农结合、城乡良性互动。文章就此提出了协调若干关系问题的探索。苏南作为全国发达地区之一,在城乡统筹之路的超前开拓中,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还是问题的提出,都带有一定的超前性,可供其它地区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一、构建、运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法治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规划》提出了重点推进经济现代化、城乡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生态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五方面建设",设置了30项44个具体指标,第七章第一节即是"推进法治化建设",提出健全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强司法建设等三方面内容。根据规划中关于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法治建设的内容,以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为依据,构建、运用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法治指标体系,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一)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需要江苏省的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在  相似文献   

7.
"三农"发展中的矛盾已经成为中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科学发展观的和谐境域中,系统性、统筹性、协调可持续地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建设以农民增收为突破口,以农业发展机制、农村稳定机制和农民增收机制三位一体为核心要素的中国"三农"发展系统,从而实现农业增长、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中国"三农"发展系统诉求。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苏南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苏南农村的"乡土气息"已经极为淡化,消费的主体、方式及维权需求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工商管理部门以农村"一会两站"建设(即消费者协会分会和农村消费者投诉站、12315联络站建设——编者注)为主体的传  相似文献   

9.
苏南(即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市)是我国长江三角洲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其农村经济曾以苏南模式而闻名遐迩。近几年来,苏南通过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和工作创新,创造和积累了大量深刻而新鲜的经验,一个经济总量庞大、以开放型和园区经济为特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城市群已经崛起,提升了苏南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水平。最近,我们对苏南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深深感到在苏南这块热土上,苏南人民开拓发展的新局面令人耳目一新。苏南发展的新局面是如何实现的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态势,开放型经济成为满目亮色近几年,苏南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六盘水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三农"重大战略思想,摸索出了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改革."三变"改革唤醒了农村自有资源、存量资产以及闲置劳动力,促进了三农发展.而共享经济参与三农的进程也在加快,如何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共享经济参与其中值得探索和期待.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5,(11)
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带动"三农"发展的主要动力。文章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发展和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支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经济工作的重心之一。为探索金融支持"三农"的方式方法,课题组以合作社为主线实地调研展开研究,深入分析了山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以及在金融支持方面存在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探索金融创新路径,并从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促进苏南产业向苏中和苏北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苏中、苏北的经济发展差距严重制约着江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苏南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是解决地区经济不平衡的有效途径。该文认为苏南部分产业向苏中、苏北转移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但也有其阻力和粘性,因此政府推动是苏南产业转移的重要力量;苏中和苏北接受苏南产业转移中也应当做好长期发展规划,培养好人力资本,以取得地方经济、企业效益和政府的"三赢"。  相似文献   

14.
"苏南模式"是在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发展乡镇企业的成功之路,也是经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催化分工分业,实现农村多行业、多层次经济综合发展的经验结晶。在对"苏南模式"产生背景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苏南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带给中国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用社“离农化”倾向及其回归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提出,农村信用社的逐利性、"三农"经济发展的制约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的"离农化"倾向,并由此强化了农村金融排斥,弱化了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经济的功能,最终制约了"三农"经济发展。唯有消除农村金融排斥,解除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经济约束,优化宏观环境,才能顺利实现农村信用社向"三农"经济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党中央国务院也提出把解决好"三农"问题当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从考虑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及其产生原因出发,以"三农"问题与经济法的契合点为分析点,阐明了经济法律制度是"三农"问题保障的核心制度,并探讨了这一法律制度体系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5,(8)
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加大"三农"发展支持的力度,而金融服务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尤其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的欠发达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推动引导金融业对"三农"的大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朔州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提出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三农"存在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现代农业是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的发展新理念,本文通过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内涵界定与我国农业现状和存在的分析,提出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农"的深刻变化给农业院校带来机遇与挑战。以服务"三农"为办学宗旨的高等农业院校迫切需要明确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在黑龙江省农业院校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应深入剖析当前黑龙江省农业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一条主线、两个面向、三个重点、四项原则"的发展思路,提升黑龙江省高等农业院校适用型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存生 《发展研究》2007,(6):102-10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瓶颈在于"三农"问题.建国后我国的"三农"问题大致经历了城乡自由流动时期、城乡隔离时期和城乡互动时期.尽管各个时期"三农"问题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其背后都存在深刻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正是这一问题的长期历史累积使其成为"重中之重",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则拓展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认识边界,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因此,解决"三农"问题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统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