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如今,走在北京或上海的大街上,随便叫住一个大人或孩子,指着夺目的黄金色双拱大门"M"标志问其为何,十有八九他都会毫不犹豫地问答:"麦当劳"。一种洋食品,在短短的儿年里迅速占领以食文化闻名于世的中国市场,并红红火火,享誉中国大小城市,缘何?提起麦当劳,一位记者朋友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为给3岁的小女儿过生日,他拨通了附近一家麦当劳的电话。当他们全家来到时,明朗、清洁的餐厅里已作好一切准备,并有一位小姐专门为孩子的生日活动服务。在整个活动中,这位小姐和孩子一起作游戏,对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使我们这位走南闯北…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形势下,麦当劳虽已在中国市场占据较为稳固的地位,但近年来快餐业的严峻形势也让其在中国的发展遭遇了不小的挑战。文章以麦当劳在中国区改名"金拱门"为切入点,分析麦当劳在本土化进程中的采取的营销策略,对连锁餐饮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经纬 《中国高新区》2009,(7):104-107
1990年10月8日,麦当劳在深圳开设中国的第一家餐厅;2008年11月14日,伴随着中国内地第1000家餐厅的盛大开业,麦当劳迎来了在中国市场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今年,麦当劳计划在中国增开175家新店,这将是麦当劳在中国开店最多的1年,也是在其他国家从未达到过的开店速度。  相似文献   

4.
克罗克和麦当劳兄弟签订了合作的合同后,即飞回芝加哥开始建立麦当劳"分店"的创业。几年过去了,他聘用了多个雇员,开了多家麦当劳店,也和麦当劳兄弟多次发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5.
以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代表的洋快餐在中国市场取得了的巨大成功,这和他们在中国本地化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文化策略密不可分。本文就是从不同的方面探讨这些洋快餐企业的文化营销策略,并总结这些文化策略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来,我国这个拥有几千年饮食文化的文明古国,却在西风东进的潮流下受到巨大冲击,此前做工考究、工序繁多的中国式美食,实终难敌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的强势吸引,传统的中式餐饮文化逐渐失去原味.而也就是这十年,一个偏居-隅的土家族人却暗自里对麦当劳苦心研究,试图找到中西合璧的中国养生餐饮方法.他甚至不惜为此变卖房产,不惜更改自己的名字王竹丰为"毕生追赶麦当劳"的毕麦,甚至不惜以三代人的时间为代价,以愚公移山的劲头超越麦当劳这座大山,这就是中国养生餐饮第一人,重庆武陵山珍董事长毕麦先生.  相似文献   

7.
<正>台湾餐饮业的龙头一直由麦当劳独霸,2015年6月进入台湾快餐业市场31年的美国麦当劳决定将从台湾撤出,给台湾餐饮业的未来发展增加了不少变数。除了正规餐厅外,台湾的咖啡、甜点市场也悄悄崛起,代表如统一星巴克近两年成长速度飞快;主打泰食的瓦城泰统集团,其新事业"大心新泰式面食"在台屡创佳绩;倍受瞩目的还有来自中国大陆的"海底捞火锅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6月12日,麦当劳大中华区的总裁曾启山专程赴台湾开会,并在会上宣布台湾将采取"发展式特许经营",在台湾寻求授权发展伙伴,将345家直营门市整体"让售",保守估计约150亿新台币。媒体称:"这是台湾餐饮服务业今年最大的地震"。麦当劳自1984年进入台湾市场31年来,一直稳  相似文献   

9.
起点我在麦当劳刷厕所   1988年,刚从中国南方一所大学毕业的林明来到澳大利亚.1989年,林明23岁时.他从报纸上看到麦当劳一家餐厅招聘从半夜12点到早晨7点的清洁工,就去应聘了.从那天开始,他就埋头在麦当劳刷卫生间、擦坐椅.……  相似文献   

10.
麦当劳进入中国已经十多年,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特别是在美欧市场日渐萧条的情况下,中国庞大的市场就是一块金光灿灿的巨大蛋糕。但市场诱人,逐鹿者也必多。虽说麦当劳餐厅已经遍布中国各大城市,中国也已经成为除日本和澳大利亚以外麦当劳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海外市场,但麦当劳最强劲的对手肯德基在中国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现有分店数量都超过了麦当劳。野心勃勃的麦当劳,肯定不甘心落在人后,最近一段时间,加速度开分店、启动特许经营、迁总部、换高层,麦当劳动作连连,在中国掀起了“大跃进”高潮。  相似文献   

