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欢 《商》2014,(48):78-78
当前学界关于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探讨主要集中在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实践模式、现状问题以及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建议四大方面。但全国各地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责任缺失、政策缺乏强制性、保障水平低等,迫切需要为失地农民构建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2.
《商》2016,(3)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大量征用农民土地,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国家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本文围绕失地农民养老保险,论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概念、建立的必要性、产生的问题、国内外的经验以及措施,旨在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城镇化的迅速推进中,城镇的加速扩张导致了可耕土地的逐年减少,进而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对保障人民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现阶段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明确了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出现根源的研究,提出了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古至今,在我国农村地区土地与农民之间相互依存,土地与农民的一切基本权利息息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的大量集体农用地被征,产生了大量的"特殊弱势群体"--失地农民。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现状,分析现阶段国内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模式,结合目前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结构不完整、保障内容不全面、保障资金筹集困难及保障制度缺乏法律保护问题,为了保障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的基本权益,政府需在建立合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健全征地制度,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征地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趋势,随着土地征用规模的扩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失地农民这一新的群体。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处理不好不仅影响政府形象,更将会对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制约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数量越来越多,湖北省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的省份,也不例外.现有的农村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办法不再适用,一个全新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亟待出炉,从政府责任的角度为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出台提供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丹 《消费导刊》2014,(8):69-69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大量的农业用地被征收,使得一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当农民从原有的土地中转移出来,而相关的征地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没有配套的时候,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权益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养老风险日益加剧。本文在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完善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国家的一项福利制度,是属于全社会的公共福利。不断加快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部分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又未获得就业和社会保障,不仅生活困难,养老也得不到保障;加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有必要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是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制度在许多方面存在缺陷,亟须完善,实现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作为我国农民市民化的一种独特模式,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一致关注。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过程既需要土地制度、就业保障制度等层面的创新,又需要失地农民自身转变生活方式,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0.
吴轩  李然 《现代商贸工业》2008,20(7):189-190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务工经商。对农民工的社会保护,特别是对农民工失去劳动能力后的保障问题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不统一,保险关系不能衔接的问题,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低,退保率高。因此,就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养老保险体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完全基金积累的个人帐户模式,并进行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能力、基金保障能力以及管理机构保障能力三个方面对我国养老保险的保障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还存在很多制度缺陷,养老金水平低,基金投资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黄恋 《消费导刊》2009,(14):109-110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一种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开始出现,并不断扩大。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各种权益,建立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是有效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也是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是在对国内征地保障的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国外征地保障的实践,提出完善征地保障的一些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于农民而言,土地具有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而其养老保障功能尤为突出。在城市化发展背景下,城郊农民失去土地的风险增加,其面临的年老时收入降低的风险也增加,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年老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背景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失地农民自愿参保积极性不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定位不清、失地农民个人缴费负担过重、各区养老待遇差距较大等问题,而将失地农民纳入统筹城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鑫  徐德龙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1):249-250
通过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现状及现阶段我国几个试点城市,如:上海、苏州、上饶、义乌等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的探索进行分析,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研究保定市失地农民养老现状出发,探索保定市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农民参保主要与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和年龄因素等相关。通过深入分析,提出当前保定市失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对策和建议,主要是:建立多层次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能力;落实农村养老保险具体实施办法;提高农村养老保险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土地被征收,失地农民的数量也逐年增长。基本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逐渐完善,但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仍未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农民失去土地后生计得不到充足保障。本文通过对四省七个地区失地农民的走访调查,结合当前失地农民面临的主要难题,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进而提出构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己在国内全面推开,它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村实际的特点。但是,如何在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极其庞大的欠发达农村地区建立覆盖广泛、保障适度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以地处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为调查对象,探索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之途径。  相似文献   

18.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使我国失地农民日益增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的现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现实缺失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路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于20世纪60年代初进入了“国民皆年金”的时代,相应地农民也被纳入了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当中,经过半个世纪的制度建设,日本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养老生活。中国农业和农村问题与日本有诸多相似之处,如农业经营都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经营分散,农村城市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面临老龄化等问题。日本的探索和经验积累将会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岩  焦光善  郑志安 《中国市场》2010,(28):153-155
城郊地区作为最临近城市的特殊区域,其城市化的进程最快,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最为突出。本文以"可行能力"理论为基础,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以人力资本开发能力、金融资本积累能力、社会资本利用能力及外部环境支撑能力为核心的城郊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体系,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提升城郊地区失地农民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