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Yun  邵敏 《发展研究》1996,(5):15-17
一、十余年金融改革的总体评述 回顾十余年体制改革给金融格局带来的变化,应该说是显著的,但却是不深刻的。所谓显著是因为金融中介机构的信用创造与货币供给愈来愈成为经济增长的基本支撑与推动因素。16年来中国金融资  相似文献   

2.
王江 《经济导刊》1996,(2):17-25
我国商业银行制度构建与专业银行改革山东经济学院财金系王江一、中国商业银行制度改革与变迁的基本分析与判断16年来我国金融体制与金融格局的变化是显著的,金融产业的迅速扩张推动了金融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储蓄吸纳和投资转化机制的形成,金融中介机构的信用创造与货币...  相似文献   

3.
金融全球化下的宏观金融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金融全球化最直接的作用对象就是国际资本的流动,可用外国直接投资额占GDP的比重、抛补利差、储蓄投资相关系数、本国偏向这四个指标直接而有效地衡量一国金融全球化的程度;并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生的五个重要变化进一步说明在金融全球化发展的同时,宏观经济政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稳定。因此,一国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应从四个方面考虑金融全球化对宏观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渝  张艳 《经济论坛》2011,(7):113-116
金融活动的基本要素是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生产者、消费者及金融中介机构,它们是金融发展中最能动的因素,能够塑造该行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部门是金融活动最基本的竞争优势,原因是它创造并延续金融活动的竞争条件。本文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农村金融生态钻石结构模型,并讨论了各要素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从国有金融方面看,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国有银行都曾经或者仍然是一支重要的力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各国政府认为应该减少对金融中介机构的干预,因此在金融体系重组中都对国有银行产权制度进行了各式各样改革。(1)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体系中仍然存在相当比重的国有股权,并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相对于私有银行,国有银行的效率存在很大差异,这表明银行国有产权本质上并没有劣势,关键在于能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治理结构。(2)国有银行的存在大多与政府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  相似文献   

6.
<正>近十多年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因素(金融冲击、金融摩擦、金融中介)逐步上升为总体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经济规律的"金融化"成为宏观经济的最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金融经济周期理论(Theory of the Financial Business Cycles,FBC)正成为传统周期理论(商业  相似文献   

7.
战明华  黎东升 《技术经济》2002,21(11):53-55
按照麦金农 (1993)的分析 ,发展中国家由金融抑制向金融自由化的转化有一个最优次序 ,“政府不能、也许也不该同时实行所有市场化措施”。在这个最优次序安排中 ,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被认为是首要和基本的。在麦金农看来 ,发展中国家混乱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经常使不稳定的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8.
地下金融对宏观经济影响的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宏观经济的核心是均衡问题,在经济增长中 追求均衡是各国政府的基本目标,均衡不是简单 的、静止状态的平衡,而是有一定增长速度的均 衡。既然要增长,就要讲求效率,为此,在经济发 展过程中,增长、均衡与效率是宏观经济政策始 终的目标。 1.地下金融对经济稳定增长的首要因素: 对资本与储蓄均衡的影响。投资是经济增长的 重要推动力,投资的本质是资本的形成,资本形  相似文献   

9.
马勇 《金融评论》2012,(3):1-13,123
本文以主流宏观经济学的若干认识误区为切入点,对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金融因素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反思。这一反思主要围绕以下六个基本命题展开:一是金融因素在宏观经济中的影响被严重低估,二是主流货币政策框架的致命缺陷源于其政策视野的短期性,三是货币与信用的创造机制存在着本质差别,四是财政机制与信用机制并非独立,五是金融创新指向信用创造并改变了经济金融环境,六是泡沫问题金融化的本质在于杠杆扩大化。这些命题的共同启示是: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在纳入内生性金融因素的基础上予以系统重建。  相似文献   

