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发展区域物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区域物流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结合中国的区域物流情况,提出了发展区域物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5年,我国区域政策效应和规划引导作用不断显现,区域经济增长分化态势明显,三大战略对重点区域产生重要影响,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引领作用凸显,城市群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区域改革开放呈现新亮点。2016年,随着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的引领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化态势仍将持续,落后区域将得到更多关注,在区域性改革与创新新动能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新的景象。  相似文献   

3.
现代区域物流业体系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的、复合型基础性产业形态。区域物流体系是区域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区域物流体系是由区域物流企业主体、客体和载体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子系统,其完整的体系包括:“一个物流主体,两个支持体系,两个基础平台,五种物流模式”。  相似文献   

4.
主要针对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相互依存关系展开讨论,指出无论是在资金投入、战略决策,还是在市场分析、货物周转量等方面,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又将会反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6.
对近年来我国区域产业环境变化的总体态势以及区域间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是实施“十二五”区域发展战略的前提。在充分分析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基础上,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产业组织结构”和“政府行为”五个维度构建了测度区域产业发展环境差异性及变动性的指标体系,根据“十一五”期间31个省(市、区)的产业发展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了相应指标权重,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差异性及变动性。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格局并没有明显改善,“需求条件”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特征变动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刘春梅 《物流技术》2012,(21):88-89,111
主要针对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相互依存关系展开讨论,指出无论是在资金投入、战略决策,还是在市场分析、货物周转量等方面,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又将会反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文彦 《物流科技》2009,32(10):14-15
在对物流能力的涵义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区域物流能力的涵义及其构成要素。通过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投资及物浦需求等三个方面定性地分析了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的关系,为区域规划物流能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于一个区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进步,具有深层次的动力支撑作用。建设和发展区域文化,应把区域文化创新和发展作为区域文化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内容,将区域文化建设和发展有机融入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文章在分析区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区域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区域智力资本是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因素。本文着眼于区域智力资本的测量,探索出了一套包涵四个层次的区域智力资本测量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13个地市和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智力资本进行测量并排名。结果发现,苏州、南京和无锡三个城市的区域智力资本在江苏位列前三,苏北几个地市的区域智力资本排名靠后;从全国范围来看,江苏区域智力资本整体在全国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东,从单项区域智力资本来看,江苏区域创新资本在全国排名第1,区域人力资本在全国排名第3,区域关系资本在全国排名第4、区域结构资本在全国排名第6。最后针对未来江苏区域智力资本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区域文化指的是一个区域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带有区域特色的思想意识的总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区域文化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区域文化的内涵、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所能产生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在经济学界向来是很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20年,我国沿海开放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奇迹,这为我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素材和社会实验室,使我们能从中国的经验和案例来分析已有的理论。钟昌标博士的专著《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就是我国学者在探索这方面问题的一次大胆尝试,该书不仅对我国改革开放20年对外贸易发展作了反思性的概括,而且对未来我国外贸发展作了前瞻性的探讨,现实性很强,理论上也不乏创见。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分析了区域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徵、种类及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区域无形资产建设的建议,以期封建设和完善中国区域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区域生态化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法理念是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法理念的延伸与拓展;法治建设可以促进区域生态化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应以区域利益平衡等为原则,构建区域生态化发展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提出三大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这与已经建立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存在空间上的战略重合,重合区域由此面临着由国家战略带来的大量政策红利的巨大吸引,从而给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内部的有效协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泛珠三角区域应主动契合国家战略,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自身已经形成的自组织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整合国际资源,建立区域合作的长效机制,变挑战为机遇,这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由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转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探索中国区域发展40年来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历程,回顾区域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决策过程、具体措施及巨大成效,阐述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与七大经济区的范围,总结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战略的实施效果,介绍区域规划、城市群规划、新区规划的重点内容,探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酝酿过程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取得的进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与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有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评价,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同时,也存在着概念认识上仍有分歧,评价研究欠深入,对策研究不系统,机制研究不充分等问题,尤其是对区域协调发展认识存在泛化,与区域发展、区内发展、可持续发展相混淆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论述了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需要把握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显著增强,同时,面临不少瓶颈和困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尚不健全,难以适应区域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探索统一、规范、兼容不同类型区导向的区域政策架构,形成更加系统完备的区域政策体系,为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区域人口总体中可作为生产要素利用的劳动力总量,是数量和质量的统一。产业集聚是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现象,同时也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方式。在产业集聚区域,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使得该区域的经济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对当地经济产生极大的旁测效应。人力资本迅速积累在产业集聚区域表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与一定的绝对优势。如北京的中关村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的专门化信息科技人才,浙江等地的传统产业集聚区域,吸引了诸多相关的专业人才的向往。本文试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域人力资本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