11.
挑剔麦当劳     
当麦当劳1990年在深圳开设第一家分店,迈出了进军中国的步伐时,大多数中国人一定不曾想到,一个将简单的快餐食品卖出昂贵价格的小店会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人们习惯了抬头就能看到麦当劳高大的金色双拱门标识,它已成为城市独特的景观;习惯了隔壁又一家新开张的麦当劳餐厅的喧嚣叫卖;习惯了麦当劳叔叔亲和快乐的笑容;甚至也习惯了相较于中国人的购买力还很高昂的价格,习惯了麦当劳正在成为孩子们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当你在五十岁时,还会放弃一份高职厚薪,穷半生积蓄去创业吗?或者,要取得璀璨光辉的成就,就必须先将自己所拥有的放弃,就如震撼全球的快餐连锁业大亨、麦当劳的总裁——雷·克罗克。克罗克并不是麦当劳餐厅的创办人。麦当劳兄弟在五十年代创办麦当劳,并且已经孕育了要把美国的汽车餐厅转化成快餐连锁店的构思,可说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创意,但他们缺乏绝对决心,克罗克独具慧眼,把握时机,买下麦氏兄弟的创意,决心建立"麦当劳"快餐连锁店。凭着克罗克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以及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短短三十年间,就将"麦当劳"建成一个横跨全球四十多个国家,连锁店数目超过一万家的汉堡包王国。本文是克罗克的自传。  相似文献   

13.
他的原名叫王竹丰,现在,人们只知道他叫毕麦--武陵山珍董事长.毕麦为了"要用毕生时间把武陵山珍做成中国的麦当劳",更改了自己的名字.他坚信,"麦当劳以其油炸食品风靡全球,武陵山珍也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商务部最近公布的年度中国餐饮新百强企业名单中,百胜餐饮以 118.69亿元的营业收入雄踞榜首, “小肥羊”则以43.3亿元的营业额紧跟其后,而连续几年位居第二的麦当劳竟然不见踪影。麦当劳方面称其不愿主动公开数字,但业内心照不宣的原因就是其销售数字远远低于其老对手肯德基。麦当劳不敌肯德基的症结在哪里? 值得我们好好研究。  相似文献   

15.
悉尼奥运期间,全球奥运合作伙伴麦当劳公司将在中国推出一项旨在推动贫困地区儿童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型活动——“麦当劳圆筒献爱心”。“麦当劳圆筒献爱心”活动将从9月1日到9月30日在全国约280家麦当劳餐厅同时开展。活动期间,麦当劳将从售出的每只圆筒冰淇淋的销售额中捐出两角钱,为中国西部贫困地区100所以上希望小学购置体育设施,每所受捐助的希望小学将获得的体育设施包括篮球架、乒乓球台和球拍、单双杠、足球、篮球和排球以及跳绳、象棋、军棋等。麦当劳预计这次活动将筹得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善款。麦当劳这次捐助活动再次表明了…  相似文献   

16.
黄河 《特区经济》2007,216(1):264-265
2005年肯德基在中国开出了第1200家店,把竞争对手麦当劳远远抛在了后面,在中国赢得了顾客的广泛好评和极高的受欢迎度,并且击败了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者。本文试图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肯德基这个美国快餐连锁店在中国的营销策略,并由此提出值得跨国餐饮公司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麦当劳和肯德基进入中国首先选择了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后来才有特许经营。本文首先分析了服务业技术转移方式中合资独资和特许经营各自的特点,在分析麦当劳和肯德基案例的基础上印证了技术转移理论中一些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李敏 《上海经济》2005,(4):30-31
麦当劳进入中国已经十多年,发展速度不可谓不快,自1990年在深圳开设第一家分店以来,它已在中国内地开设了650多家分店,遍及25个省区和直辖市,投资总额逾5亿美元,拥有员工5万多名,其中99.97%系本土员工。虽然中国已成为除日本和澳大利亚以外麦当劳在亚太地区最大的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19.
周琳 《今日重庆》2009,(2):138-141
近十年来,我国这个拥有几千年饮食文化的文明古国,却在西风东进的潮流下受到巨大冲击,此前做工考究、工序繁多的中国式美食,实终难敌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的强势吸引,传统的中式餐饮文化逐渐失去原味。而也就是这十年,一个偏居一隅的土家族人却暗自里对麦当劳苦心研究,试图找到中西合璧的中国养生餐饮方法。他甚至不惜为此变卖房产,不惜更改自己的名字王竹丰为“毕生追赶麦当劳”的毕麦,甚至不惜以三代人的时间为代价,以愚公移山的劲头超越麦当劳这座大山,这就是中国养生餐饮第一人,重庆武陵山珍董事长毕麦先生。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在笑容可掬的"麦当劳叔叔"导引下步入有着以暗红色为底衬、以明黄色弧型"M"为标志的麦当劳餐厅时,立刻会感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吸引,这就是麦当劳独特的"Q S C V"的文化理念,即生产"大众喜欢的味道"、"收银员的目光必须注视顾客并面带笑容"、"与其背靠墙休息不如起身打扫"、提供更有价值的高品质物品给顾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