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做好营销对接,拓展业务蓝海,提升服务质效,以积极主动作为有效服务稳住经济大盘。农发行福建省分行自觉提升政治站位,积极主动作为,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结合福建“四大经济”建设要求,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在有效服务稳住经济大盘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今年7月,中央农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要求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农业农村规模,支持包括高标准农田在内的11个农业农村重点领域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从战略意义、实际需求和政策选择上看,都是一举多得、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施农业大有可为,要发展日光温室、植物工厂和集约化畜禽养殖,推进陆基和深远海养殖渔场建设,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这表明,设施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作为北京的“农业大区”,如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改进现代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平谷区近年来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 《农村工作通讯》2020,(16):33-34
<正>近年来,四川省抓住地方政府专项债规模快速扩大的政策机遇期,探索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投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具有一定收益的农业农村公益类项目,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引入期限长、成本低的资金。目前,四川省已通过发行乡村振兴专项债募资143.23亿元,累计支持120个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0.
11.
12.
余漫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2):122-131
城镇化加速带来的人口聚集程度以及城乡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的明显差异,对以往依据行政区划对农村教育资源进行布局的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2001年起实施的以 “适当合并”、“整合资源”为主要施政意图的农村小学 “布局调整”政策,却在实际执行中引发了优质教育资源在城镇 “过度集中”的新问题,由此引起了农村地区所面临的种种农村内部和城乡之间,因资源配置不均衡而导致的 “不公平”现象的讨论。该文以上述基础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政策为背景,首先运用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相关案例,描述了自 2001年政策实施以来,城乡学校以及校均学生数量的变化、农村地区的 “点校”运转状况以及地方财政资金在城乡学校之间基础建设上的分配情况;并通过建立全国30个省1998~2010年农村小学学校数量变化影响因素的面板模型,对地方政府撤并农村小学的行为动机进行了验证,结果证实了 “效率优先”的行为动机。文章在最后分析了这种以通过 “学校进城”迫使学生进城,推动城镇化的效率导向,是源自利益相关者的缺位,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思路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14.
15.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已经向大众型转变,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接受系统的高等教育,高校毕业生也逐年增多。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面对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毕业生到农村创业,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分担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6.
17.
研究目的:分析中央主导的“设计试验”中地方政府土地政策试点实施的关键动力与治理机制,为完善土地政策试点运作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案例分析和过程追踪法。研究结果:(1)在中央加强顶层设计的试点模式下,地方自主探索的创新空间边界受到试点启动和实施等阶段央地多重互动的影响;(2)地方党政“一把手”的个人专长和信息优势有助于其清晰认识创新边界与作用,使其高度重视自身熟悉且利于实现政绩生产的试点领域,为地方推进试点提供关键动力;(3)在党政领导高位推动下,资源拓展、组织协调、政策调适与过程控制等机制构成地方政府解决试点实施困境、实现政策创新的关键机制。研究结论:为推动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土地政策试点需处理好央—地、政府—民众两对关系,健全对地方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地方领导对试点的正向激励感知,并从资源、组织、政策和权力运作等维度完善高位推动下四位一体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