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学是研究美和品位所构成哲学的一个分支,而翻译理论与美学的联姻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翻译理论这一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诗歌英译要在严格的中文古诗词平仄和韵律的要求下,将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和美感传达出来。因此,许渊冲先生提出"三美"原则,即"音美"、"意美"、"形美"。唐诗因其整齐精练的形式、规则和谐的韵律、丰富深刻的意境而享有"美的艺术"的盛誉。李白是代表盛唐文化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语言清新飘逸,音韵和谐自然,豪迈奔放中又不失浪漫色彩。文章以许渊冲英译诗《行路难》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对李白诗歌《行路难》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探究"三美"原则在翻译实践中是如何体现和运用的,从而证明"三美"原则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翻译实践活动具有实用价值,得出中国古代诗歌翻译的艺术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的结论,为共享中国古诗之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胡彬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231-232
在翻译过程中,译文文本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译文读者是两个重要的因素。在分析《浮生六记》英译本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即具体的翻译目的与翻译对象对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2015,(50)
翻译活动的实质是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有理解和表达两个阶段。在翻译过程中,无论哪个阶段,语言意义的确立都是必须依靠语境的,单个词往往是没有意义可言的;以往人们更多注意语言本身的问题,而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语言的使用环境,即语境问题。人们习惯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境语境和文化语境。任何人类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范围内发生的,当然语言活动也不例外。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的瑰宝,被认为是中国的国粹。为更好地把中国京剧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地,现目前已有许多介绍京剧的英译本,本文旨在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对比《京剧》两种英译本,阐明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以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英国16世纪诗人兼剧作家托马斯?纳什的《芳美之春》被认为优美的春天颂歌生态诗。本文拟从情感方面对这首诗歌进行全方位解读,同时通过其它有关生态的精彩范例《素描集》,加强欣赏者之间的生态意识,从而构建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良好沟通桥梁,因此从生态批评视角出发,对文学作品诉求上的文本分析,尤其是探讨生态诗歌的诉求关系对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化与翻译——金昌绪《春怨》中"辽西"译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可以说是一种文化意境的传达,在翻译过程中文化因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在诗歌翻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以金昌绪<春怨>中"辽西"的三种不同译丈为例,可以看出文化差异对翻译有着巨大的影响.不了解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就不可能掌握所学的语言,就不可能做到真正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6.
诗歌翻译具有基本标准和最高标准,参考这两个标准对白居易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两个译文从“音美”、“形似”、“意准”三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许渊冲的翻译作品从总体来看比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翻译更胜一筹,符合诗歌翻译的最高标准,为古诗翻译不可多得的佳品。  相似文献   

7.
《商》2015,(9)
《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红楼梦》的译本中,最为著名的英译本有英国汉学家代维·霍克斯(David Hawkes)和约翰·闵福德(John Minford)的全译本The Story of the Stone,和我国翻译家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的全译本A Dream of Red Mansions。本文以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指导,对两种《红楼梦》英译版本中俗语的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帮助理解两种译本的语言特点,以及两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彦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199-200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要想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对话描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文学翻译的实践中,对话的翻译也备受关注。通过对《红楼梦》译本中对话译例的分析,探讨小说翻译中如何把原文的精神实质和风格韵味移注到译文,从而准确传神地传达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张小婧 《商》2013,(19):330-330
中国当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自己的作品《荷塘月色》里引用梁元帝所作的《采莲赋》片段来抒发情怀。由于该作品的广为流传,《采莲赋》片段也被译为不同语言,即使同一种语言也有不同的版本。本文从翻译学中归化和异化的不同视角分析《采莲赋》片段的两个英译版本,从而试图找出中国古代诗赋翻译的适宜道路。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方式一直是翻译界争论的热点,究竟孰优孰劣至今没有答案。笔者认为,无论是站在实用还是美学的角度上,翻译中采用归化还是异化的方式应当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和目标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潘潇祎 《商》2013,(18):345-346
深度翻译,作为一种翻译策略,提倡用注释、评注、长篇序言等方法时原文本进行深度阐释和翻译。罗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的译文大量使用注释,是对深度翻译的充分利用。本文对罗慕士《三国演义》英译本Volume1中的添加的注释进行翻译个案的研究和讨论。结论认为只有通过深度翻译对原文本做出必要的解释才能够使读者有效地跨越历史的时空距离和文化差异,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  相似文献   

11.
刘盈盈 《商》2013,(20):384-384
对比语言学与翻译存在密切联系。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翻译者需要兼顾源语言和目的语的形合与意合,故要在不同的语言中进行文化、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以确定最佳翻译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朱宇 《现代商贸工业》2022,(16):206-207
本文依据诺德翻译理论,以《白金汉所藏中国青铜目录》中英双语原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博物馆文物文本中英双语差异,旨在通过分析博物馆中英文物文本的语言差异,从而对国内博物馆文物文本中英双语翻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汉英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古思想文化的定性,使得中文喜用动词表达主体的判断和情感,英语惯用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抒发对客体世界的理性看法。因此,形成了汉语多动态,英语多静态的语言特征。从语言动态与静态的角度出发,选取葛浩文和施晓菁的《骆驼祥子》英译本为例,从动词与名词的转换;动词与形容词的转换;动词与介词(短语)的转换;弱化动词be、虚化动词make/have/take/do这四个方面,归纳并对比分析了两种译本的汉译英策略,以期望掌握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征,找出汉英动态与静态转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品牌》2015,(5):247-248
政治文献是展示一个国家政府的执政路线、方针、政策的典型代表。国际化发展背景下,各国对外公布发表的政治文献已然成为他国政府和人民了解本国政治、经济走向和文化、社会发展的权威依据和可靠的支持。本文笔者以2014年10月出版发行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下称《习近平》)的中文原著和日语译本部分章节为研究对象,以政治文献中"委婉语"的日译为着手点进行分析。通过对中日文委婉语的比较分析,试探合理的政治文献翻译方法。强调一名合格的政治文献译者,一定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在遵守客观翻译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推敲总结方法规律,以达成预期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楼静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202-203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英译本在传播汉语言文化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其各项研究成果丰富。试图运用等效翻译理论,对霍克思和杨宪益两个译本中法律官职的翻译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达尔文遗产:进化论在今天的意义》翻译研究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实例分析,尝试利用卡特福德范畴转换理论解决哲学科普类文本翻译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结合科普类文本的特点,从词汇转换、句法转换层面上探讨范畴转换在哲学科普类文本翻译中的实际应用,并将该理论扩展到未曾涉及的文化转换层面,一定程度上提升翻译文本的翻译质...  相似文献   

17.
从文学角度,对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一诗作其中文译本鉴赏。希望通过对意象的转存和形式,音韵节奏的传译两方面的比读与分析,印证与发掘可供中英诗歌翻译实践与研究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盂子的这篇<告子·上>笔者对两个版本的译文采进行翻译对比分析.而笔者分析的标准是依据严复所提出来的"信达雅"三原则.  相似文献   

19.
美国社会学法学派学者庞德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提出了社会控制理论说。从庞德的《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一书出发,论述了法律的目的和利益学说,最后反思理论中的几点限制并对中国借鉴该理论提出了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角度,对美国诗人罗伯特.弗洛斯特的《未选择的路》一诗作其中文译本鉴赏。希望通过对意象的转存和形式,音韵节奏的传译两方面的比读与分析,印证与发掘可供中英诗歌翻译实践与研究借鉴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