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力度的加深以及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城市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速。城市的发展不仅扩大了就业,缓解了人口的生存压力,而且优化了产业结构,充分地配置了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增长。本文试从经济学角度.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一下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用城市化创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次债危机的爆发中断了新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过程,也把中国经济推出了原有增长轨道,由于全球化的修复将会需要较长时间,如果中国经济想要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率,就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  相似文献   

4.
殷悦 《商》2014,(10):230-23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也出现了若干问题。对此学术界形成了一些主流观点:工业化超过了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等。本文基于已有的研究理论和经验,采用VAR模型对江苏1986—2011年间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及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服务于新型城镇化。实证结果表明:短期内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短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土地城市化也能促进人口的城市化,但影响较弱。长期内土地城市化与产业升级间有长期的累积循环效应,长期内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所代表的经济城市化有着良好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分布形式、分布流动性和模式的研究,来说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区域城市化转型选择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二次多项式关系,且不同城市化时期城市经济增长分布特征不同;其次,随着城市化阶段上升,城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问题成为了全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既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又要发现其存在的弊端。该文简要探讨我国城市化及其利弊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城市化与金融支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加快发展中国城市化的道路选择 在国际上,城市化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西欧模式,即发展中小城市;另一种是后发展国家模式,如日本,即发展大中城市以及由此形成的城市圈(带).因为先行的工业化国家通过农业→纺织业→机械工业这样一种自发的工业化道路,自然形成城市化;而后发展国家为加速实现工业化,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道路,使人口、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急剧向大中城市集中,快速催生了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VAR模型对天津城市化、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三个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和协整分析,得到城市化、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分析后可知,在加速城市发展的同时,应结合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以及产业梯度转移,同时也要考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和环境等方面对城市化的要求。天津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存在互动关系但不明显,这是因为天津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还存在诸如基础性保障不足、企业研发能力弱、产业升级区域协调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对城市化道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从而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0.6%,发展至2001年,已达到36%。全国城市总数己由1949年的138座增加到663座。  相似文献   

10.
将城市便利性引入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分析框架,以解析中国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失衡的形成机制,为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政策思路.研究表明: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有动力推进土地城市化,且土地城市化对城市便利性程度的提高具有正效应,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快速上升的房价限制了农村迁移人口对城市便利性的获得,土地城市化进程中不断提高的城市便利性程度对人口城市化的总效应却为负,从而导致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之间的失衡.为此,需要协调提高农村迁移人口对城市便利性的获得程度,让城市便利性在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市场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制度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对外开放而得以恢复,并因我国证券市场的需要得以迅速发展。然而,在我国注册会计师的构建与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为尽快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环境,应对更为激烈的竞争,我国注册会计师应努力增强自身的市场生存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胡春晓  翁贞林 《商业研究》2006,(20):111-114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六省,地处中国内陆腹地,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促进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走一条工农关系互动、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此,在分析制约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因素基础上,促进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因地制宜,科学规化,走协调发展的新型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总结1995-2002年我国植物油脂加工业空间转移的特点,运用工业区位理论及经验估计方法,对影响油脂加工业空间转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论证,发现沿海(有海港)及(省域)集聚不经济是影响我国油脂加工业空间转移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油脂加工业向沿海转移及集聚不经济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我国乡村城市化道路的起源和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乡村城市化道路具有中国特色,是一个历史范畴。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它在争论、置疑、学术包容和积极实践中不断迈向成熟。具体表现在:小城镇是我国乡村城市化道路的发动机和重要载体;乡村城市化道路的内容由人口的就地转移向异地转移、乡村工业由分散布局向集中布局转变:动力机制由自上而下城市化向与自下而上城市化二元共存转化;实现形式和途径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乡村城市化道路由一元道路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5.
吴红宇 《商业研究》2004,(16):97-99
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表现出一种正相关性,然而中国的城市化却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赶超战略的发展目标和增量改革策略是中国目前城市化依旧滞后的主要原因。城市化发展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构建大中小城市的发展体系,同时大力发挥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后续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知识共享是组织内部知识管理的重要环节,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和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知识共享包括知识发送和知识接受两个过程,由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接受者共同完成,其中共享知识特征,知识提供方特征,知识接受者特征,知识共享情境特征,团队知识共享文化、知识共享机制等是影响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企业要成功地实施TQM,其中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如:是否进行ISO9000认证、企业规模、导入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的时间、对实施TQM目的的理解、高层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与员工的参与程度、TQM是否能成为一种提高组织绩效的重要路径、企业的经营目标及对TQM作为一种战略问题的认识程度、培训、奖励、TQM导向的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等10方面。所以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分析粮食散装平房仓结构力学性能特点,然后结合实际工程,就其结构安全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The most flamboyant economic effect of the euro changeover on consumers was a dramatic increase in perceived inflation. To directly measure perceived inflation, Brachinger developed a new index of perceived inflation (IPI). This index is based on some hypotheses about factors influencing perceived inflation. An experimental study is presented which investigated the influence of two of these hypothesized factors, purchase frequency and loss aversion, on individual judgments of price changes. Furthermore, two additional factors have been included that are informative with respect to the IPI, product segment and price level. Judgments of inflation were assessed with three methods, yielding different results.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hypotheses was obtained.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化发展: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尝试性地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野 ,简要阐述了城市化的背景、涵义、发展机制及模式 ,分析了中国计划经济时代自上而下城市化与市场导向改革时期自下而上城市化的制度安排 ,就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