10.
高滢  高康  吴克烈 《经济论坛》2007,(18):100-101
一、我国金融机构变迁的研究国外对金融中介机构发展和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主要使用跨国回归分析、因果关系分析、协整关系分析等计量方法检验金融中介机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大量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金融中介机构发展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拥有发达金融中介机构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非正规金融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与商业文化发达程度、正规金融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民间资金丰裕度等因素有关.利用区域宏观经济数据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框架下对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检验,文章发现非正规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力.通过对金融发展水平指标的重新构建,文章认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均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  相似文献   

12.
对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两个方面,总结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非金融创新所致,而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美国金融监管的失效、金融机构以及金融中介机构、公司治理的缺乏和数学模型的滥用造成的.同时认为在中国应该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不能因为金融危机的发生而对金融创新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13.
利率市场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逻辑主线,是资金价格市场化的重要举措.利率市场化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经济手段,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较大.宏观经济形势越宽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外部条件越宽松,反之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会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公司债券、政府债券和肥票是资本市场的三大基本证券。在美国,公司债券占三大证券每年融资总额的比重达60%以上;在欧洲市场中,公司债券占三大证券每年融资总额的比重达80%左右;但在中国,企业债券所占比重不足2%(且不说,企业债券不属公司债券范畴)。因此,公司债券是资本市场的主体性证券品种,也是资本市场发挥其功能的主要证券载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公司债券,资本市场只能是一个扭曲的不完整的市场。无庸赘述,发展公司债券市场已是推进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主要内容和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5.
近几十年 ,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是一种与金融中介机构的本质特征和比较优势相关联的发展趋势。一、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的变革及其原因金融服务业受制于但同时推动着经济的发展 ,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要求传统金融服务业有所创新。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服务业正是在这种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下进行了变革 ,直接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有国家的金融中介机构都比证券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公司通常从金融中介机构那里取得资金。在美国的公司融资中 ,金…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是:(1) 新体制已经开始发挥主导作用,但是新体制还受到旧体制因素的约束,并且新体制本身也还不完善;(2) 经济生活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已不再单纯是由旧体制的弊端而造成的,而是与新体制的不完善有关;(3) 宏观经济格局在相继经历了总需求膨胀和总需求不足之后,已基本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和标准差椭圆等分析工具,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但整体上现有的协同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东部地区协同发展水平均值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非均衡发展态势;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地区相对差异虽然在逐步缩小,但现有的总体相对差异仍旧较大.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的提高对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相比较而言,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对宏观经济增长产生的效应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为提升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缩小地区差异,各地区要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撑作用,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针对现有的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的空间非均衡现象,积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区域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经济证券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到高层次阶段的标志英国经济学家瑞蒙德·W·哥德斯密(Raymond W Goldsmith)在《金融结构与发展》著作中提出的一国金融相关率(Fir)与该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论点被理论界普遍接受。就是说,从趋势看,一定时期内一国金融活动总量相对商品、劳务总量的实物经济比率越高,该国经济愈发达、层次愈高。本文要论证的是,一国金融结构中有价证券因素比重越高,该  相似文献   

19.
将环境成本作为投入指标引入经济效率的分析框架,选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以上城市2004-2013年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动态评价。然后选用面板混合估计模型,对动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持续提升的主要驱动力量是技术进步;Malmquist指数与城市规模呈现"U"型曲线关系;与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私营和个体经济比重、职工工资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经济发展水平、外资利用规模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金融稳定事关经济与金融发展全局,维护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双重稳定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通过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动态评估,为数量型货币政策立场提供了一个评价基准,并基于此对数量型货币政策有效性与非对称性特征进行再评价.结果 表明:首先,现代金融环境下,国民收入、金融资产以及支付手段创新因素对货币需求存在正向影响,机会成本与货币替代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货币需求;其次,货币缺口可以用来合理划分数量型货币政策立场,以货币需求为基准、货币缺口为指示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整体有效,并且可以兼顾对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双重调控;最后,中国数量型货币政策效应具有典型的非对称性特征,其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具有较强的产出效应,而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价格效应和金融稳定效应则更为显著.这些研究结论或可为切实提高数量型货币政策在通胀预期管理、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并有效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的效应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